张振江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源头活水。问题意识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应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采用“引导式”教学,善于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能自觉地、主动地意识到问题的一种能力,是主体在认识活动中通过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产生的认识冲突,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出现强烈的探索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主体不断地积极思维,直至问题解决”(汤贞敏,2016)。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源头活水(锜言增,2019)。问题意识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金智雄,2020)。因此,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更是充满着探究欲望。因为这种好奇心,往往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表达他们对神秘未知世界的探求。这些探索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心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关注学生的这些探索性的幼稚。
1.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探索欲,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保护好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要让学生在尊重、信任中树立信心,保持一颗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童心。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知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敢问、善问、乐问,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潜能,树立学生们的问题意识。
3.让学生敢问。有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善于提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都懂,而是因为缺少安全的心理环境而不敢问。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消除这一心理障碍,让学生敢问、好问。学生提问时,教师有时可以假装说:“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当学生提出一些好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微笑着对所有的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个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学生自然会争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时,教师要做出适当的评价。当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有时教师要容忍学生的幼稚和幻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敢于思考、敢于说、敢于做,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他将有更多的勇气和追求。
二、采用“引导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习惯听教师讲,教师讲到的地方就听,讲不到的地方自己也不主动去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结论,懒于思考。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应有意识地锻炼小学生的判断力,鼓励他们成为第一个提出问题并且努力解决问题的人。但是,由于我国小学教育長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在一些小学还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尤其体现在不发达的地区。小学生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有效调动。《学记》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因此,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要“道而弗牵”采取“引导式”教学,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提出学习建议,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语文知识学习。在“引导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某方面的语文知识,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三、善于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语文学习基础还较为薄弱,所以在选择直接讲述的方式来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然而这种方式还是存在一定弊端与片面性的,小学生若长久地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之下,不但难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而通过开展问题教学,在课堂中多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则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充分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其实对小学生而言,其在日常学习中普遍会存在一些疑惑与问题,但小学生能否将这种疑惑及问题表述出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环境,若小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中,那么肯定能够爱提、爱问,也爱主动思考。对此,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刺激学生的视听体验,可在课堂中为小学生播放一些音频,让小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而后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此势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在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抓住小学生的问题重点,对该重点予以放大,将这一重点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合理地去讲述语文知识,让小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诸多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要比单一讲述的教学方式好很多,所能够起到的教学效果也尤为显著。另一方面,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还应以小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以及兴趣所在等为根据,来合理设计问题的难度。该难度不应过高,但也不应过低,若难度过高只会让小学生感到困难,难度过低,则会让小学生感到无聊,所以对教师来说,务必要把握问题的度,确保该问题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点,也能够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小学生才会愿意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从而真正提升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汤贞敏.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态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6(7).
[2]锜言增.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8).
[3]金智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J].学周刊,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