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香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这种新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构建,对其以后的数学学科的学习,甚至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这就意味着,在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过程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给予正确的方式方法的指引,而且更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有效的实践。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去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15-02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越来越倾向于现代化建设,注重培養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能力。因为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能够给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种正确的方式方法上的指引,让他们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规律可循。同时,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数学学习多样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通过日常的学习来不断获取和提升,并让他们把对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作为一种习惯来贯穿在自己数学学习的始终。由此看来,我们就更应该在小学阶段去培养小学生形成一些积极有效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笔者从以下四个大方面来进行相关的观点阐述。
一、构建一个积极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不断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学习环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的构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好奇心的激发是十分有必要的。老师为学生提供的外在环境对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种客体的支撑,而学生本身还需要通过环境对他们所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来不断加深他们对于小学数学的理解和认知。
在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营造的过程中,老师的课堂有效性的构建与其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如果一个数学老师能够很好的把握课堂节奏,积极给学生创建一个具体浓厚的数学学习环境的话,这就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对于数学这门本身就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去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老师可以尝试着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日常的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利用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些图片或卡通视频等形式,并将其巧妙地运用于相关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从这一方面来看,这对他们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据大量研究表明,学习氛围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必拘泥于现存的教学模式中,而是应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一些弹性化的教学元素,巧妙结合生活情景,利用各种资源,使其成为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在涉及一些十分经典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创设相关情景,让课堂氛围变得有趣生动,在灵活、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并针对某一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二、创建合作探究性数学学习交流小组,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讨论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采用小组交流合作的模式来进行,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探讨相关的数学问题来不断提升他们看待数学问题的眼光。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到具体问题的探讨过程中,这对他们数学学习多元化思维方式的构建也是至关重要的。
现如今,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综合利用该教学模式的长处与短处。要把控好教学节奏,让优等生吃饱,让差等生消化好,教师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划分数学学习小组,形成互帮互助的锁链模式。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之所在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还有数学教师这一组织者、引导者的适时引导。当一个小组由学习能力较强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组成并能互相发现对方的优势时,他们才能互相帮助,才能互相搭建“脚手架”,促使跨越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呈螺旋状不断上升,进而促使班集体朝着良好态势不断发展。当然,小组的团队精神也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当小组成员明白一个道理——不能丢下任何一个成员时,这个小组才不会散架,才会带着核心力量拧成一股绳,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曾明确提出要以小组模式来进行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学生小学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过程中就应该发挥小组模式的优点。创建合作探究性数学学习小组,老师应该将不同学习阶段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划分,尽量采取以优带劣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学习相对比较拔尖的学生可以有效组织小组进行具体的数学问题的讨论,并引导一些数学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进行有效的问题探讨,并尽量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况。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积极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问题讨论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数学问题的探讨来探索出对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得出一个最优的方式,提升解题效率。同时,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分析能力。
三、鼓励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他们数学学习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和参与的课堂,因此,老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小学生去形成一种客观正确的看待数学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养成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断地去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会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来不断开拓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相一致,要培养出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更应该鼓励小学生去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要学会引导他们去进行合理的思考,冷静的去分析
和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能够这样的话,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此同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这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层次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从这一方面来看,这种方式对他们数学学习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
发散性思维,我们又把它称为放射思维、求异思维,它指的是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呈现出一种发散状态的模式。发散思维作为学习数学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可以促使小学生从多个角度解题,探索出一题多解的方式方法,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使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教师也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运用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设计新型的、开放型的课堂,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教师始终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单一地做练习题,那么师生都很容易陷入疲倦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网,不拘泥于知识表面和碎片化的知识,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老师要积极进行方式方法的指引,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些有效的途径,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老师作为引路人,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方式方法上的指引,为他们能够更好地去进行数学知识结构框架的构建、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养成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行為习惯,以此来开拓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数学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引,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与课前的预习、课堂的认真学习和课后的努力复习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老师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要求。课前主动预习,在教师未讲解新知识点之前,做到认真阅读课本,做完相关的练习题等工作,养成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后及时整理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数学练习题之后,自问自己能否举一反三,解出同一类型的题目。此外,善于质疑问难也是很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不懂就问”的重要性,一味地不懂装懂,就会从一开始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不仅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有着重要的行为习惯的指引,而且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
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教育事业不断深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愈发重要。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思维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过程中,要充分展示老师作为引路人的角色,和学生一起去推进他们良好学习思维能力的建构,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发散性思维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2]顾泠沅等.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