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建构实效数学课堂

2020-08-31 12:16朱丽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具数学课堂实效性

朱丽

【摘 要】 数学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这正是小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弥补学生思维的不足。学具在数学教学的利用,可以将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坡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学具;数学课堂;实效性

小学生无论是身心还是思维都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而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抽象性的概念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思路,将抽象性事物转变为具体性事物,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具的有效利用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具体事物表象,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填充学生大脑中的思维空白,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建构实效性的数学课堂。

一、巧妙利用学具,促进知识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具引入教学活动,利用学具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通过学具的操作清楚地观察到知识的演化过程,发现知识的本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认识三角形》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运用时很难想象出知识间的联系,这时可以借助不同长度的小棒将知识直观化。教师让学生分组用小棒进行三角形的组合,将组合结果按照能否拼成三角形分为两组,并对使用小棒长度进行记录。之后根据学生记录的结果,对能拼成三角形的小棒长度的关系进行思考。学生边操作边记录,同时将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相互间交流讨论,最后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要大于第三条边。

案例中,学生借助小棒,将三角形的边从抽象中脱离出来,激发了学生对规律探究的兴趣,直观了解到知识间的关系,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学具参与的实践操作,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的因势利导、点拨提醒、评价总结,有助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二、正确使用学具,丰富学生认知

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总是会设计一些操作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让学生感觉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相应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可能会被学具的外形或是色彩所吸引,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动向,对学生加强操作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实现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棒作为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8+4=12”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操作:(1)8根小棒想要凑满10根,需要添加几根?学生很快就会想到是2根。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2):那么这2根小棒来自哪里呢?应该怎样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会想到从4中借2根到8的位置上。教师提出问题(3):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在问题(2)的基础上直接就能够看出,8凑了2之后变成了10,4因为借走2根变成了2,加在一起就是10+2=12。

教学中,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强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恰当呈现认知策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化,这是学习主体的变化。在操作中,学生一次次探索,自我获得,自我发现,逐渐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合理利用学具,增强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条件,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相互研讨、合作交流进行知识的学习,增加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课前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三角形。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将准备好的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找出三角形面积和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以及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分工合作,相互交流探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导、归纳,从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课堂上,教师先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发现知识间蕴含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间合作交流,将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与学具的互动,建构数理知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将得到提高。可以说,学生与学具的互动是学生提高思维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当然,合理运用学具,建构实效数学课堂,还需要与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共创良好学习氛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学具,可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益,构建实效性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殷美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华少年,2020(05):53-54.

[2]柏雪梅.小学教学课堂创新模式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06):16.

猜你喜欢
学具数学课堂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