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丽梅
【摘 要】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思維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但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需要直观的形象帮助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活动”情境,建立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深化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 活动;实效课堂;小学数学
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新型的活动教学取代了传统模式下直接灌输的方式。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利用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借助活动情境进行观察、对比、交流和反思,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快速提升,培养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构建富有实效的数学课堂。
一、引入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精彩的课堂引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别样的引入环节,例如,实验引入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会动脑思考,激发探索欲望,很快地融入教学当中,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向学生出示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以及一些细沙,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能不能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求出圆锥体的体积?在刚刚接触这个实验时,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时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利用细沙找出两个容器之间的关系。学生认真观察,很快发现圆锥体比圆柱体要小很多,学生猜想两个容器体积很可能存在着倍数关系。于是,学生用细沙将圆锥体装满,然后将圆锥体中的细沙倒入圆柱体当中,三次同样操作之后,整个圆柱体被细沙装满,也就是说: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倍,利用圆柱体求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
通过启发性实验的操作,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了事物的发生规律,从中发现了知识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活动思维,使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参与
数学知识的枯燥和抽象让许多学生对数学课堂望而生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在情境中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升华,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思维的品质,更好地体验教学情感,使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时效性。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学习文具店的情景图,同时提问:从这个图片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1:一支铅笔需要0.3元,一把直尺需要0.4元。学生2:一个转笔刀需要0.6元,一块橡皮需要0.2元。教师继续引导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买2支铅笔需要多少元?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教师:你是如何计算这些问题的呢?学生:一支铅笔0.3元,两支就是两个0.3相加,0.3×2=0.6(元),三块橡皮0.2×3=0.6(元)。学生又提出了:购买5把直尺需要多少元?0.4×5=2(元)。买4个转笔刀需要多少元?0.6×4=2.4(元)……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赏,引导学生再次提出类似的问题,并依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在学习用品的购买和金额计算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运算,解决小数问题变得得心应手,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三、开放教学,促进学生创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这样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习、生活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设置练习:学校教学楼前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避免花草遭到践踏,学校准备围一圈栅栏,栅栏的长度为多少?问题一出,学生开始思考,进行问题探讨。很快学生发现:可以将圆形纸片立起来,围绕刻度尺滚动一圈,测量出长度,但圆形花坛不能站立,所以,我们可以用绳子围绕花坛转一圈,然后用刻度尺测量出绳子的长度,这样就可以知道花坛的周长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将圆形纸对折三次,就将圆的周长平均分为8份,再测量每份线段的长度,结果乘8就可以得到圆的周长了。经过无数方法验证之后,学生发现,圆的周长相当于直径的三倍多,于是总结出圆的周长公式:C=2πr。
教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知识的规律,使原有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升,深化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活动”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丽.让学生爱上数学——利用游戏提升数学课堂质效的策略浅谈[J].华夏教师,2019(15).
[2]靖桂梅.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