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玲
【摘 要】 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同时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随着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深,素质教育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如何通过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行探索和分析,希望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数字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是所有学生从小学就要开始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地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情境问题,落实数学数字故事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一味地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口述和板书为主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活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各种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在这些多媒体技术的润色下,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课堂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也可以被形象化,理论知识看起来会相对生动具体,不像书本上描写得那么晦涩。多媒体技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时,可以利用书上的案例“丰收的果园”进行教学。首先,通过PPT向大家展示一张丰收的果园的图片,然后再播放动画:一个农民伯伯从树上摘下10个苹果,给了小张3个苹果,给了小王2个苹果,又用1个苹果当饲料喂了自家的驴。之后切换PPT提出问题:农民伯伯现在还剩几个苹果?动画演示完以后,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十个手指自己数一数,然后让同学回答问题并公布正确答案,再告诉学生如何用正确的数学方法进行表达:“10-3-2-1=4(个)”。多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教师要注意在放映PPT时添加一些比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声音,比如在切换下一张幻灯片的时候添加“风铃”的声音,通过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情境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吸引学生自主地投入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去。在高效地引发出数学问题的同时,利用“果园”把整章内容串联在一起,使数学知识和故事情节充分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基于生活经验,落实数学数字故事教学
因为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所以向学生普及一些课本中很少介绍的数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数学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许多乏味的知识点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事例进行解释,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学习数学可以用来干什么。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形状对知识进行解释,比如在认识长方形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课桌的桌面就是一个长方形,数学教材的书皮是一个长方形,黑板面也是一个长方形,魔方的每个面都是一个正方形,易拉罐的侧面展开也是一个长方形等等。
三、通过情景扮演,落实数学数字故事教学
很多数据都已经表明,把生活和数学里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提问的次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生活里学习数学,在数学里感悟生活。利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进行“元、角、分”的學习时,教师可以做一个模拟商店的游戏:提前用卡片制作一些1元、5元、10元、1角、5角、1分等纸币,并告诉大家:1元钱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然后准备一些糖果、铅笔、橡皮等物品作为商品,让两个学生假扮店员,三到四个学生上台选购想要的商品,让店员为顾客换找零钱。通过这种玩游戏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加减法,还能让学生自己进行钱币的换算,通过独立思考学习到新知识。情境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让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做好课后复习,落实数学数字故事教学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两大法宝,而且课后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新知识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数学故事进行情境的设置来引出新课,还可以通过数学故事巩固学生新学习的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故事设计应用题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九章算术》中“鸡兔同笼”的问题设计应用题。再如,教师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计算面积的题型来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在了解数字故事的同时进行适量的计算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中,小学数学的改革可以说是越来越多样化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时候要注意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