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低学段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站在成人的立场来判断儿童喜欢什么样的绘本,没有采用训练儿童说写能力的方法与形式进行教学。实际上,教师应当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创新绘本阅读形式,激发阅读兴趣,多角度赏析绘本,链接儿童的生活场景,唤醒体验,提升学生的说写能力,将学生思维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拓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儿童阅读;说写训练
【作者简介】夏云炜,一级教师,无锡市教学新秀,江阴市教育先进工作者。
绘本因内容新颖、色彩丰富、语言简洁而受到儿童的热烈欢迎,许多教师也将绘本引进阅读课,作为训练学生观察世界、提升写话能力的重要资源和载体。但是有些教师的绘本阅读课只是简单地读了一遍故事,没有挖掘其中的说写训练点,学生虽然沉浸在绘本故事的情境中,各项说写能力却未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绘本阅读教学方法,尝试站在儿童的立场,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出发,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一、创新阅读形式,提升说的能力
低学段学生识字量很少,且学生之间认知水平相差较大。通常情况下,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开口,提升说的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绘本的图画能一定程度上替代语言表达故事内容,因而教师只要借助绘本,就能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图画内容。
1.天马行空说画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写话有这样一条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1]但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说话却是训练这个学段学生表达能力的重点。因此,教师也不能死板地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进行写作实践,可以借助绘本先提升学生说的能力。笔者在带领学生读绘本时,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多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如绘本《蚂蚁和西瓜》中有一个画面:几只蚂蚁发现了一大块西瓜,兴奋不已。笔者在讲到这一页时停了下来,引导学生猜想这个时候蚂蚁会喊什么。若是学生一时没有想法,笔者就会主动示范:“兄弟们,快来呀!这块西瓜太大了!”活泼生动的语言示范一下子就把学生拉入了绘本的情境,学生觉得好玩,也就放开胆子举起小手,用自己的话讲绘本,笔者再适当补充,一时间师生之间一应一和其乐融融,由“自由说”转变成“交互说”,也就顺利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說自己想象中的话”落实到绘本教学中。
学生要想表达清楚,需要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述,倾听同学补充的内容,在来源各异的讲述中提取信息。发言时还要仔细观察图画,画面中的主要部分都要提及,情节与情节之间要合理连接,这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即时反应能力。
2.适时应景说画面
绘本的题材多种多样,不但画面精美、内容有趣,有时还能轻松说明一些低学段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道理。笔者在选择绘本时,以学生的真实需要为基础,注意挑选一些应对特定场景、特殊心情、特别日子的绘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譬如有学生不太适应校园生活时,笔者选择了《小阿力的大学校》。读完绘本后,笔者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绘本里的校园和自己校园的相似点,并尝试用“我最喜欢_________,因为这里_________”的句式来介绍自己的校园。在比较了自己和小阿力的学校后,有学生自豪地说:“我喜欢自己学校的绘本长廊,因为这里画了许多绘本故事的画,每一个都好有趣,我好想看这些绘本啊!”也有学生惊讶地说:“我喜欢自己学校的食堂,因为这里有很大很大的锅子,我都可以蹲在里面洗澡了!”
又如,有孩子对识字产生畏难心理时,笔者选择了《小老鼠的魔法书》,绘本的内容是:小老鼠想要什么,就在书中找到那个字,愿望也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这个故事很大地激励了一部分学生。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说话句式:“假如我有一本魔法书,我想要_________,只要找到_________,说声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沉浸在幸福的幻想当中,想象着乐高、面包、书签、蛋糕等自己喜欢的东西像下雨一样从天而降。适时应景地说画面,不但拉近了学生与绘本的距离,也让他们直面现实的困境,以更乐观的态度接受挑战。
3.内外结合说画面
绘本阅读教学再好,也终究不能脱离教材,与其他语文教学脱离。统编教材选择的课文文质兼美,配的插图也与课文内容十分贴切,但教材以表现语言艺术为重,故而课文的语言在细节上有更多留白,相较于图画显得比较抽象。绘本由于以画面艺术为重,画面生动富有美感,人物形象更是画得惟妙惟肖,因而更容易获得低学段学生的喜爱。基于低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笔者通常使用与课文同一故事的绘本作为绘本阅读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过渡点,通过适当补充画面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并将上文提到的说写训练法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
《雪孩子》是语文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笔者先按照正常教学流程上课,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了解后谈谈自己难忘的片段,接着仔细阅读绘本,找到自己难忘的画面。阅读后想想,让你最感动、最着急、最难过、最惊讶、最矛盾的那些片段,在你读了绘本后有了什么新的感受?请你结合课文的文字,谈一谈你的发现。学生的观察是敏锐的,他们很快捕捉到了整个故事最紧张的片段。课文中“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片段,学生借助绘本“看”到熊熊大火快把房梁烧断了,有一根似乎要砸向雪孩子;“听”到了火星噼啪噼啪,四处飞溅;感受到雪孩子刚到门口,浓烟就差点迷了他的眼,甚至快喘不过气。直观的画面提升了想象力,回到课文时学生也能在简短的文字中感受到雪孩子的勇敢,感受到友情的力量。
绘本与课文的结合,让课文较为抽象的文字与绘本中的具象相互补充,使语言有了色彩、有了温度、有了声音,也使绘本画面有了动感、有了触感、有了情感。绘本的画面犹如催化剂,使低学段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借助画面与想象力唤醒对语言的敏感性,强化对文字的审美意识。
二、链接生活场景,提升写的能力
写话是绘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通过前期说话能力的培养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依旧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课堂上很能说,但是一提到写话,立即兴趣全无。寻找与生活类似的场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写话,是消除写话恐惧心理的一个好方法。
1.图文结合写画面
绘本中的图画占绘本70以上的篇幅,每一幅图都由画家精心绘制。有的无字绘本虽然一字皆无,仅仅看图也能顺利明白故事情节。但是,写才是我们要着重训练的表达方式,不能因为学生喜爱就停留在读图上,而忘了语文教学的初衷。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挖掘一个写话训练点,即明确某个画面,给学生设计一个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写、画结合,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月亮是学生很熟悉的天体,为了能让学生达到写话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想象中的事物,笔者选择了绘本《月亮的味道》作为切入点。绘本结尾处写到,小老鼠咬下了一片月亮,还分给了猴子、狐狸、狮子等等,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但月亮究竟是什么味道,原文却没写。笔者对此设计了问题:月亮是什么味道?为了给低学段的学生降低写话难度,笔者特意提醒到:是甜甜的、酸酸的、辣辣的,还是香香的,小动物们吃了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画一画。一个学生写:长颈鹿吃了一口,呀,好酸呀!酸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还有一个学生写:猴子吃了一口,咳咳咳,月亮好辣呀!辣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写话与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味道的记忆。一个巧妙的设计作为引路,学生就能在日常的绘本阅读中悄然架构起规范的语言表达模式。学生对图文写话的兴趣如此之高,以至于在完成了日常的“每日一句”后,他們也愿意再添上几笔,画一画自己所表达的内容。
低学段的学生年龄偏小,我们很难要求他们能长时间地对纯文字保持学习兴趣。训练模式的创新,对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就地取材写画面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绘本只是教学的媒介。只有回归儿童生活的学习,才能触动学生最真实的心灵体验。
笔者教学的二年级学生,有一段时间纷纷换牙。一时间,吃饭不能咀嚼、说话漏风、牙齿流血晃动等麻烦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笔者从学生的日常交谈中获得灵感:“我换牙了”,一个写话素材出现在脑中。
于是,笔者选取了绘本《一颗超级坚固的牙》进行教学。故事采用比较夸张的手法描述一个女孩用尽各种办法,想拔掉一颗松动的乳牙。学生在欢笑声中,与书中的女孩一同感受着那颗乳牙的“顽固”。读完绘本,笔者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换牙的故事。这个要求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自己是啃肉骨头掉的,有的说是刷牙时掉的,有的说是小心翼翼拔掉的……这时只要教师稍加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中加入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场景描写,一篇篇充满童趣的写话便诞生了:
这几天,我总感觉嘴里怪怪的。我用舌头舔了舔牙齿,发现一颗牙在扭着屁股跳舞,我既害怕,又有点小兴奋。
这一整天,我都时不时地用手摇晃我的小牙齿,也没什么心思和伙伴们一起玩了,生怕我的牙齿掉下来会出很多血。中午吃饭时,我正在咬一块红烧肉。突然“咔嚓”一声,我的牙齿掉了下来。我一紧张,牙齿伴随着红烧肉吞进了我的肚子里。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的牙齿舍不得离开我,要去我的身体里旅行呢!
阅读绘本,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让写作回归真实,学生很自然就会回忆起许多有趣的画面,书写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受。这是一种“有趣思维”,这样的写话才是“真童趣”,而不是矫揉出来的“假童年”。
为什么要创新?因为未来在就那里。阅读教学与说写训练不可能总是停留在从前,教师要从自己熟悉的温床式教学中走出来,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坚定行进的脚步,明确前进的方向,这样才能紧跟教学发展的潮流。绘本是低学段学生阅读的重要资源,适宜教师挑战自己的创新思维与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切实提高说写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朱晓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