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美青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期,在小学教学期间纳入进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不仅学习到书面知识,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健康的人格,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中,教学策略相继发生改变,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属于新型的教学举措,强调以情感渗透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程度。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在加强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情感共鸣,进而加深理解新知识。
情感教育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小学生来说,语文是相对复杂的一门学科。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知识相对零散,加上教师有时为追赶教学进度简化部分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这使得语文学习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采取情感教学,可以将学生引入语文知识的情境内,学习氛围更轻松、愉悦,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情感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个性。小学时期,学生对社会及世界还未形成全面的认识,学生的性格和品行还未塑造成形,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初级的建立阶段。此时,教师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饱含丰富的情感态度,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载体,课文中正面的情感思想会对学生人格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开篇都会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教师要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创设情境,使学生犹如在作者所描述的环境中亲身经历,进而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授描写人物的文章时,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对人物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外貌等细节进行剖析,让学生通过配音表演,加强对人物的理解;在教授描写风景的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描写景物的词语、句子,分析写景状物所形成的意境。
(二)再现情境
小学语文的灵活性较强,教师应依照学生的心理状态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对熟悉的知识,学生通常会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重温课文情境,让学生对以往知识展开回顾,拾起学习语文的灵感和信心。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动的性格,所以能够对人物和事物的情感做出及时的反应,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地表达意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表演、模仿,或者发挥想象,对课文故事进行扩充,发散思维,掌握文章的脉络。
(三)抓住重点词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存在重点词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重点词语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例如,学习“坚持不懈”一词时,其主要的意思为坚持到底绝不松懈,教师应该重点地介绍坚持不懈所要展现的深刻内涵,能够在哪些情境中合理应用,列举一些坚持不懈的人物或者事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进而体会到思想感情。
(四)强化师生互动
学生高质高效的学习成效,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教师的科学引导,优于强制性灌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优于生涩的背诵。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实施者,不管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均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更高的热情,感知语文的巨大魅力。
情感教育的科學实施一方面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推动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各种学习的榜样,激发情感认同,并进行效仿。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情感教育的科学实施意义巨大,也属于新时期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创新,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长冈集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