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圆
语文学习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主要形式,也是积累文化的必备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的艺术美和形象美。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价值,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学习和继承更多传统文化内容,增强自我认知,感悟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整体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認知能力比较薄弱,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会接触到更多文化知识,传统文化意识会逐渐淡化。比如很多学生比较注重西方节日,经常会购买圣诞树举行圣诞活动等,而对于我国的春节、清明节以及端午节等不够重视,只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却不知道如何庆祝,节日由来也不清楚。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提升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一)注重讲授传统文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科书包含了很多语文基础知识,涉及了一些美好道德和优秀品质等内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借此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比如在学习《怀念母亲》时,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母爱的伟大,以及对母亲的怀念。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沉香救母”等母爱故事讲给学生听,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注重挖掘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思想情感,融入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故事的内涵和价值。
(二)注重结合实际生活,融入传统文化
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停留在经典之中,是存在于真实生活中,在人们一言一行和举动之中可以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内涵,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将语文知识和课堂内容充分结合起来。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财富,以传统节日作为契机,让传统文化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端午节来源等相关信息,以及端午节相关的人物,将屈原的爱国事迹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吟诗作赋,让学生感受到过节的气氛,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各种传统节日的作用,注重融入和渗透,将传统文化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内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文化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权威的内容,在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诵读经典期间可以深度感悟传统文化精髓和内涵,传统文化包含很多内容,适合人们诵读,通过有效诵读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不断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六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歌赋等,一个星期可以安排1~2节阅读课,要求学生对老师提供的内容反复阅读和学习,通过背诵形式,将其牢记在心中。在诵读期间,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在学习六年级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时,教师合理引导,结合课文提供的内容,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最终可以背诵下来,加强对经典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积累,形成对经典课文内容的热爱。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养成终身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其中包含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成为新时代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