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探讨

2020-08-31 01:32林崇娟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语文教育课程教学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适当开展阅读与表演教学,以提高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關键词】高职  语文教育  外国文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165-03

外国文学是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目标是培养学生外国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他们提高个人文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内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从古希腊时期到20世纪均选有优秀作品;二是地域范围广,从东方到西方,思想内容庞杂;三是翻译风格多样,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译作,语言风格各不相同。而当前许多高职学生基础薄弱、阅读量较少、积极性较低,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学会鉴赏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困难可想而知。鉴于此,本文试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一)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课程内容模块,其中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东方文学等十二个模块。笔者主要在课标内容指定的范围内,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文学流派的名家经典作品作为教学内容。

(二)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学生在中学时期了解过一些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家作品,但不够深入。由于阅读量少,许多学生对必读的著名作品知之甚少。课前,笔者在云课堂平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红与黑》《简·爱》《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等20部教育部指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外国书目中,60%以上的学生阅读少于两部,并且记忆模糊。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有必要进行查漏补缺,介绍一些符合学生理解认知能力和学情的青少年必读书目,以使学生有一个阅读的方向和途径,实现教学的“低起点,高要求”。

例如,《百年孤独》时间线长、人员复杂、人名相似度高,对于阅读量少、对外国文化了解不多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加重其阅读的压力、浇灭其阅读兴趣,因此,可将之作为略读作品。相对而言,《简·爱》中的情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简·爱》塑造了简·爱独立坚强的人物形象,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作为精读作品。在《简·爱》教学过程中,女性独立、坚强、自爱的主题也可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内容。

(三)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经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篇目进行梳理统计发现,外文数目约占课文总数的18%。例如,外国文学课标教学内容中提到的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他们的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所体现,分别是《七颗钻石》《穷人》《凡卡》。在以往的教学中,介绍列夫·托尔斯泰时,主要围绕《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曲展开。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加入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童话、儿童小说作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精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篇目,并让学生结合所学文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学习的内容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践证明,结合小学语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外国文学课程的兴趣。

二、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云课堂平台与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在云平台添加课前活动,以视频、文档、网络链接的方式发布课前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某个时期某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某个文学流派或某个作家的相关介绍,旨在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在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注重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课后,在云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网络手段,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二)运用讨论法及文本演绎法。外国文学课程内容深广,学生基础薄弱,阅读量不足,理解分析能力存在局限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为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外活动。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时,由于涉及内容深广,课堂时间紧张,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笔者以任务为驱动,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学生课外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作品资料,做好笔记。课堂上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分享。又如,开展莎士比亚戏剧教学时,笔者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情节内容,改编成符合自己语言习惯的剧本,并进行趣味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理解,获得不一样的文学体验。仅靠传统课堂教学,面对外国文学丰富的作品海洋,学生难免会走马观花一无所获。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会,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文学艺术综合能力,笔者组织了课本剧比赛,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对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并通过视频录制、舞台展示等方式走进外国文学。比赛获奖作品《伪君子》《麦琪的礼物》《变形记》等均选自外国文学宝库。新编的剧本内容、独特的舞台表演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作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与特点、能表现出角色性格的服装和道具,布置符合剧目表达内容及环境的场景,能够加深学生对剧本内容的理解;舞台表演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小学语文教学能力。高职语文教育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但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文本演绎的方法符合学生学情,有效实用。

(三)坚持学以致用,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方向。外国文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他们提高个人文学素养,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在进行外国作品教学时应认识到中外文化背景和中外文学作品创作手法的不同。例如,在讲解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时,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穷人》《凡卡》两篇作品,指导学生重点认识19世纪俄国的历史背景,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创作主题内容等,让学生学会在教学实践中将外国文学中“大”的内容活用到课文“小”的教学当中去。如调用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手法,活用到小学课堂中分析《穷人》的动作描写。又如《凡卡》的课文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将19世纪俄国的历史现状、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特点的知识点活用到《凡卡》的教学当中去。这样,学生将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让六年级小学生认识凡卡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刻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三、适当开展阅读与表演教学—— 以小说《巴黎圣母院》教学和莎翁戏剧表演为例

2019年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教育专业的高职大学生,作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语文能力,应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身等来进行实践训练。教材的“前言”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探究式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等精神的发展。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开展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一)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及阅读法、观赏法、交流讨论法完成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教学。教学设计、实施概述如下:

1.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学习过课文《巴黎圣母院》,但这种学习是从“语文”角度,而不是从“文学”的角度。因此,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课文《巴黎圣母院》的教学,既要兼顾中学的教学情况,又要加以扩展,真正进入“文学”的境地。

2.开学第一周布置阅读原作,两周后进行课堂教学。按如下要求完成:第一,从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情节描写以及环境描写三方面做读书笔记,摘抄原文,可适当评论,不少于1000字,在课堂上交流检查;第二,设计10道判断题检测与之相关的文学知识(具体从略);第三,分组负责下列任务,在课堂上交流,即每一个组(6个人左右)负责在课堂上介绍一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作品的内容、创作背景、人物形象简析、作品主题评析、环境描写、艺术特色、作品影响、作者简介等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是全面理解掌握一部作品的途径。但这八个方面材料很多,作为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以免学生漫无边际,感觉到没有收获。例如,“作者简介”这个内容,起码记住三点:第一点,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虽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起义,但出于人道主义,挺身而出为公社社员辩护,反对凡尔赛刽子手对群众的镇压;第二点,雨果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他80岁生日那天,60万群众过他的窗前,为他祝寿;第三点,去世前,昏迷中尚且迷糊地吟咏:“人生就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对自己的一生进行描述。去世后,法兰西举国致哀,为他举行国葬。百万人为他送葬,这是巴黎最大规模的伟人葬礼。最后下葬于伟人墓。这三点比较特别,因而容易记住。这样设计实施,是为了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和要求,促使学生读原作并有所收获。这种设计实施,能够扩展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明确小说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3.课后集体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观看后,组织学生谈谈读原著与看电影的不同感受与体会。旨在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阅读原文的乐趣与好处,让学生明白阅读原文的重要性。

4.根据教材内容,从附录书目中选择,要求一个学期内至少读完《堂吉诃德》《鲁滨孙漂流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小说。学期结束检查。

(二)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节选)课本剧表演。《哈姆莱特》是一部五幕悲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教材节选第三幕第一场—— 城堡中的一室。我们知道,莎士比亚作为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选用他的作品来表演有充分的理由和显著的作用。笔者尝试实施如下:

1.在全年级提前半个月布置阅读原作(课本),要求学生深入阅读作品,并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包括梳理情节脉络,认清剧中的主要人物,理清人物关系,记录经典的台词名句。

2.在课堂上讨论戏剧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重点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接着分角色朗读台词,进一步梳理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3.确定角色人选,排练。首先,对原剧本进行改编,选择符合东方语言习惯的句式词汇,加入一些网络新词,增加趣味。其次,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分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台词、背诵台词。最后,配合台词设计舞台动作、表情,练习舞台走位等。

4.结合作品背景和作品内容,分组完成场地、服装、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5.设计印制评分表,从语言(口语)表达、表情、动作几方面评分,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文学能力。例如,学生在表演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段独白时。一着重评价学生的语言技能,包括音量是否合适、音质是否优美、感情是否充沛、表情是否恰当等;二着重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如学生在舞台表演及台词表达时是否能够把握住哈姆莱特的心理特征,是否能够理解展示莎士比亚剧作的语言特点等。

经过充分的准备,演出终于如期进行,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采用阅读鉴赏、讨论交流、表演展示、分析评价等方式方法,顺利地完成了外国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全年级11个班近700名学生,期末考试及格率100%、优秀率36%。这个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专业意识、用功程度以及学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在文学理论知识的积累上有所欠缺,但是好动、动手能力强。这些学情,迫切需要教师深入了解,端正教学态度,增强教学信心,培养教学耐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外国文学知识丰富了,阅读量增加了,基本掌握了外国文学作品评析的方法和路径,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文学素养。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教学资源贫乏。笔者到学院图书馆了解,这些世界名著存量很少,有些根本就没有,学生借不到原著,难以完成阅读任务;二是云课堂平台不通畅,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师生间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互动交流,这给教学带来一定阻力;三是活动场地有限,要在舞台或大教室里顺利演出,硬件设施难以满足,比赛活动难以开展。四是少数学生基础差,兴趣不浓,专业方向不明确,因此没有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比如,要求阅读名著,做好读书笔记,个别学生连最简单的摘抄好词好句都没有完成;课本剧表演时,也有不少学生不参加观看评分。这些都需今后努力改进。

【参考文献】

[1]孙文娟.高师外国文学课程的“落地性”教学反思——基于小学语文教学[J].淄博师专论丛,2018(3).

【作者简介】林崇娟(1990— ),女,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语文教育课程教学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