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

2020-08-31 10:56马含俏张曼华
医学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居民心理健康社区

马含俏 张曼华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北京,100069

1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历程

现代社会生活中压力加剧,人们心理问题与日俱增。随着基层卫生服务的发展,社区作为基层服务的基本单位,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心理健康服务在社区开展也是国家政策所指、人民需求所在。2002 年卫生部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项基本功能是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2008 年卫生部等 17 个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 年) 》指出建立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1]。近年来,国家对心理健康服务更加重视,改革步伐迅速,大力整治当前职业技术人员混乱局面,推进心理健康服务走进社区。

2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指由专业机构、人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向社会成员所提供心理促进工作,以及围绕此工作的投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所组成的系统[2]。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主要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理论和原则保持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3]。

根据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概念,本研究从服务建设与发展、资金设备投入与行业收费、人力资源和管理组织体系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目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情况。以“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题词,以“需求”“服务现状”“体系构建”为关键词,检索时限为2002-2018年,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同时结合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相关资料及信息。初步检索得到1633条标题。纳入标准:文献研究对象为我国的社区,文献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需求、形式、收费,人力资源、体系构建。排除标准:内容、数据、研究对象局限单一、不全,或属于新闻报道等个案资料、文章。最终纳入文献19篇[1-19]。见表1。

表1 19篇文献基本情况

2.1 服务建设

2.1.1 服务需求与提供。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目前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逐渐上升,但心理服务提供情况不容乐观,当前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数量不能满足居民需要[3-7,9,13-18]。

表2 社区居民服务需求情况

2.1.2 服务重点人群。在提及心理健康服务涉及的重点人群的5篇文献中,青少年、老年人及特殊生理期女性应当为社区开展工作的重点人群。同时,应当注重重大应激事件经历者、高情感投入行业者、高危岗位行业从业者、中年人及下岗失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13,15-16,20-21]。见表3。

表3 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情况

2.1.3 服务的内容及形式。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形式大部分为板报宣传、讲座、心理健康材料发放,少部分社区开展了心理咨询服务。

而居民更多需要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及网络咨询,即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更高质化和多样化。此外,居民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子女教育、人际关系、个人情绪和家庭矛盾。具体情况见表2、3。因此可以看出,目前社区提供的服务形式相对单一,缺少对多种媒体的利用。

2.2 服务设备与收费标准

如表4所示,文献中调查的各地社区拥有固定心理健康服务场所比例偏低,且存在北上广地区比例较高,其他地区比例较低不均分布情况。同时,有将近五成(41.9%,56.0%)社区未配备相应心理测试工具[7,9]。

经费投入方面,张凯瑞等人发现,所调查社区中仅有15%社区能说出每年心理健康工作投入经费,近九成社区都采取了回避态度或表示不知道。在开展服务的社区中,七成社区表示年投入经费在 1500 元以下[6]。李迪在淮安调查的8家社区中,仅有3家表示有明确心理健康服务经费,但每年投入不足1000元[17]。

目前针对收费标准方面研究较少,仅有两篇文章提及,吴均林等人发现调查对象中一半以上人群能够接受每次10元以下收费,同意每次30元以上的仅占调查人数的11%[9]。何华敏等人研究发现,72.8%的居民认为应当免费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4]。可见,居民更倾向于低价位的心理服务。

总结相关文献发现,经费投入不足、相关场所、设备不足是我国开展社区心理服务的难点。目前很多社区不存在心理健康活动专门场地,更多与其他活动共用一个活动室,达不到心理健康活动应有的效果。见表4[7,9,12,18,22]。

表4 文献中所调查社区拥有固定心理服务场所情况

2.3 人力资源

从人员构成情况可以发现,社区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背景大多为临床相关专业,心理学专业背景人员较少,且大多兼职门诊、管理岗等,单独负责心理健康服务情况较为少见。从人员培训情况可以看出,将近半数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学习或者培训,掌握知识通常通过自学或讲座。见表5。谢迎迎、范明林指出,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人员缺乏角色定位,且人员配备不足[23]。

表5 社区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构成及培训情况

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缺乏,现有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能力不足,资历尚浅,无法满足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的要求。

2.4 管理组织体系

2.4.1 组织体系。 杨笑怡等人提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建设金字塔模型”,模型共包括三层,第一层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以区政府心理工作中心为核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平台,以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为目的的心理健康宣教模式”。第二层在经济水平中等以上地区建立 “以地区医院心理科 (中心) 为核心, 各医疗机构为平台基础, 以提高居民咨询 (治疗) 接受率为目的的咨询 (治疗) 模式”。 第三层内容包括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以政府心理工作中心为核心,以各街道心理工作站为平台,以街道相关机构人员为基础,以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的服务模式”[10]。

何华敏等人提出“四级三纵协同网络模式”。“四级”指从政府出发,由低到高分为四级:第一级为社区心理服务站,主要负责知识宣传;第二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包括对常见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建立档案、严重问题转介工作;第三级为区(县)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负责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转诊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开展公众心理干预;第四级为市级各大医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职责是解决重大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对提供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对大范围应激事件提供专业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三纵”表示分别从政府、社会团体、学校出发综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建立纵横交叉的网络体系,分层明确任务,综合弥补当前服务中出现人力、物力不足情况[2]。

霍团英从公共治理角度提出政府、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社区居民三者构成完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圈[1]。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服务目标、标准、原则,履行好领导、协调、考核监督职能,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组织支持、技术支持和监督评价体系。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技术水准,组建人员队伍。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其中。

蔡文云等人介绍了在宁波试点的“医院-社区-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该模式以抑郁情绪人群为对象,建立健康档案,随后开展抑郁症宣教活动,并在社区开展试点心理咨询室,并以社区为平台,联合家庭、学校、医院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专题活动等,同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试点效果良好[19]。

从目前对管理体系研究中不难看出,应该明确各级职能部门职责,做到政策、资金、人才上衔接,同时政府要采取简政放权多元治理模式,充分利用社区周边资源,联合学校、医院、社会机构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2.4.2 绩效评估体系。何华敏认为应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评估机制包括三种形式:由专家编制心理健康服务效果问卷;开展现场实效评估;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部门工作考核范围,接受上级部门检查、监督[2]。王群等人制定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框架的服务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结构、过程、结果3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下设政府主导与协调、防治网络建设、社区卫生机构支撑三个二级指标;过程指标下设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多部门开展活动、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高危人群心理健康服务、筛查心理疾病人群、群众参与活动6个二级指标;结果指标下设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认知2个二级指标[11]。我国目前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相对较少,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所需各项资源、技术支持还未成熟,未建立起相对完整管理组织体系。

3 结论

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首次提出,到当前心理健康服务在各社区均逐步开展,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认知加深,表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有一定的成效。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政策从总体框架提出,逐步细化,精确到工作开展各个层面,在社区工作中比重逐年上升。从相关学术研究中也可以发现,早年研究侧重点集中在居民对于心理健康服务认知和需求层面,后逐步转移到社区所提供的服务等是否满足当前居民的需求。这种发展趋势吻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提出的发展规划。这一发展变化意味着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正在逐步完善。

具体来看,居民对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出现了分层现象,但社区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原因无法满足居民上涨的需求。随着基本医疗服务在社区的开展,社区除承担心理健康服务外,仍然承担着如慢病、预防接种等多项工作,然而社区工作人员短缺现象仍然存在,呈现出基层事务多,人员少的现象,除承担本职工作外还需承担大量其他工作。其次,社区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形式逐步多样化,但深度仍不足,导致服务开展效果不理想。

从总体规划上应遵循“政府牵头、部门合作、社区参与”原则[24],明确各层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其次,做到“因地制宜,本土化”,细化本地区服务制度,解决本地区突出问题。最后,注重监督管理,对开展服务进行评估,包括计划、过程、效果三阶段。建立严格人才队伍考核标准,设立严格见习实习、督导考评制度。专职人员在接受了专业的心理培训后,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才可上岗[25]。

并且,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动员社会各个机构、层面,加强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当前国情,适合不同地域环境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居民身心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居民心理健康社区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