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构建儿童美好课程

2020-08-31 08:25
好家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技能幼儿园

文 施 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则为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即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既可以由教师预设,又可以由师幼共同引发或幼儿自发生成。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对此,陶行知先生有过很多论述,其内涵十分丰富。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而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又是无时不变的,也就意味着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

为什么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认为这是生活中的矛盾使然。他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所以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产生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发生了变化,便都受到了教育。正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在随时随地发生教育的作用。

二、“生活化课程”追寻的教育目标

(一)“生活化课程”的发展基础——感受与情感

感受是灵魂的语言,情感是学习的开端。一旦幼儿开始表达自我感受,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发生变化,对自己、对世界也会有更深的感知。传统的教育总是强调知识对幼儿的影响,幼儿的情感与感受似乎很少被关注。因此,生活化课程就从记录幼儿的感受与情感入手,倾听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判断。感受与情感的表达也往往意味着一个人灵性的觉醒。幼儿对事物、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着很强的敏感度和洞察能力,幼儿越是能够回归本心、本性,就越能感悟生命的真谛,他们和教师的相互关系,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生质的改变。教师也会从内心深处热爱幼儿,尊重幼儿,钦佩幼儿。

(二)“生活化课程”的重要依托——知识与认知

知识是学习的砖瓦,认知也是生活化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通过认知获得的知识在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没有知识,感受无从依托。人类在多年的进化过程中,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不管这套知识体系多么严谨,它也只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幼儿有自己的知识系统,他们即使不借助符号学习,也能按自己的方式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在课程的探索中,我们发现,生活化的课程似乎能唤起幼儿原有的、内在的经验系统。当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幼儿内在的知识体系是怎样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借助于外在力量,能够唤起他们内在的知识经验。我们除了唤醒,还可以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经验结构化,形成较为稳固的体系。对于幼儿而言, 知识的获得也不只是为了知识本身,也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我理解的“幼儿发展”的含义是“幼儿通过知识的学习,感觉到自我存在与自我成长,进而主动成长的过程”。对他们来说,知识只是一把开启发展之门的钥匙。

因此,在生活化课程里,我们并不强调用教授的单一方式进行学习, 而是在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自我建构。如果我们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就会发现,他们首先是通过感官探索外部世界,然后在思维层面自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幼儿没有和真实的事物接触,没有真实的探索和体验,那么,所谓的感知和学习都会变得毫无意义。由此可见,获得知识与发展的最佳方式就是在生活与游戏中学习。

(三)“生活化课程”的立足点——“动作与技能”

身体与动作不仅是学习的工具,也是学习要达成的目标。运用感官和动作学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伴随着情感形成的“技能”, 还会永久保留,成为生命深处的记忆。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个领域。于是,我们看到:行动练习可以形成一些重要技能(技能一般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和知识可以内化为个体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能力。但这个技能的定义显然不能满足生活化课程的需求。我们试着在生活化课程中,将这种“技能”的获得作为课程的落脚点。这种“技能”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能力,必须靠个人的努力才能获得,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幼儿形成专注 、坚持、不怕困难、不断探索等学习品质。当幼儿努力习得该技能时,也是对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至此,我们将“感受与情感”“知识与认知”“动作与技能”确定为生活化课程的三块基石,因为它们既是形成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也是课程的方向与追求。对我们而言,课程的探索过程改变的不单是课程本身,更是一次思想深处关于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变革。

三、“生活教育进课程”尝试的实践探究

(一)顺应“生活教育”理念,让课程拥有更多创意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是一个现实的动态过程,将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还原为现实生活也许是不可取的,尽可能地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实施幼儿园课程却是必要的。现实生活是感性的、真实的、多样的,现实生活蕴含了许多发展的机会。在现实生活活动中,有许多变数,这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的重要资源。课程可以顺应“生活教育”理念,发挥更多创意。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被及时纳入课程和活动中。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尊重“生活教育”理念,让课程拥有更多自由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幼儿在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和想象有很大的随意性,常常会受情绪的支配,当他们被某种事物或想象所吸引而兴奋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头脑里的问号特别多,语言表达也变得生动,更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情绪的变化,发现教育契机,施以适当的教育。幼儿园课程具有开放性、低结构的特征,教师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与幼儿进行沟通,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式教育,而是与幼儿进行经验分享。教师要尊重“生活教育”理念,让课程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在生活化课程中,教师可以是倾听者和观察者,要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准备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教师也可以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教师还可以是合作者、学习者和欣赏者,让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识和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

(三)追随“生活教育”理念,让课程更加自主

《纲要》中指出:“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在‘生活’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一个整体,追随“生活教育”理念,运用幼儿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并且创造机会,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环境,将教育元素有机整合,能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与经验的积累,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的,这样带给幼儿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应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自实践去自主发现和探究,从而获得关于物质与情感的直接经验与行为方式。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参与,更是一种教师与幼儿共同的体验与探索。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化课程意味着游戏与快乐,让幼儿获得了更好的成长;对于教师而言,生活化课程则意味着无数的可能性。这种课程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随时随地在幼儿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在生活中,教师应与幼儿一起讨论、实践与探索,从而构建出适合幼儿的美好课程。

猜你喜欢
生活化技能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劳动技能up up!
爱“上”幼儿园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