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开放式修补术与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2020-08-29 11:34王克诚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疝囊开放式修补术

王克诚, 徐 樊,姜 飚

疝气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生于腹部,其中腹内脏器在腹股沟部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多见于男性,右侧较左侧多见,分为直疝和斜疝[1-2]。腹股沟疝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仅行走或站立时发现肿块,随着病程进展,肿块逐渐增大,可出现腹部绞痛、恶心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4]。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传统开放式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恢复较慢,且因存在张力易造成手术失败,预后较差[5]。近年来,与传统开放式修补术相比,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因手术时间、技术方面、术后疼痛及预后等问题一直受到临床关注[6]。本研究对传统开放式修补术与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男93例,女31例,年龄34~67(49.75±13.68)岁。临床症状:腹部绞痛36例,恶性呕吐22例,经体检偶然发现66例。①纳入标准: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临床资料完整;无中途退出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孕妇;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差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66例,B组58例。2组性别、年龄、疝部位及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腹股沟疝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1.2方法

1.2.1A组采用传统开放式修补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常规斜型切口,逐层切开找到疝囊并将其分离,高位结扎。部分疝囊较大者进入阴囊,先行横断疝囊,随后止血,最后旷置。选择10 cm×5 cm的聚丙烯补片分别固定在腹内斜肌等位置,固定好后关闭切口,术后沙袋加压24 h。

1.2.2B组采用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患者术前禁食8 h,全麻后取仰卧位。选用脐作为观察孔,于脐缘下2 cm处作一横切口,切口长度为10 mm,置入等长的套管,建立CO2气腹,在脐孔下两层腹直肌外缘各打一个操作孔,置入等长套管,通过腹腔镜观察腹腔及盆腔内部情况;随后在疝缺损上缘3 cm弧形切开腹膜,注意内侧不能超过脐内侧韧带;对腹膜前间隙和疝囊进行分离,后置入10 cm×15 cm的聚丙烯补片。随后平铺和固定补片。关闭腹膜,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和方法 ①住院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②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切口感染、尿滞留及切口愈合不良等。③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2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的疼痛情况。④术后复发率:术后随访3~14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2 结果

2.1住院情况比较 A组手术时间低于B组,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高于B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腹股沟疝患者住院情况比较

2.2疼痛情况比较 2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及术后1周 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3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3~14个月的随访,均无病例复发。

表4 2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疝气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在成年人中呈逐渐上升趋势,以老年男性居多[8]。引发腹股沟疝的病因主要有腹壁强度减弱、腹内压增加等。腹股沟疝典型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站立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消失,但当患者站立、行走或跑步时会引发疼痛感,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9-10]。腹股沟疝患者早期仅可感受到腹股沟区出现复性肿块;由于肿块体积不大,多无特殊不适感,仅少数患者会出现局部胀痛。随着肿块的不断增大,腹股沟疝患者出现难复性疝,患者随即会出现疝囊前壁粘连等情况,严重者还可导致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11-12]。

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多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医用疝带、麻药后手法复位及中西药治疗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疾病进展和临床症状,但是无法根治[13-14]。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开放式修补术、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等。传统开放式修补术创伤较大,接触外界时间较长,导致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不利于术后恢复,且易导致患者复发[15]。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修补腹壁缺损的全新方法,是通过腹腔镜将疝修补材料置于腹壁内修补腹壁缺损,避免在腹股沟区切口而区别于传统开放式修补术。对于这种全新的腹腔沟疝修补术仍存在争议,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有关争议的声音逐渐缩小[16-17]。文献报道,与传统开放式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疼痛不适少、复发率更低,同时兼有切口小、美观和探查对侧疝、隐匿疝和股疝的优点[18]。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彭友和杨洪雷[19]研究一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表明与传统开放式修补术比较,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疗效更好,且可有效发现隐匿疝并不延长切口,在防止腹膜粘连的情况下完成手术,降低术后复发率。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术后疼痛可有效减轻,且可缩短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疝囊开放式修补术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