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兰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启发学生思考,流畅地组织教学,提问的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技巧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抛砖引玉,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策略
提问是数学课堂的催化剂。没有好的提问就没有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好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当中,让学生高效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优质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但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低效性还相当突出,提问欠缺以人为本,未能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缺少启发性和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教师的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
一、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领全体学生进入新认知的最好途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知识能力水平各有差别,教学中就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合理选择答问对象。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需要给全班学生演示清晰规范的解题过程,就要选择富有能力、解题规范的学生,由其向全体学生完整而清晰地展示,有助于全班学生形成演示对象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了让更多学生体验课堂成功,要选择中等生。中等生群体正是全班学习质量的中坚力量,努力一点就往上提,懒散一下就往后拖。课堂上,一定要多给中等学生体验,更好激发其积极进取精神。为了展示优等学生的学习品质,让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难度较大的问题,可选择优秀学生。提出较简单的问题时,可让后进生回答。由于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较差,需要得到教师特别关注和关爱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快乐,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一)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新颖而合理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比如教学《圆》,怎样问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呢?先在多媒体机分别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提问:为什么不用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做车轮?随着这个新奇问题的提出,立刻打开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大门,经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的认识逐步向圆的本质接近,这时教师引出了圆的定义。
(二)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知识进行积极探究,然后创造出新的认识。这种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最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教学中,一定要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梯度设计,形成一定的坡度,让学生由易、浅、简到难、深、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前进,引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扩展。
比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可先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开始,这样设计提问。1.把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两个对角分为两半,形成两个三角形,怎样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掌握长(正)方形计算方法,经过图示解析,很容易列出计算公式“长×宽÷2”或“边长×边长÷2”;2.其他三角形又怎样计算面积?出示除直角三角形外的三角形,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引导学生动手把三角形补充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仍然得出“长×高(宽)÷2”的计算公式。
这个过程就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已知,过渡到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再推导到任意三角形计算,有条理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三)问在学生有疑难处
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怎样设计问题,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要看这些问题学生是否产生兴趣,能否帮助学生突围难点,实现思维发展新的高度。
例如,教学《角》这一章,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类型的角,然后提问,这些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很容易得出答案。教师接着问谁能知道它们大多少呢?学生不能马上得出答案,就会开动脑筋思考,但是一时又找不到结果,教师停一下再问,“想不想知道大多少?”学生此时非常感兴趣,想尽快知道这些角的大小。这时着手教学生量角并进行对比,学生就会进入积极的动脑动手状态。
三、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一)提问语言要明确
教师提问语言既要简洁严谨,又要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做到用语准确精炼,让学生第一时间听清听懂,便于在清晰的指令下开展积极思维活动。
比如:在课堂上有很多教师会这样问,“看到这道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由于指向不明,学生不好回答。又比如:“45减9”,教师问“45是什么数?”学生可能会回答“45是两位数”;“45就是45”等。原因在于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学生一时难以准确做出判断。教师在提问时说:“45在此减法算式中是什么数?”相信学生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提问要引发思考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深浅适度,不能过难或过易。简单而随便问题,很难提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超过认识水平的问题学生又无从下手,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做到深入浅出地问,或者浅中引深地问,学生就会循着问题,最大限度地激活思维积极性。
例如,教师提问:四边形可以怎样分类?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类。这种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问等于白问,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把问题改为,将所学四边形进行分类,想一想可分为哪几类?各按什么标准分类?这样学生需要加以思索才能回答,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概括能力。
(四)提问要有趣味性
数学课堂提问平平淡淡,难以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显然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设计提问要抓住趣味性這一关键,问得有趣味,问得有启发,这样才有吸引力,让学生觉得有趣,而积极投入到思维当中。
比如,一场摩托车比赛,有正方形车轮的车,有长方形车轮的车,椭圆形车轮的车。发令枪响,一齐出发,谁最先到达终点?这是学习《圆的认识》时,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形象具体,直观生动,趣味十足,引人入深,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展开思考,然后引出“圆”的学习内容来。
善问、巧问是数学课堂诱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引燃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的火苗,从而达到训练思维、拓展思维、丰富思维的目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优秀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