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上如何渗透家国情怀

2020-08-26 07:48林秀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林秀清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家国情怀的缺失,家国情怀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在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处于最高层次是历史教育最终教育宗旨。本文以部编《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为例,浅谈历史课堂上如何渗透家国情怀。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爱国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004-02

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发现以下现象:每当出示某个英雄人物相片时,学生就对人物相片颜值展开评论:“哇!这个人好帅!”“啊?这人这么难看!”,又或讲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在火海中纹丝不动”情景时,在教室的角落传出声音:“董存瑞和邱少云是傻瓜……”。这些现象其实折射出学生家国情怀的缺失,对历史上杰出的英雄人物欠缺感恩、崇敬之心。历史核心素养中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对家国情怀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度挖掘历史素材,为学生展现历史课程的人文性与关怀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在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处于最高层次,不仅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更是历史教育最终的教育宗旨。历史课堂上如何渗透家国情怀呢?本文将以部编《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

1.在情境中唤醒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素养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它所展示出来的是个人对国家、民族、家庭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感。初中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抓住初中生这个关键时期渗透家国情怀,有利于学生提高家国情怀素养,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的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影响、历史人物的品质,这些素材使得历史课成为渗透家国情怀的最好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避免陷入枯燥的说教,就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九一八事件”离学生年代已经久远,学生在和平年代长大,远离战争,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加上我们也不是东北地域,如何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显得尤为重要。在导入教学设计中我想到了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资源,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使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精选历史素材构建历史情境呢?我选取了课文知识拓展中介绍的《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做背景音乐,同时课件展示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为主题的幻灯片。当“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歌曲响起时课件同时出现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大罪的一组图片,这时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怒情绪被激发,家国情怀的意识被唤醒!

2.在人物中认同家国情怀

历史最大的特点是真实性、客观性,照本宣科会索然无味。人类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对英雄人物有崇拜的心理,因此在课堂上穿插人物故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分析,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家国情怀是一种价值取向,应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巧借历史人物故事树立榜样对初中生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进行教学就特别行之有效。本课我借助英雄人物杨靖宇来加强学生家国情怀认同感。面对九一八事件蒋介石采取的是不抵抗政策,与之相反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在这个环节中特别讲述杨靖宇的故事:1936年日本的十名关东军官兵身陷中国军队攻击,发起自杀性袭击被日方誉为“肉弹十勇士”,并将他们供于靖国神社,而这支中国军队是杨靖宇所带领。日军为了解除杨靖宇的威胁,死死地咬住了杨靖宇将军。由于叛徒的出卖最后杨靖宇将军被日军包围于河岸之边。日本的《满洲国警察外史》记载,当日军指挥官西下令部队停止前进,问杨靖宇将军:“君是杨司令否?”日军指挥官并试图劝降,但是杨靖宇将军回答道:“不必多说,开枪吧。”在上百日军的围攻之下,杨靖宇将军一人又与这些日军死战了20分钟之久最终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破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军也被感动了。通过杨靖宇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民族危难之时,虽然国民党不抵抗,但无数像杨靖宇一样的革命先辈奋起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所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杨靖宇英勇抗日让敌军都肃然起敬,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值得我们去感恩和敬畏!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来之不易的高度认同感以及他们在新时代肩负的责任感!

3.在歌曲中感受家国情怀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不僅让学生知道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更注重的是通过历史事件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价值观教育,而家国情怀教育与情感目标是相一致的。在上本课“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时,我先分析日本占领东北后把魔爪伸向华北策划“华北自治运动”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但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我补充《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过程,讲述聂耳主动为田汉写的《义勇军进行曲》谱曲时,他仿佛听到母亲的呻吟、战士的怒吼、爱国之情在心中喷涌而出,激昂的旋律油然而生。很快完成了初稿,并在躲避国民党追捕中完成定稿。讲述国歌诞生背景后我请学生唱《国歌》,学生唱得特别的激昂澎湃,从歌声中能感受到学生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感,对歌曲的理解可以通过演唱时传递出来的音乐的情绪、情感来体现,学生演唱《国歌》中体现出歌曲中情绪的跌宕起伏、体现歌曲中的爱国之情是基于对《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感同身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通过《国歌》的力量感受正确的家国情怀价值观。

4.在角色中理解家国情怀

历史具有真实性、综合性的特征,在历史课上挖掘历史事件中的各种素材,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实践、感受,通过各种案例让学生体会感悟不仅要自爱、自尊、自信,也要具备爱国、爱民之心,更要具备理智的爱国行为,最终实现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历史核心素养中指出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久远的历史可以通过特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使学生置身于历史的环境中,把握历史人物思想、情感、意图、动机,增强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在上“西安事变”这一课时,让学生角色扮演从各自立场上分析该如何处置被抓的蒋介石,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和其他立场的角色进行辩论,辩论后一名学生扮演记者采访全班普通民众的看法,学生很感兴趣、参与度很高、思维很活跃,都能站在自己倾向立场上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看法:有说要马上枪毙的,有说要释放蒋介石的,有说可以采取谈判的形式—谈得拢放,谈不拢杀。在这样的基础上讲解共产党以大局为重最终释放了蒋介石,争取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学生就能透彻理解,并因此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中就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斌.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N].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016(01)

[2]丁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J].新校园(中旬),2016(01)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