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寓言教学革新

2020-08-26 09:22丁嫄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丁嫄媛

摘要: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统编版教材在二年级和三年级都安排了寓言故事的学习。我校教研团队通过对统编教材中寓言故事的梳理与补充,研发了《中外寓言故事比较研究》大单元校本课程。大单元的建构,打破了传统的“读故事—明寓意”这一教学模式,而是在“中外寓言故事比较研究”这一主题下,通过既相对独立又层层深入的四个板块教学,采取归纳思想促使学生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与作用、了解中外寓言故事的异同、初步探究中外寓言故事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促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外寓言;大单元构建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8.00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8—0032—06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正式公布,进一步宣告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科知识的双层意义,尤其关注知识的文化意义,教学内容彰显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将知识、文化、思维融为一体的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单元目标的引领下,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以文化追溯为背景,以“有过程的归纳教学”为手段,达到丰厚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本文以《中外寓言故事比较研究》为例,阐述大单元校本课程设计及实施策略。

一、构建《中外寓言故事比较研究》大单元课程的原因

(一)对统编版寓言故事的梳理:被忽视的寓言

统编教材共收录寓言13篇,其中中国古代寓言8篇,现代寓言2篇,外国古代寓言2篇,现代寓言1篇。从年级分布来看,二、三年级分别收录了6篇、7篇寓言故事,二年级的寓言故事主要承担着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则指向阅读层面,学习目标是:读寓言,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教学目标,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寓言”的定位是一致的,《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由此可见,大众对寓言故事的认知短小浅易,通俗易懂。因此教材在四年级之后就没有再编排寓言故事了。

其实,寓言故事源远流长,作为寓言故事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希腊和印度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盛行讲寓言,“寓言”这个词语亦是战国的庄子创造出来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它篇幅极短,但比喻深刻,善于夸张,富于想象,具有极强的劝说效果和浓烈的讽刺意味,是先哲哲学思想的文学表达,它饱含的经验与智慧,点燃了一代代人心灵的花火。因此,如果能追溯到寓言故事萌芽的源头,就能管中窥豹,探寻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心理,对落实核心素养中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这6个基本要点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学生寓言认知水平的调查:未曾了解寓言的本质

在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12篇寓言故事,在课外,亦阅读了若干寓言故事,学生对寓言的认识到底如何?为了找准并科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单元的总体设计与实施,教师拟定了调查问卷,问题包括:你喜欢寓言故事吗?你认为什么是寓言?写出你最喜欢的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寓言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中外寓言有什么不同?

根据对3个班级123名同学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

99.2%的学生喜欢寓言故事,这为本板块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半数学生对于寓言的特点有所了解。调查显示,21%的学生认为寓言情节生动,18.6%的学生认为寓言含有道理,9.3%的学生认为寓言篇幅短小,2.3%的学生认为寓言有主人公,2.3%的学生认为寓言大多数发生在古代。

学生不了解寓言的本质。根据学习经验,95%的学生认为寓言就是含有深刻道理的故事,其实神话、童话、小说、民间故事,乃至于学生习作,都是含有道理的,因此是否含有道理并不是寓言最本质的特征。同时,由于对中外寓言的归纳不够,学生也不清楚二者有何不同,这些困惑更凸显了本单元学习的价值。

二、对统编版《寓言故事》文体教学单元的梳理、补充与深化

2019年秋季,全国统一使用的统编版教材采取“双主线”编排方式,一条主线是人文精神,一条主线是语文要素,为了落实语文要素,教材按照文体,编排了“童话单元”“寓言单元”“神话单元”“民间故事单元”“现代诗单元”“说明文单元”“名著单元”“小说单元”等。教研团队开发的《中外寓言故事比较研究》大单元学习,是对统编版三年级《寓言》单元教学的梳理、补充和深化,希望能为落实统编版教材,形成校本特色的文体教学样态做出有益尝试。

(一)分类梳理,归纳中外寓言的鲜明特色

根据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认知是零散的,针对学情,教师将学过的寓言故事按照中国、外国进行分类,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逐步认识到中外寓言具有不同的特點。

1.归纳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

学生首先阅读《坐井观天》《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叶公好龙》这六个故事,思考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

在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将小组的发现写在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各小组将观点相同或相似的卡片放在一列,粘贴卡片的过程就是对全班同学的发现进行归纳与整理的过程。

在学生的原始发现中,老师相继出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目录、统计图、数据等,印证学生观点,加深学生认识。教师的点拨提升,促使学生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发现我国古代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富含道理、以人为主、战国居多等特点,寓言的题目则精准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带有中国式的凝练与深刻。

2.归纳外国寓言故事的特点

与“探究中国寓言故事的特点”一样,学生在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后,发现外国寓言也有很多共性:如主人公大多是动物,像鹿、狼、羊等;题目多含有“人物”,如《狼和小羊》《池子与河流》;寓意大多在故事结尾直接点出等等。对中外寓言故事特点的归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追根溯源,帮助学生深刻认识 “寓言”这种文体

庄子说:“寓言十九,籍外论之。”意思是寄寓的言论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是因为它借助了客观事物的实际来进行论述。本次大单元设计,教师不拘泥于寓言故事的内容与道理,而是铺设时空隧道,学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逐步走向寓言创作的源头,破译寓言创作的密码,体会寓言作者不能直说的无奈与智慧。中国寓言在冷峻深刻中饱含着殷殷劝诫,外国寓言在活泼丰满中浸透着尖锐讽刺,两相对比,充满了哲学的耐人寻味。

1.引入原文,发现中国古代寓言的作用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六篇寓言故事的出处,《井底之蛙》是庄子为了告诉人们“生而有涯,知也无涯”而创作出的故事;《守株待兔》的作者韩非子用这个故事告诉大家,时代发展了,如果还按原来的法度治理国家,就会像守着树桩等待兔子的农夫一样,是没有成效的。鲁哀公招聘人才,子张去拜见鲁哀公,结果等了七天都没有被召见,于是他讲了《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后离开了,是在讽刺鲁哀公表面上渴求人才,其实并不爱惜人才……阅读后,学生发现了寓言的大秘密——寓言,是古人为了劝说他人而使用的有效方法。故事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极为类似,故事中的事件比现实中的事件更为夸张,形象生动,易于让对方接受。还有学生将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认为古时候有很多国君很残暴,不允许别人批评他,劝谏的人讲一个故事,既能达到劝说的目的,又能保住性命,含蓄巧妙。

2.了解伊索,发现外国寓言的作用

师生通过对话的形式,明确伊索的奴隶身份,了解奴隶的悲惨地位,进而发现伊索借助动物讲故事的缘由。

老师:西方寓言源自伊索,你了解伊索吗?

学生:伊索生活在古希腊,是一个奴隶。

老师:什么是奴隶?

学生:奴隶就是白给主人干活的人。

学生:如果奴隶干活偷懒,主人还可以打骂他、杀掉他。

老师:同学们说得挺好,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奴隶。

学生:(读课件上的资料)奴隶为奴隶主奴役,通常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被奴隶主任意支配、赠送、买卖,当奴隶不听话或者犯错时,奴隶主可以随意辱骂、鞭打,甚至杀死奴隶。

老师:奴隶的身份低微,命运特别的悲惨,伊索就是这样的奴隶,干着最繁重的工作,却遭受着种种虐待,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伊索名篇《狼和小羊》,你有什么新的体会或感受?

学生:狼就是奴隶主,小羊就是奴隶,奴隶无论有错没错,也无论怎么哀求,奴隶主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杀掉奴隶。

老师:看来伊索寓言除了总结生活经验之外,还有很多故事都是讽刺、控诉奴隶主对奴隶的残暴的统治。

学生:伊索虽然很討厌奴隶主,但是他怕奴隶主把他杀了,所以不敢用人作主角来写,只能把自己比喻成小羊,把奴隶主比喻成狼,意思是奴隶主太坏了。

学生:伊索要是把《狼和小羊》改成《我和我的主人》,别人很可能告诉伊索的主人,那不就露馅了吗?

老师:就是不敢直接说,只能通过动物来表达伊索对奴隶主的愤恨。伊索寓言,在明朝的时候就被翻译成了中文,清朝的时候,广州有一个官员无意中读到了这本书,非常害怕,他就觉得,这个狐狸啊狼啊不就是说我自己怎么欺压老百姓吗?自己吓得不得了,于是下令说,广州商人不得印刷出售这本书,广州的居民也不能购买这本书,《伊索寓言》的讽刺已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老师相信你们知道了这一点,再来读《伊索寓言》,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不但明白了《伊索寓言》的主人公多为动物的原因,而且对《伊索寓言》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

学生在探究中逐渐明晰,原来寓言是这样的故事——短小生动,带有讽刺和劝说意味的故事。讽刺与劝诫才是寓言与其他文体的本质区别。这个结论不是老师告诉的,也不是查资料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四个课时的发现、比较、体会、筛选、总结出来的,是在有过程的学习中归纳出来的。

(三)对比探究,中外寓言故事背后的文明类型

1.对比发现中外寓言故事的异同

在回顾了中外寓言故事的特点后,学生针对本节课核心问题“中外寓言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展开学习。学生发现中外寓言故事产生的年代都比较久远,但二者的命题方式截然不同,中国寓言故事题目大多“以事为主”,而外国寓言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中国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数是人,外国寓言的主人公大多是动物……随着学生的发现,教师再出示相关资料,支撑或深化学生的观点。在归纳出中外寓言的诸多不同后,学生不由产生疑问:中国寓言与希腊伊索寓言出现的时间大体相同,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差异呢?自然进入第四板块的学习。

2.初步探究中外寓言故事不同的原因

课前,教师编写了学生阅读材料,介绍了中国和古希腊的地形特点及寓言产生的时代背景。课上,学生先独立阅读学习材料,圈画出相关语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给出了一些引导性的提示,比如说讲故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听故事的有什么不一样,国家状况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学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关注相关信息,直击重点。

通过阅读学习材料,学生捕捉到讲故事的人身份不同、听故事的人身份不同、讲故事的目的不同、国家的地理状况不同等。对于地理状况为什么会影响文学作品这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教师准备了岩画、《击壤歌》等,帮助学生体会:世界各地的先民们,在最开始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动物,但是由于中国的土地肥沃,祖先勤劳聪明,所以比较早地掌握了种植技术,进入了农耕社会,生活的关注点也就从动物转移到了人的身上。而希腊土地贫瘠,不宜耕种,但由于临海,海上贸易渐渐繁荣,逐步形成了关照自然、富于冒险精神的海洋文明。在本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继续溯源,带学生回到中外文明的开端,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两种文明类型催生出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在文学中也演绎出各自的绝代风华。

三、研究成果与反思

本次大单元构建,是带有探究性质的深度学习,每节课老师只提出一个核心问题,比如第一、二课时的问题是“这6篇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相同之处?”第三、四课时的问题是“阅读学习材料,你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第五、六课时的问题是“这6篇外国寓言故事有哪些相同之处?”第七、八课时的问题是“中外寓言有哪些异同?”九、十课时的问题是“中外寓言故事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问题的开放性如此之强,使得课程内容的设定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当堂生成,学生说出寓言含有深刻道理,教师就利用学习寓言含有深刻道理这个特点;学生说中外寓言的命名方式不同,教师就出示《中国寓言故事》和《外国寓言故事》的目录进行验证;学生说讲故事人的身份不同导致了中外寓言的差异,教师就提供诸子与伊索的资料,丰厚学生的认知。教师不做内容上的规定,只在一些关键点上点拨提升。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尝试的惊喜。学生自己搭建知识框架,独特的个性思考与课堂应和出智慧的交响。

在每个板块结束后,学生都会借助学习卡片总结学习所得,括号图、树状图、思维导图、集合图、鱼骨图、表格、插画......异彩纷呈,有过程的归纳教学,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了通向罗马的条条大道。

四、结语

以上教学设计展示了通过寓言表象学习,到寓言本质学习,最后到寓言创作背后的社会本因的探究学习历程,促进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学习中,学生积累了中外经典寓言故事,丰富了“人文积淀”;感受到看似荒诞的故事中都含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充盈了“人文情怀”;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也了解了西方文明进程,促进了“国际理解”。同时,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提高了“理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勇于批判、质疑、探究,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充分融合,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丰富的意蕴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本质问题。”教师惟有科学规划、因势利导,才能使课堂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蔣洪兴,王聚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革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5]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Abstract: Fable 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 of our school has developed this school-based course on the basis of compiling the textbook, which aim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fable story,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fable stories, and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fable stories.

Key words: core accomplishment; Chinese and foreign fables; large unit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王    辰]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