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本《论衡注释》地名及年代注释考辨

2020-08-26 09:22计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张家史记学者

计洋

摘要:《论衡》是东汉时期杰出思想家王充的代表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书中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的“天人感应”和谶纬学说,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也进行了深刻抨击,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唯物主义著作。虽历代学者对其褒贬不一,但其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也因此,后世学者对其多有校正。中华书局1979年版《论衡注释》点校较为精良,但其中的注释因当时研究成果所限,有不足之处,现予以补充校正,以资学术研究之用。

关键词:《论衡》;地名考;年代考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8.005

中图分类号:B2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8—0023—04

王充的《论衡》是东汉时期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集中体现了他反封建的无神论思想,后世对此书褒贬不一,但其对谶纬之说的批判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历代学者对《论衡》多有校正,今对中华书局1979年版《论衡注释》中若干地名及年代注释加以考证,以供方家参考。

1. 《无形篇》:传言宋景公出三善言,荧惑却三舍,延年二十一载,是又虚也。

注:宋景公,春秋末宋国君主,公元前516年—前451年在位。

按:宋景公在位时间,史籍中记载不尽相同,中华书局1979年版《论衡注释》由北大历史系注释,所注年代与《六国年表》中所载相符。《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载:“元公三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十五年,元公为鲁昭公避季氏居外,为之求入鲁,行道卒,子景公头曼立。……六十四年,景公卒。”[1]据此推断,宋元公十五年为公元前517年,宋景公元年为公元前516年,景公在位六十四年。而《六国年表》中记载公元前451年宋景公卒,则景公在位六十六年。

又《左传·哀公二十六年》记载:“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与启,畜诸公宫,未有立焉。……冬十月,公游于空泽。辛巳,卒于连中。”[2]鲁哀公二十六年,宋景公卒,即宋景公卒于公元前469年,在位四十八年,此与《六国年表》中所记载在位六十六年相差十八年,历代学者对此多有考辨。

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第四十五章对此也有论辩:“昭公在位四十七年,《年表》《世家》并同。则卒年当在威烈王四年。《年表》在威烈二十二年,亦误后十八年。孙氏《墨子年表》昭公已移前至周定王元年,而仍旧于威烈王二十二年书昭公薨,则昭公在位六十五年矣。是又误多十八年也。此属孙《表》疏忽,今依《志疑》驳正。”[3]按此说法,昭公在位四十七年,卒于威烈王四年,即意味着,昭公元年为公元前470年,景公卒于公元前469年。

清华简《系年》中记载:“楚声桓王即位,元年,晋公止会诸侯于任,宋悼公将会晋公,卒于鼬。……晋公献齐俘馘于周王,遂以齐侯贷、鲁侯显、宋公田、卫侯虔、郑伯骀朝周王于周。”[4]此记录为三晋伐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404年,第二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据此记载,三晋伐齐、楚声王元年、宋悼公卒年皆在此年,这些历史事实进一步证实了钱穆先生的观点,因此宋景公的在位年代宜为公元前516—前469年。

2.《无形篇》:汉兴,老父授张良书,已化为石,是以石之精为汉兴之瑞也,犹河精为人持璧与秦使者,秦亡之征也。

注:张良(?—公元前189年)。

按:关于张良的卒年,史书记载中有颇多矛盾之处。

《史记·留侯世家》载:“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5]据此记载,汉高祖刘邦卒于公元前195年,后八年(公元前187年)張良卒。

《汉书》中记载:“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6]汉高帝崩于公元前195年,后六岁(公元前189年),张良薨。《汉书》中对张良卒年的记载被多部史书引为依据,流传后世。

《史记·留侯世家》与《汉书·张陈王周列传》所载年份相差二年,对此年代差异,一些学者进行了多方面考证,大都认为《汉书》中记载的张良卒年不可信。

梁玉绳《史记志疑》中载:“汉《传》‘八作‘六。考《表》,良以高帝六年封,卒于吕后二年,在位十六年,则当是九年,《史》《汉》俱误。”[7]

有学者认为是西汉初年的特殊历正现象导致了史书对张良卒年记载的不一致。秦朝和汉初时期的历法与现在的公元纪年并不相同,其采用的是古六历中的《颛顼历》,也即秦历,秦以冬十月为岁首(一年之始),轮至九月为年末。岁首十月同样称为十月,不改称一月或正月。端月(即一月或夏历正月,不改为四月)是立春之月。汉初沿袭了这一历法。通过历法的差异,而推算出来张良的卒年当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

还有学者认为,是西汉初年汉惠帝刘盈之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致使班固在写作《汉书》时,对历史进行了篡改,意在“为贤者讳”,但其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并未对相关年份进行改动,汉《表》中记载:“(高帝六年)正月丙午封,十六年薨。高后三年,侯不疑嗣。”即张良卒于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第二年,子不疑继侯位,为留侯二世元年。此记录为后世学者留下了考证的空间。[8]

综上所述可见,张良卒年宜为高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

3.《感类篇》:大甲佚豫,放之桐宫,摄政三年,乃退复位。

注:桐,地名,在今山西万荣西。

按:《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9]《括地志》云:“洛州偃师县东六里有汤冢,近桐宫,盖此是也。”[10]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桐宫是祭祀商汤的庙宫,在商汤陵墓旁,也就是太甲被流放之地。由此可知桐地是近于汤冢的。关于汤王陵,在各地多有设立,如扶风汤陵、虞城汤陵、亳州汤陵等,而汤冢在商汤都亳地,为确定亳的具体所在,历史学家们也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和研究。

《括地志》云:“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商汤之都也。”[11] 《汉书·地理志》记载:“偃师,尸乡,殷汤所都。”[12]《史记正义》载:“亳,偃师城也。商丘,宋州也。汤即位,都南亳,後徙西亳也。”[13]

关于“亳”地,学者们争议很多,影响最大的是“郑亳”说和“西亳”说。

a.郑亳说,河南郑地。关于郑地,古今学者都有论证,西晋杜预注《左传·襄公十一年》最早提出郑地有亳,邹衡先生也指出:“郑州商城最早的文献记载已到东周,而且出土了大批东周‘亳字陶文,其中尤有‘亳丘二字。……郑州商城无疑是早商时期成汤的亳都,而偃师商城只能是当时的别都,即西都或陪都。”[14]

b. 西亳说,河南堰师。这一说法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传统观点,得到历代很多学者的认同。《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索隐》:“亳,汤所都,今河南偃师有汤亳是也。”[15]《汉书地理志》:“偃师,尸乡,殷汤所都。”近代以来,由于堰师二里头文化及二里头宫殿遗址、堰师尸乡沟商城的先后发现而使西亳说影响更广,[16]八十年代在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桐宫在河南偃师。

关于山西桐地之说,经考古学者论证,认为山西桐地虽是二里岗文化的一部分,但距郑州都不是很近。冀与古曲沃之间,早商遗址发现并不太多,因此,把山西桐地说排除在外。[17]

4.《正说篇》:秦起于秦,汉兴于汉中,故曰秦、汉。

注:秦,古地名,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

按:《史记·秦本纪》记载:“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18]《史纪索隐》:“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也。”[19]

關于古之“秦亭”的具体位置,历史文献记载不甚明确,虽经历代学者考证,但所持观点并不一致,大致有清水县说和张家川县说这两种影响较大的观点。

近几十年,在清水县牛头河流域的考古中发现了周代、战国及汉代的大量遗存,发掘出了秦族墓葬,并出土了很多西周时期的陶片,尤其位于清水县城北侧的李崖遗址,无论从建筑还是出土文物,都显现出了明显的周文化特征。因此很多学者都主张秦之发源地应在清水县。

《水经注》:“又径清水城南,又西与秦水合,水出东北大陇山秦谷,二源双导,历三泉合成一水,而历秦川。川有故秦亭,秦仲所封也。秦之为号,始自是矣。”[20]据此记载,秦水当起源于张家川境内,其所流经地区也应在张家川一带。而且经考古调查,在张家川一带分布着较多的两汉遗址,较有代表性的如瓦泉遗址,并出土了秦时期的大量器物,根据考古发现及史籍记载,徐日辉、徐卫民认为,秦邑当在张家川一带,此说法也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

《括地志》:“秦州清水县本名秦,嬴姓邑。……十三州志秦亭、秦谷是也。”[21]考清水县历史沿革,古之清水县包括今日之张家川和清水县,自汉代以来,张家川县所属辖地几经变迁,1953年,析清水、秦安、庄浪、陕西陇县37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8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清水县合并,置清水回族自治县,1961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清水县再次分置。因此史籍中所载清水县包括了今之清水县和张家川县所属区域。

据现有史料及考古材料,尚且不能完全断定秦邑之确切地点,因此注应为甘肃清水县和张家川县。

5.《死伪篇》: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

注:“雒”字原本无,据《左传·宣公十五牟》补。雒:同“洛”,古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当时属晋国,晋军从黎国回来,进军到这里。

按:关于雒,古书中有多种记载,其一是雒邑,《史记·周本纪》:“王曰:‘……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後去。”[22]武王崩后,成王继位,但因年少,由周公旦代理政务,辅佐成王,并按照武王的设想,在雒邑建造都城。《史记·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23]至西周末年,周王室逐渐衰微,诸侯国日渐强大,外有犬戎频繁入侵,岐山一带也遭遇自然灾害,诸多因素导致周王室东迁雒邑。此处所说雒邑在今河南洛阳。与文中所提及辅氏相距甚远,应不是指雒邑。

其二指雒水,亦作洛水。古籍中对洛水的记载比较混乱,大体有南洛水和北洛水之分,流经辅氏的洛水当为北洛水。《太平寰宇记》载:“沮水自坊州升平县(今宜君县西)北子午岭出,俗号子午水,下会榆谷,慈马等川,遂为沮水,至耀州华原县(今耀县)合漆水,至同州朝邑县(今大荔东)东南入渭。”[2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洛水,一名北洛水。即今陕西省洛河。源出定边县东南白于山,东南流经吴起、志丹、甘泉,又南流经富县、洛川等县,至大荔县南合渭水,东入黄河。”[25]辅氏在春秋时属晋,后属秦,《左传》宣公十五年(前594):“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26]秦晋大战时,晋将魏颗率军在晋地辅氏击败来犯的秦军的作战。辅氏即今陕西大荔东。文中所说的雒,确切注释应为流经辅氏的雒水,而并非地名。

6.《幸偶篇》:韩昭侯醉卧而寒,典冠加之以衣,觉而问之。

注:韩昭侯:战国时韩国君主,公元前358年—前333年在位。

按:《中国历史年代简表》:韩釐侯(韩昭侯)公元前362年—前333年在位。

《史记》载:“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27]三家分晋从晋哀公四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消灭了智氏,并瓜分智氏领地开始,到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三分其地,其间经历了77年。据此年代推算,哀侯元年(公元前376年),与赵、魏分晋国。六年(公元前371年),韩严弑其君哀侯。哀侯之子懿侯立。懿侯九年(公元前362年),魏败韩于澮。十二年(公元前359年),韩懿侯卒,其子昭侯立。依《史记》记载,韩昭侯元年即公元前358年。

而《古本竹书纪年》中载:“周显王七年(公元前362年),王会郑釐侯于巫沙。”[28],《魏世家索隐》中称:“郑釐侯者,韩昭侯也。”[29]据此可知,此时韩昭侯已在位。《史记·赵世家》载:“赵成侯十三年……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30]即公元前362年,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亦说明韩昭侯在公元前362年已在位。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中考辨:“《史记》载三晋事,韩最疏略,赵则颇详。盖赵史犹有存者。此昭侯元不在惠王十三年之的证也。余考昭侯在位实三十年,《史》盖误增哀侯之年,遂削昭侯以为偿。(雷氏《义证》亦谓:‘《史记》误将懿、昭之立移后四年。)”[31]由此可推断,昭侯元年实为公元前362年。

7.《命禄篇》:太史公曰:“富贵不违贫贱,贫贱不违富贵。”

注:太史公: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86年左右),西汉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汉武帝时任“太史令”,著有《史记》一书。

按:关于司马迁的出生年,学术界经过一百多年的争论,依然不能明确具体时间,公元前145年和公元前135年是争论的焦点,前者是由王国维提出,拥有大批的拥护者,后者则是郭沫若大力支持的观点,得到许多业界同仁的认可。为了明确这一问题,学术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历了三次全国性的大讨论。两派支持者各自根据不同的史籍资料,经过分析、考证、对比,进行了长时间的学术论争。但终因史籍资料的不完整和伪书伪证的存在,都不能提供有信服力的论据。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更多考古资料的出现,为学者们提供更加详实的历史记录,才能确定司马迁具体的出生年。因此,对于司马迁的出生年应注为“前145或前135”更为妥当。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西汉).史记五(世家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左丘明(春秋).左传(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3][31] 钱穆.先秦諸子繋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 清华简《系年》全文[DB/OL].[2018-12-0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02/13/4307615_798749996.shtml.

[5][27][29][30] 司马迁(西汉).史记六(世家二)[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 班固(东汉).汉书三[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 梁玉绳(清).史记志疑:第三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8] 牛继清.张良卒年及相关史事考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9][13][18][19][22][23] 司马迁(西汉).史记一(纪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11][21] 李泰(唐)撰,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 班固(东汉).汉书·志·地理志上[EB/OL].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46653FD803893E4FB2200C5F13BD062E.aspx.

[14] 邹衡.郑州商城是现在可以确定的我国最早的首都——成汤亳城[J].江汉论坛,2004(08).

[15] 司马迁(西汉).史記八(传二)[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6] 刘琼.商汤都亳研究综述[J].南方文物,2010(04).

[17] 刘宏伟.商王太甲之桐宫地望考[J].中国地名,2001(03).

[20] 郦道元(北魏).水经注卷十七[EB/OL].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46653FD803893E4F213CD4265AE77BC1.aspx.

[24] 樂史(宋)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5] 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增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6] 左丘明(春秋).《左传》(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8] 古本竹书纪年[EB/OL].https://www.jianshu.com/p/984f4ac2f988.

Abstract: Lunheng is the representative writings of Wangchong, who lived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t has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Heaven and Chenwei Theory which prevailed at that time were criticized in this book. It also attacked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Lunheng is a representative Materialist work in ancient China. Though the scholars through the ages have different judgments on it, it really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our ancient thought. So the later scholars made many revises on it. Glosses on the Book of Lunheng which was published by zhong hua Book Company in 1979 is an excellent edition. But it has inadequacy in annotation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research at that time. Now I make some supplement to it for academic research.

Key words: Lunheng; textual research on geographical names; textual research on decades

[责任编辑:黄可心]

猜你喜欢
张家史记学者
秀秀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摄影家张家让眼中的锦屏
程门立雪
大学者
只对你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