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主题党日制度初探

2020-08-25 01:59张富强洪晓彬
各界·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张富强 洪晓彬

摘要:结合“互联网+”的背景,本文以主题党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题党日的概念及要求,提出主题党日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发挥时空的协调优势、参与分享的互动优势、自主平等的传播优势、自我教育的效果优势,并从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工作平台、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监管等探讨了“互联网+”主题党日实践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主题党日;党的建设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疫情期间,人们开始调整原有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网上办公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继续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和平台。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正式上升国家战略。随后,“互联网+”更多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指导性文件中,成为产业、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党建工作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主题党日制度作为新时代党内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集中全党智慧在党建领域的伟大创造,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发挥主题党日制度作用,实现主题党日制度设计目的,不断推进主题党日制度的实践优化,是当前党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主题党日的概念及要求

2018年10月施行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首次将主题党日制度写进党支部工作的党内法规。该条例第五章“组织生活”部分,将主题党日制度置于作为第十六条“三会一课”要求的具体补充,明确指出“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该条例对主题党日任务和内容作了概要性规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具有确保时间、确保质量、确保成效,强化姓党、强化规范、强化意识的作用。从这一表述来看,主题党日制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从目的来看,主要是组织生活的一种制度性安排,保障党员组织生活的有序有效开展

目前,基层党组织在组织“三会一课”时,还存在不能按时按质开展,党员参与度不高等情况。正是针对这个情况,本次出台的条例,從问题出发,坚持解题思维,对党支部功能定位、组织设置、工作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通过制度的方式来规范组织生活。而将主题党日从每月的某一天相对规定下来,形成一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安排。

(二)从内容来看,主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三会一课”

具体包括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生活会与民主评议党员、过政治生日与谈心谈话等。另一方面,也包括各类党内慰问、落实党的任务、发挥党员作用等。

(三)从实施形式看,主要包括集中学习、微党课、交流互动、户外实践教育等

随着主题党日实践的不断丰富,有些地方党组织已经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更具特色的辅导报告、或读书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既是新时代党建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党员的个性化需要,能够极大地丰富主题党日的实践载体和活动形式。

总体而言,主题党日制度固化了党员组织生活的时间,提升了组织生活的计划性,增强了党员组织生活的仪式感。

二、发挥“互联网+”主题党日优势

互联网技术对信息传播的方式和人际交往渠道产生了新的促进和变革,互联网技术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大地扩大了人们交流互动的范围。“互联网+”是一种不同以往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技术与社会发展融合,特别是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将其与经济社会各行业进行深入交互融合,二是技术与生产力提升,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他传统行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各业能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提升效率,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三是技术与社会组织变革,技术创新加速了社会组织的再造和再生,人们在互联网新兴组织中感受到了技术带来思维、文化上的冲击与张力,并不断弥合。因此,将主题党日制度置于“互联网+”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中,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发挥互联网时空的协调优势

传统观念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一个人必须存在于一个统一的时间和空间内。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在场”必定要求其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缺一不可。与传统观念不同,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极大地延展社会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两者被逐渐分离开来。具体而言,那就是传统的时间被极大压缩,而空间被极大延伸。最常见的一种互联网时空上的“扭曲”,便是人们利用互联网开展视频聊天,聊天的两个人虽然在同一时间范畴内,却不占有彼此的空间,聊天双方只能控制、触摸、存在于自己一方的空间,而对对方的空间却“遥不可及”。如果我们将网民视频聊天中,将自己“在场”的空间视为第一空间,将对方空间视为第二空间,那么实际上,互联网技术搭建了一种协调两个空间的桥梁。可见,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时空的有效衔接,能够实现不同时空人群的“在场”交流,这就是互联网时空的协调优势。“互联网+”背景下的主题党日制度应该积极发挥这一优势,通过互联网技术、设备终端将不在同一时空的、分散在各个地区时空的党员重新“链接”起来,实现党组织的在线呈现。

(二)发挥参与分享的互动优势

主题党日制度在于增强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主题党日活动需要党员积极、高效地参与和互动。在互联网技术以前,党支部作为主题党日的策划安排主体,党员作为活动的参与成员,党员更多是服从党支部安排,难以深入全面的参与。另一方面,党支部活动形势单一,多以会议方式开展。因为会议组织形式的限制,党员虽然经常面对面坐着一起,但“点对点”的地交流和互动相对有限。互联网技术具有高度互动性。利用互联网技术之后,主题党日活动从策划、设计、组织甚至实施,都可以让党员发挥自身特长,从主题党日的策划环节参与,能够极大地发挥党员主观能动性,主题党日活动除了会议之外,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开展更具深入、更具交互式的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党员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党员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进一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强党员融入感。

(三)发挥自主平等的传播优势

主题党日制度在于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无论是政治理论学习,还是党务信息,都可以通过主题党日来传播。在互联网技术以前,主题党日信息传播主要靠支部来统筹安排,信息更多时候只能是从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流向普通党员。信息内容也主要由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来决定。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主题党日活动的信息传播流向更加多元。即可实现从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到普通党员,也可以由普通党员主动发起,流向其他党员。从信息内容来看,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每个党员都是一个独立的“广播站”,可以自主设置主题党日的研讨话题和内容,形成话题。由此可见,借助互联网技术,主题党日制度能够进一步拓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有效性,提升信息传播的活力。

(四)发挥自我教育的效果优势

主题党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教育党员的功能。在互联网技术之前,主题党日上的党员教育功能主要依托党支部的集中学习,通常以讲授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党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不高。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党支部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及平台,将各类动画、影视、文字、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融入主题党日活动中,党支部可以丰富主题党日教育学习资料,满足党员更多元的学习要求。更重要的是,党员在主题党日集中学习之余,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多媒体资料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三、探索“互联网+”主题党日实践路径

目前主题党日实践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互联网+”主题党日实践更是新兴之物,各方面还需不断试验总结。然而,互联网具有时空协调、互动分享、自主传播、自我教育等优势,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党务工作者正加快推进“互联网+”主题党日实践。

从总体而言,“互联网+”主题党日制度必须从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工作平台、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监督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创新“互联网+”工作机制

要实现“互联网+”主题党日,首先要形成互联网工作机制。“互联网+”不仅是技术革新、应用创新,也是一种新的思维和工作状态。推进“互联网+”主题党日制度,首先要求支部委员和党员建立“互联网+”的工作思维,把分享、互动、多元的互联网工作思路运用到日常的主题党日工作中,逐渐形成支部引导、党员参与、全员互动的工作机制。比如,打破传统的活动组织方式,将主题党日的策划组织回归普通党员,用要积极发动普通党员参与主题党日的策划组织,将支部党员分若干小组,充分发挥不同小组的党员团队优势,策划和组织不同类型的主题党日,增加普通党员参与感和归属感。

(二)搭建“互联網+”工作平台

要实现“互联网+”主题党日,最关键的是要构建互联网平台,拓展党员参与主题党日的时空领域。目前,构建“互联网+”主题党日平台,既可以创建专项的主题党日APP,也可以运用现有网络平台进行。以“学习强国”为例,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网络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时空协调平台。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党员不能聚集开展主题党日,可通过视频会议,将不同地区的党员在线聚集起来,开展集体学习、党务研究等党内组织生活。另外,可运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可以开展非聚集的在线活动。比如,疫情期间,组织党员运用在线录播平台,开展“云合唱”等。

(三)明确“互联网+”工作责任

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主题党日开展前,党支部应当认真研究确定主题和内容。开展后,应当抓好议定事项的组织落实。上级党组织在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开展指导、服务的同时,要倡导在主题党日制度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明确的基础上,强化党员“责任共同体”建设,有效激发全体党员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互联网+”工作监管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互联网技术也是把“双刃剑”,在工作过程中,若不能加强管理、有效监管,就可能给党建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在探索“互联网+”主题党日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党内有关规定。要加强主题党日制度开展的纪律建设和管理监督,特别要注意避免因互联网技术平台应用而造成新的形式主义。

【本文系中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2019年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项目(重青院委发﹝2019﹞49号)创建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荣武.主题党日制度的战略意蕴与实践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20(3).

[2]韩继超,李加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8).

[3]李江薇,权凌,吴绪红,万永利.互联网环境下高核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质量新提升[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8).

[4]吴起新.“三会一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支部建设,2019(7).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