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珍
摘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以小城镇中心村建设为格局的永宁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调研,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永宁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党的坚强堡垒。”如何提升组织力的问题,再次成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需要着力解决的新课题,专家学者谈古论今,建言献策。本人通过到农村调研、利用党校基层党员冬季轮训班座谈、到组织部门查阅相关资料等,了解了以小城镇中心村建设为格局的永宁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分析了城镇化后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点对策建议。
一、永宁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基本情况
永宁县隶属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最快县,城镇化程度达75%。主要以13个小城镇中心村建设为格局,辖5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66个村23个社区,设立基层党组织455个,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66个。党员11818人,其中农村党员5759个。农村党员中,36岁以下1481人,36-60岁2068人,60岁以上221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802人,中专及高中学历917人,初中及以下4040人。近年来,永宁县结合小城镇中心村建设格局,因地制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显著增强。
(一)整合资源,夯实阵地,提升政治功能
为破解上楼后党组织活动场所狭小陈旧、设施简陋、统一管理不便等问题,近年来,永宁县共投入资金 7200余万元,新建21个1000-3000平方米不等的高标准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了50个面积不达标的村级活动场所,服务群众达到3万人,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工作部署。按照“八室一厅一场两栏”的标准,设置了党员多功能活动室、党代表工作室、社会组织服务室、文体活动室、政策超市、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室、日间照料室、治安警务室和便民服务大厅,户外设置群众活动广场,宣传栏和公开栏。周边专门配套了粮食银行、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村电商服务站等新型社会化服务机构,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的领导权。
(二)再造“细胞”,优化设置,提升服務功能
依托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按照“条块结合、重点突出、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要求,形成了“中心村联合党委-村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格局。一是推进服务网点全覆盖。一方面对入住中心村的村级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建立中心村联合党委13个,下设44个服务型党支部,建立了50余个文化、综治等功能型党小组,规划210个中心村网格区, 220余名网格员设置定责,形成上下贯通、统一协调、四级联动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建立“中心村联合党委+各村村委会+物业服务站+村民代表大会+村监员”五位一体的村民物业自治模式,将原有的村组干部转为楼长、网格员、信息员等,对辖区的人和事进行全方位管理服务。二是推进服务功能全覆盖。一方面实行柜台式办公。取消所有村干部独立办公室,集中到党群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办公,面对面服务群众,集体会商共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另一方面实行窗口式服务。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计生、社保、医疗、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需求设置岗位,建立区市县乡村五级政务互联,实行“一站式”服务,打造高效为民服务中心,受益群众达15万人。扎实推进了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活动覆盖。
(三)选优“头雁”,配强班子,增强发展力
近年来,永宁县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方式,加强“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是内培,从优秀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退伍军人的党员中培养村党组织带头人152名,后备干部160人;从本地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以及经济合作组织中,确定了564名致富带头人和30家村企合作型经济组织,有重点地扶持和培育。通过学习教育、跟踪培养等方式在优秀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63名,将21名党员致富能手吸收到村“两委”干部中,促进两个带头人融合转化,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能力。二是外引,选派市、县84名机关干部及乡镇年轻干部,到发展相对滞后、队伍相对薄弱涣散的村子,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引领农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在贫困村实施“优秀人才返乡计划”,公开选聘6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村任职,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二、永宁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永宁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工作中存在着落后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所面临的普遍问题,阻碍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一)党员队伍薄弱,老龄化问题突出
党员干部缺失是永宁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历结构看,“两委”成员和普通党员队伍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20% 和13.9%,高中及以上学历分别占 45%和29%。学历低、学识跟不上时代要求的问题比较明显,服务能力不足,缺乏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硬本领。
2.村干部工作负担重、待遇偏低。村干部每年工资2万元左右,个别人还不能解决养老、医疗保险补助等问题,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留人难。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75%农民上楼集中居住,土地面积80%实行流转承包经营或被征用,年轻人大多逐渐退出了传统的土地耕种。以李俊镇中心村为例,全镇集中居住于中心村的达27293人,但李俊镇中心小学2019年共有学生数500人且逐年减少。村里缺乏年轻且有知识文化水平的党员影响了党组织的发展力。尤其是村里很多在个人能力、知识水平、思想意识各个方面往往处于先进水平能人大户,大多在市里或县城买房置业,影响着党组织组织力的发挥。
(二)党组织设置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伴随着城镇化,永宁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有效资源整合,成立了村级联合党支部,但实际上很多工作还是按照传统的“属地管理”方式在进行,而传统模式下党组织设置形成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村组分割,已经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着乡村经济的振兴。
究其原因,一是村聯合党支部由原先的自然村的领导干部组合而成的,对各村存在的问题不清楚,尤其是缺乏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思路。二是原村两委干部自然形成小团体,都试图为“本村”群众谋求更多利益,加之在整合前各村集体经济状况差别很大,穷的想联合,富的想独立,难以形成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方案,因此不能很好地合作,严重阻碍了村党组织落实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增收的进程。三是服务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比如,村民办理介绍信、开证明等类似事情,还是要找原有村“两委”组织办理。
(三)农民增收渠道乏力的问题
永宁县城镇化速度快,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一方面主要收入来源由原来的土地耕种变为依赖土地流转和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增加了水、暖、电和肉、蛋及蔬菜类的成本消费开支渠道。由于人均土地面积少、土地流转费用的偏低和打工机会逐渐减少,农民收入来源逐渐乏力。永宁县人均土地面积大约2.28亩。土地流转费用平均每亩800元,外出打工平均每人每天180元,还必须是青壮年,50岁以上的农民大部分都闲置在家,而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减少,打工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亟须村党组织发挥作用,带领群众增收。但是部分村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转变相对迟缓,发展门路较少,没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眼界,还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办法、举措来发展集体经济,得不到实惠的群众,对党组织缺乏信任感,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
三、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对策建议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进一步打造过硬队伍,发挥主体带动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有力、内生力强,才能形成强大战斗力、组织力,才能高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狠抓党支部带头人队伍。通过“选、育、管”三个关键环节,补齐学历低的短板,在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党组织带头人过硬队伍中提升组织力。
一是要精“选”。“不拘一格降人才”。拓宽视野,继续灵活运用内挖、外引、下派等措施,引导人才向农村聚集,发挥主体带动力。既要及时从现有的各类组织负责人、致富能手、“新乡贤”、青年农民、村医村教中发现人才,培养成村干部。又要注意掌握一批有眼界有知识有经验有家乡情结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退休干部职工等群体中的优秀人才,鼓励他们回村工作。同时,“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也可以尝试从乡镇站所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或者探索实行优秀村支部书记跨村任职,以强带弱。
二是精“育”。要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作用,分岗位、分领域、分专题的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学习培训。既加强党建理论、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等履职能力培训,以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政治素质,又重视政治能力、服务能力、发展能力、维稳能力、执行能力等专题培训,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继续加大到先进标杆地区观摩学习,引导他们在服务群众发展上善谋划、敢作为。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把发展较好、有自己发展路子的村,比如望远镇板桥村探索出的“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搭桥、能人领办、群众参与方式,推进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的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板桥模式”,作为全县乃至于全区乡村振兴学习的现场教学点和理论培训点。
三是精“管”。要严格要求,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细化服务流程,完善公开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信息反馈制、接待咨询制等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建立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完善考核机制,以“评星定级”为抓手,将党群服务中心运行管理、作用发挥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星级评定和个人报酬挂钩。
2.加大工作保障力度,将“城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模式试行于村“两委”组织,或尝试职业化管理,健全完善报酬待遇、养老保险、退职补助等激励机制,让党组织书记干事有动力。
(二)优化组织制度,增强党组织发展力
优化运行机制,创新组织设置,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村与村之间因规模、产业类型的不同,其发展现状和亟须解决的问题也各有不同,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尤为重要。一是搭建与群众协商共处的平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升组织效能。二是成为政府与企业或致富能人的桥梁和纽带。有效有序协调好与上级党组织的关系,解决好土地使用、项目配套、资金补贴、技术指导等问题,最大化发挥组织合力。三是完善和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与价值嵌入的统一。深入推进龙头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党建强村+弱村”等多样化模式,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在产业链上和社会各类群体中、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中。
(三)开拓创新,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着眼于农民增收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既要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也要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来评判。村党组织要结合各村的特点、用新发展理念找准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产业”。如永宁县望远镇板桥村,几年来通过政策驱动、组织推动、人才带动、资金撬动,着力增强了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2017 年以来,板桥村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带动模式、土地经营模式,盘活了土地利用率,让农民自主经营土地,发挥了土地“命根子”的作用,有效实现了种植散户与大户的对接,充分使用50岁以上闲置劳动力,催生了以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的集体经济新业态。深化拓展以“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为主要内容的“三链”建设,引领群众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发展”,有效提高设施蔬菜种植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仅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尤其是让农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
四、结束语
21世纪以来,乡村问题被党和国家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要战略高度。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弱事关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成败,作为城镇化率较高的永宁县,应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为抓手,盘活各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从而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资源,培育乡村建设的内生主体。
【本文为2020年度宁夏全区党校(行政学院<校>)系统科研协作课题“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
[3]于孝安.增强“五种指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N].滨州日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