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2020-08-25 07:46王晓云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组内学会化学

王晓云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协作交流,让学生在协作中彼此分享信息、相互协作交流,学会质疑、学会实践、学会合作,从而促进他们化学素养的提升.但在当前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后并未加以细细分析,便交由学生探讨.学生由于缺少思考因而无法融入到讨论中.教师如果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盲目地仿效合作学习,将无法促进学生间的协同互动,影响合作学习的成效.

一、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的思考变得更深入,提升学生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合作交流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满足其自我实现需求的平台.很多学优生独来独往,缺乏分享的意识,错误地认为合作学习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此时教师要明晰合作学习的本质,让他们意识到合作不是简单的“帮学”,而是能让他们彼此交流信息,在多向表达的交汇中使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有深度.

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组探究:“向石灰水中吹气”“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交流,说说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合作学习,能引发学生对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提升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在小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战队”名称,他们在竞争中能引发合作热情,促进其与同伴的互学互助.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背景、生活经验去交流讨论.这一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的合作不规范,使用化学语言表达时语义模糊,此时教师就要注意开展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二、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组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并能利用他们的差异化理解进行互学互助.这样能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

在合作学习中,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编排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因此,教师要优化座位编排方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入一组.这样能实现优势互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促进,从而提升小组合作实效.教师在分组时还要合理确定小组人数.每组以6人左右为宜.如果小组人数过多,而组内任务有限,那将不能让成员获得充分的发展,且如果人数过多,一些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学生有了逃避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如果组内人数太少,缺乏“合力”,那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及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将小组分为三至四个层次,每个层次1-2人.在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按成绩、性格、特长以及学生意愿进行搭配.教师也可以将决定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互选的基础上组建小组.

当然,教师要结合课堂纪律、合作能力等因素加以微调,做到既能满足学生的意愿,又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小组组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为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以彰显小组精神.组长是小组的灵魂人物,是合作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教师要选择能力强、威信高、反应快的学生担任,并定期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进取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组长,并对组内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促使他们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

三、精选有用内容,提出适切任务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宁愿独学而不愿共学.究其原因,是教师提出的任务相对简单,没有合作的价值.有些化学知识需要学生经历独立思考,有些化学知识需要在实验操作中获得,有些则离不开教师的示范演示.教师要依据教学重难点、学情等情况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要选择答案不唯一、方法不确定、结果易分歧,且富有探究性,让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深入的理解.

如在《氧气》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的合作任务有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通过合作实验完成木炭、蜡烛的燃烧以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探究.有适合学生合作实验的内容: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案及所用的实验仪器、药品,设计组装结构.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合作意识薄弱、分组形式不合理、任务不适切等教学现状,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理构建学习小组、精选有用内容等方式优化小组合作,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猜你喜欢
组内学会化学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