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贯通 多题归一”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课初探
——以《巧构辅助圆 妙解几何题》一课为例

2020-08-25 02:3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画板直角圆心

吴 越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 363000)

中考二轮复习课是多数教师在教研中探讨的问题,有些教师在市质检考之后发现学生的不足,采用两天一小测,三天一大考的形式,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清楚,能力提高部分仍不见进步,学生没有反思和总结.笔者根据近几年初三教学的一些实践,坚持采用“融汇贯通,多题归一”的方式开展中考二轮复习教学,学生取得进步,同时获得同行的认可.现将“巧构辅助圆,妙解几何题”课堂教学整理如下,同时也欢迎广大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一、教学环节呈现

1.情境引入,直奔主题

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作为一名外校老师,很高兴能给你们开这堂课,这就是我们的缘分!有这样一类题,明明图中没有圆,一旦“圆”形毕露,答案手到擒来.而解题的关键就在于谁能看出这个“隐藏的圆”.

2.探究活动,多题归一

活动一: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为OC上动点(与点O不重合),作AF⊥BE,垂足为G,交BC于F,交BO于H,连接OG.在运动的过程中,∠AGO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定值.

生:以AB中点I为圆心,IA为半径作圆,则A,O,G,B四点都在⊙I上,则∠AGO=∠ABO.

追问:根据图形的什么特性让你想到了圆?师总结模型一同侧两直角以及模型二异侧两直角.

活动二:改变问题的背景,在矩形ABCD中,点E在OC上运动时,使∠AGB=∠AOB=α°,问:此时A、B、G、O还在同一个圆上吗?如何确定圆心?师总结模型三同侧两等角.

活动三: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B=α(60°<α< 90°),点E在BC上,连接AE,把△ABE沿AE折叠,使点B与AD上的点F重合,连接EF,点M是BC上的动点,连接AM,把线段AM绕点M顺时针旋转角α得线段MN,连接FN,问:我们能否用刚才的模型在这道题中进行应用?

二、教学设计分析

1.根据学情,融汇贯通

让学生从简单的图形中发现特殊的特征,针对这一特征和共性对隐圆模型进行总结.先从直角这一特殊情况识图,培养学生识图、辩图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模型意识.揭示“同侧两等角”依据是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通过三角形的外心确定圆心和半径,简单的画图操作,让学生尝试画出圆的位置,感受“同侧两等角”模型的产生过程,思维得到提升.执教者采用熟练的几何画板操作技能,将问题背景从正方形转变成矩形,再到平行四边形,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利用信息技术与几何复习课整合的优势,给学生观察的时间,在观察中思考图形变中的不变性,三个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共性和层次性,将这样的题型归为一类,以多题归一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识别度,做到看到图形具有的隐圆特征就能联系圆,借助圆的一些特性解决几何问题,化解难点.

所以设计这样一节专题课进行梳理总结,着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挖掘,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模型思想和几何直观.使学生心中有模型,用模型巧解题,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2.几何画板,灵活演绎

几何复习课离不开画图分析,传统的复习方式在黑板上画图占用了太多学生思考的时间,且黑板的空间有限,采用几何画板演绎,不仅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还可以呈现图形变换中的不变性,找到思维的出发点.比如,图形的背景从正方形到矩形,从同侧两直角变换为一般的等角,用几何画板展示,感受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又如活动三中的隐圆实际上是一个圆心在变化的动圆,用几何画板可以演示出圆在动时哪些角是不变的,更加直观利于学生思考.

中考复习犹如一项“工程”,在复习中,不管是题目选择,还是题目讲解,都不容易把握,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解题的“障碍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复习课的整合.教师做有效的引导,学生做深刻的感悟,才能最大程度的让学生脱离“题海”,让宝贵的复习时间更加“行之有效”.

猜你喜欢
画板直角圆心
多少个直角
巧用“一线三直角”模型解题
化归矩形证直角
以圆周上一点为圆心作圆的图的性质及应用
初识“一线三直角”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
参考答案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