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模微纤化纤维素膜的制备

2020-08-25 09:08超,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交联剂模量缓冲液

何 超, 邓 莎, 周 密

(四川大学a.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b.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

0 引 言

纤维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含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是一种具有可再生和环境友好型的材料。与普通的纤维素相比,纳米纤维素在聚集态结构和物性上的特殊性使其在纳米精细化工、纳米医药、纳米食品、纳米复合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主要是因为纳米纤维素具有高的长径比、低的密度(1.6 g/cm3)。由于其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使得纳米纤维素具有高的反应活性,能够通过表面官能化而获得不同的表面性质,这也为纳米纤维素的表面改性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纳米纤维素的表面化学性质的调节,控制纳米纤维素的自组装行为,调控纳米纤维素之间以及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之间的黏结强度[1-2]。

由纳米纤维素到形成宏观的纤维素膜(纸)可通过简单的抽滤或者气液界面自组装得到,但纤维素膜的力学性能与单根纳米纤维素相比却相差很大,这主要是因为纳米纤维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差导致。为了提高纤维素膜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需要增强纤维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通过小分子作为桥梁构造一个新的界面层,然后再通过共价键将纤维素交联起来。

多巴胺因其反应条件温和、黏附性强受到广泛关注。它是贻贝黏附蛋白(MAPs)的主要成分,化学结构(3,4-二羟基苯基-L-丙氨酸),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超强的黏附力,通过浸泡该溶液能粘附上几乎任何物体[3-6]。聚多巴胺(PDA)是多巴胺在室温下在pH8.5的水溶液中自聚合得到[7-9]。据报道,聚多巴胺和氨基之间的反应受环境pH的影响。当pH低于8.5时,氨基很难和多巴胺上的儿茶酚基团发生反应;而当pH高于8.5 时,儿茶酚基团会氧化成醌[10-12],然后再通过迈克尔加成与氨基发生反应[13]。同时,多巴胺还能自聚合形成聚多巴胺。通过利用多巴胺的化学性质,Ryu等[14]提出通过温度诱导交联,从而得到了高强度的碳纳米管纤维。本文通过调节体系的pH,实现了多巴胺包覆的纳米纤维素和聚醚酰亚胺(PEI)之间的交联。该方法主要包括:多巴胺对纳米纤维素的包覆(PMFC);PMFC和PEI混合液的自组装;自组装纤维素的交联。

1 实验过程设计

1.1 试剂和仪器

试剂:多巴胺(DA),Tris-Cl缓冲液(pH 8.5),微纤化纳米纤维素(MFC,Celish KY100),聚醚酰亚胺(PEI,Mw=600)。

仪器:红外光谱(FTIR),表面元素分析测试(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Instron万能拉伸机。

1.2 样品制备

(1)多巴胺包覆MFC。将MFC均匀分散在Tris-Cl缓冲液中(200 mL,pH 8.5),并超声30 min。将一定量的盐酸多巴胺加入溶液中,然后在冰浴中超声10 min,并将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5,12,24,48,72 h)。接着抽滤,并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得到的产品命名为PMFC。

(2)混合过程。将一定量的PMFC分散在PBS缓冲液(pH 7.0)中,超声1 h。然后加入一定量预先溶解在PBS缓冲液中的PEI。将两种溶液混合,超声1 h,并进行真空抽滤,从而得到了PMFC+PEI膜。

(3)浸泡交联过程。将上述得到的纤维素膜在空气中干燥,然后浸泡在Tris-Cl缓冲液中0.5 h。自然干燥,得到交联的PMFC膜。

1.3 测试表征

SEM:纳米纤维处理前后的表面形态通过扫描电镜(FEI Company,USA)进行观察。

XPS:聚多巴胺和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元素分析测试(XPS,Axis Ultra DLD)和红外光谱(FTS 3000)检测。

力学性能测试:通过万能拉伸机对纤维素膜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其拉伸间距和速度分别为30 mm和20 mm/min。每个样品进行10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DA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表面形貌

利用聚多巴胺对微纤化纤维素(MFC)进行表面处理是通过多巴胺的氧化自聚合反应实现的。图1为未改性和改性的MFC的电镜照片。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原始的MFC纤维表面光滑,而改性后的PMFC表面粗糙,这就说明了多巴胺已经成功包覆到MFC表面。

图1 纤维素的表面形貌

2.2 DA改性后纳米纤维素的表面元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认多巴胺成功包覆到MFC表面,利用XPS检测纤维表面的化学成分。图2为未改性和改性的MFC的XPS广谱图。未改性MFC的广谱图中包含了O1s和C1s峰;而PMFC出现了N1s峰(图2(b)),从高分辨率谱图也可以看到。从图2(a)的嵌入图可以发现,多巴胺改性的MFC的N1s峰可分成两个峰,一个是结合能为399.6 eV的—N—H峰;另外一个是结合能为400.8 eV的—N=峰。—N—H峰是多巴胺的氨基;而—N=峰则是由于多巴胺氧化自聚合过程的吲哚基团通过结构演变而来[15-17]。

2.3 DA改性前后纳米纤维素的红外光谱

图3为PDA、MFC和PMFC的红外光谱图。PDA光谱曲线中1 508 cm-1的峰是PDA分子中N—H的剪切振动。MFC中没有这个峰,而在PMFC样品中可以观察到这个峰的存在。这就说明PDA成功包覆在MFC表面。综上所述,聚多巴胺确实已成功包覆到MFC表面,并明显改变了MFC表面的拓扑结构。

图2 MFC和PMFC的XPS广谱图

图3 聚多巴胺、MFC以及PMFC的红外光谱

2.4 纤维素膜的力学性能

为了探究多巴胺聚合时间对PMFC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聚合时间PMFC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多巴胺浓度为1 mg/mL,PEI加入量为30%),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随着多巴胺聚合时间的增加,PMFC交联膜的力学性能随之增加,拉伸强度从MFC的16 MPa提高到PMFC的63.3 MPa,提高了296%。相应地,拉伸模量从876.5 MPa提高到3 089.7 MPa,提高了253%。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多巴胺聚合时间的增加,MFC表面的聚多巴胺包覆层越来越厚,结构越来越完善。

图4 不同聚合时间PMFC膜的力学性能

多巴胺浓度对最终得到的PMFC膜的影响如图5所示。随着多巴胺浓度的增加,包覆越完整,得到的PMFC膜的力学性能越优异。当浓度为1 mg/mL时,拉伸强度和模量较优异。

交联剂的加入量对最终PMFC膜的性能也有影响。图6为加入不同量交联剂PMFC膜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量的增加,PMFC交联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随之增加,这是因为交联密度和交联剂的量是成比例的。随着交联剂增加,交联密度增大。当交联剂含量为30%时,交联膜力学性能最优异。超过此含量,交联膜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当交联剂超过最优剂量后,多余的PEI分子在体系中充当了杂质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膜整体的力学性能。

图5 不同多巴胺浓度对PMFC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6 加入不同交联剂后PMFC的力学性能

3 结 语

针对微纤化纤维素膜较差的力学性能,以多巴胺为纳米纤维素的改性剂,并加入PEI作为交联剂对微纤化纤维素进行交联,得到了力学性能优异的微纤化纤维素膜。研究表明,当多巴胺浓度为1 mg/mL,多巴胺聚合72 h以及聚醚酰亚胺加入量为30%时,得到的微纤化纤维素膜力学性能最优异。此方法为制备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思路,同时也拓展了纳米纤维素的应用领域。

猜你喜欢
交联剂模量缓冲液
路基回弹模量变化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
调剖熟化罐交联剂加药点改进研究与应用
低温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制备及应用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膜电泳缓冲液的筛选
交联剂对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影响
新型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缓冲液的研究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室内回弹模量和回弹再压缩模量试验参数探讨
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在3种缓冲液中的释放行为
以改性松香为交联剂的甲硝唑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分子识别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