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多要素联动研究

2020-08-24 05:40王炳成朱亚美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精益商业模式企业家

王炳成,朱亚美,白 丽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一、引言

在经济转型及技术变革的新阶段,企业面临着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竞争环境,尤其对于制造业而言,虽然部分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但相当多的制造企业仍处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阶段,其转型升级之路迫在眉睫。《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中也明确将先进制造业划分在“三新”的范围内,因此制造业急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已成为众多学者的重要研究议题。学者们主要探讨了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创新路径、商业模式创新阶段、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要素、商业模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等[1-2]。其中,针对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要素,当前学者们分别从内部及外部两个视角展开了深入探究。基于内部视角,学者们发现企业家精神及企业内部资源能力是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基础[3];采用外部视角则发现加速变革的信息技术、高度动荡的行业环境、不同的客户需求及激烈竞争逼迫等是影响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4-5]。可见,学者们对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要素的研究已然比较丰富,也为现实中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其一,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要素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如部分学者研究发现,高度动荡的外部环境给制造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迫使企业快速地对内外部资源进行调整优化,因而提高了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性;而另有学者则认为高度动荡的外部环境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使得制造企业倾向于维持现有模式的稳定,进而阻碍了其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之所以会出现矛盾的结果,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学者们在探究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要素时,往往探讨的是单个要素或两个要素独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而未将多个要素组合起来考虑。但根据构型理论可知,商业模式创新不应只受到单一要素的影响,而应是多个前因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拟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要素进行组态分析,深入探究相关要素的联动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理。

其二,学者们在探究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要素时,往往将商业模式创新视为一个整体,忽略了商业模式创新不同阶段的特征差异。当前已有学者对商业模式创新阶段的划分展开了研究,如Cavalcante等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可细分为商业模式创意、扩展、调整及终止四个阶段[6];Frankenberger等认为在经历了启动、构想、整合及推行四个阶段后,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才能顺利展开[7];王炳成等经过进一步的探究后,将商业模式创新划分为商业模式创意、应用及精益三个阶段。尽管学者们已经对其他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的阶段进行了划分,然而针对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却仍缺乏阶段性特征的充分考虑,这样就无法具体指导制造企业依据其所处的商业模式创新阶段选择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本文基于过程的视角,根据王炳成等的研究,分别探讨制造业在商业模式创意、应用及精益三个阶段可能存在的要素组态,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构建了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要素联动模型,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探究,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基于过程视角,探究了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意、应用及精益三个不同阶段的要素联动组合,给出了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不同阶段的影响要素组合,明晰了作用机制,为处于商业模式创新不同阶段的制造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建议。

二、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要素联动模型建构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内部稀缺的、特有的资源和能力是导致彼此之间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勇于突破传统、尝试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此外,创新者的力量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也不容忽视,无论是技术、制度或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创新者的参与和决策,因此有必要从企业家精神视角出发,探究凝聚在创新者身上的企业家精神对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另外,社会嵌入理论指出,企业是嵌入在外部环境中的,因此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受到资源基础和企业家精神的驱动,还会受到外部行业环境的影响。Martins等也认为,环境要素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前提,而环境动荡性和竞争强度又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表征[8]。基于此,本文从企业“内部-外部”两个方面选取企业资源基础、企业家精神、环境动荡性及竞争强度为前因要素,以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三阶段为结果变量,建构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要素的联动模型。

(一)企业资源基础

企业要取得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必须要最大化地利用组织内外的资源,强化与外部行为主体的合作交流。基于资源基础观,资源是企业间存在持续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也是区别于其竞争对手的集中体现,因此企业想要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实现创新,最关键的是企业拥有的稀缺的、无法替代的资源和能力。商业模式创新是调整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以获取新的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的创新活动,因此丰富的技术经验、人力资本、良好的制度文化等资源基础将成为制造企业应对风险、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推动力。

(二)企业家精神

当前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因学者们的分析视角及所依据理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特质论和过程论是最主要的两类观点。特质论将企业家精神视为个体身上所独有的气质或品质,是一种个人魅力;而过程论则将其归纳为个体开展创新活动的特定过程。上述两类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均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者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新价值的创新行为和意识,既包括创新者在开展创新活动中把握机会、不断试错的创新精神,也包括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时勇于创新、积极应对创新后果的冒险精神。此外,相关学者研究后也发现,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对抗高度动荡的行业环境、实现路径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9]。

(三)环境动荡性

企业是嵌入在外部环境中的,在其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从外部环境获取新的资源和信息,因此企业发展创新的过程与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密切相关。环境动荡性是指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的变化速度和不稳定性或不可预测性,可以通过技术和市场的动荡性来阐述环境动荡性。

1.技术动荡性。技术动荡性是指技术水平的快速变化及无法预料程度。当技术动荡性程度较低时,企业可能会安于现状,从而导致内部滋生惰性,不主动进行技术变革和创新;而当技术动荡程度较高时,意味着企业将面临不断升级的新技术的挑战,且难以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企业快速地进行技术变革并开展创新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产品与服务以不断适应动荡的技术环境。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之一,尤其对于制造业而言,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新技术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制造业必须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保持行业竞争地位。

2.市场动荡性。市场动荡性是指客户需求的易变性及难以预测性。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不断适应动态的市场环境并与之共同演进的过程,故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商业模式创新存在显著影响。市场的高度动荡意味着客户的消费心理和产品需求不断变化,呈现出多面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因此为了迎合客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企业需要重新设计原有的模式,如青岛红领制衣开发出“互联网+大规模智能定制”的新商业模式,不仅迎合了当前个性化的客户需求,而且也有利于企业对客户深层需求的挖掘,从而重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四)竞争强度

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与其所面对的竞争强度也有着密切联系。竞争强度是指制造业同行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当市场竞争相对平缓时,企业的重心往往放在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企业规模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方面;而当企业面临较高的竞争强度时,意味着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同质化产品和服务,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动态需求,凸显自身独特性及竞争优势,必须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资源,加强与外部主体间的合作,从而推动自身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而且,高强度的竞争往往能促使企业动态地改变创新策略,行业竞争环境越是激烈,越能够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要素的联动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要素联动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研究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要素的联动作用。选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原因如下:

(1)推动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之间的组合呈现复杂性,各要素之间如何联动并不明晰,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是以构型理论为基础,擅长分析多个前因要素组态的影响。

(2)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擅长于分析前因要素发生的细微变化给结果变量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所选取的前因要素都是连续型变量,因此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更适用于本研究,探究不同前因要素的组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结合访谈和问卷两种调研方式以获取相关资料。首先,参考相关资料和已有学者的成熟问卷编制本文的调查问卷,并进行预调研,根据目标企业的反馈意见对问卷多次调整,最终形成包含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资源基础、企业家精神、技术动荡性、市场动荡性及竞争强度六个方面的问卷。选取上海、浙江及山东3个省份213家制造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由高层人员进行填答。调研于2019年5月至7月完成,经过整理筛选后,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03份。

表1 样本企业基本信息

(三)变量测量与校准

1.变量测量。本研究中相关变量的测量问卷均借鉴了学者们开发的成熟量表,并采用李克特的五点量表测量,由1~5分别表示“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

商业模式创新问卷借鉴了王炳成的研究,分别设计了8个题项,测量商业模式创意(BMC)、商业模式应用(BMA)及商业模式精益(BML)三个阶段,共24个题项[10];分别包括“我公司会针对当前商业模式中的问题设计出新构想或解决方式”“我公司会创造条件推动新商业模式的实施”和“即使是新商业模式运行中出现小的问题,我公司也会立即纠正”等。

企业资源基础(Enr)问卷借鉴了王炳成等学者的研究,设计了如“我公司会充分利用新知识和新技能识别机会”等12个题项[10-12]。

企业家精神(Ens)问卷参考了王鑫鑫等的研究,设计了“我公司的高管们有冒险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我公司的高管们有着很强的创新意识”等7个题项用于测量企业家精神[13-14]。

技术动荡性(Tec)问卷的设计参考了王鑫鑫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稍加改编,共设计了5个题项用于测量行业技术的动荡程度,包括了“本行业技术变革的速度很快,技术屏障屡有突破”“移动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本行业影响很大”等题项[13]。

市场动荡性(Mar)问卷借鉴了王鑫鑫等的研究,设计了如“客户对本公司的忠诚度降低,有流失倾向”等6个题项用于测量市场需求的动荡程度[13-15]。

竞争强度(Com)问卷在Slevin等研究的基础上稍加改编,共设计了“我公司的竞争对手会对市场机会做出快速反应”“公司的市场竞争状况越来越难以预测”等6个题项用于测量行业竞争程度[16]。

2.信效度检验。采用SPSS 20对前因要素及结果变量进行信度检验,商业模式创意、商业模式应用及商业模式精益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893、0.855和0.886,企业资源基础和企业家精神Cronbach'sα值分别为0.896和0.897,技术动荡性、市场动荡性及竞争强度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810、0.715和0.726,均超过0.7,达到信度要求。

3.数据校准。在进一步开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之前,需要先对各前因要素和结果变量进行校准。本研究将各前因要素的25分位值作为完全不隶属点、中位数作为交叉点及75分位值作为完全隶属点,具体校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三阶段及前因要素的校准结果

四、研究结果

(一)单一要素必要性分析

在进行要素组态分析前,首先要对单一要素是否为结果变量的充分条件进行检验。一般认为能够构成结果变量的充分条件的一致性需达到0.9以上,而表3中前因要素的一致性均未超过0.9,说明本研究中选取的前因要素中,任何一个单一要素都无法构成推动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充分条件,这也证实了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会受到多个要素的共同作用,而非仅受单一要素的推动。

表3 单一要素必要条件分析

(二)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要素的组态分析

应用fsQCA3.0进行要素联动分析,文中用“●”代表某一要素存在且程度较高,“⊗”则表示某一要素存在但程度较弱(其中,大一号的“●”或“⊗”为核心要素),空白则表示某一要素在该种组态下存在与否没有重要影响。

1.商业模式创意驱动要素的组态分析。经分析,存在3条不同要素组态的路径可以推动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意的产生,如表4所示。这3条路径的总体覆盖率为0.690,表明解释能力达到69%,因此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表4 商业模式创意驱动要素组态

(1)内核主导型(Enr*Ens*~Com):路径M1描述了当制造企业所处行业环境竞争强度较低(~Com)时,企业家精神是商业模式创意产生的前提,而丰裕的资源是支持企业家推动商业模式创意产生的重要基础,凸显出制造企业内部所具有的资源及企业家精神对于推动商业模式创意产生的重要性。由于该路径包含了核心要素企业资源基础(Enr)和企业家精神(Ens),表明制造企业新商业模式创意的产生受到内部资源基础和企业家精神的双驱动,因此本文将该路径命名为内核主导型。

(2)内外联动型((Mar+Enr)*Ens*Tec):M2a和M2b两条路径都包含了核心要素企业家精神(Ens)和技术动荡性(Tec),共同描述了当制造企业面临着高度动荡的技术环境,但具备较强的企业家精神时,企业资源基础或市场动荡性均能推动商业模式创意的产生。这两条路径均说明了制造企业新商业模式创意的产生不仅需要企业家精神,而且也有赖于外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这两条路径命名为内外联动型。其中,路径M2a强调市场动荡性对于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意产生的驱动作用,表明当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或难以预测时,企业为了能够及时把握市场需求,不得不思考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即高度动荡的市场需求是制造企业构思新商业模式创意的外在动力。而路径M2b则强调了制造企业内部资源基础的重要性,表明新商业模式创意的产生首先需要一个合适的“温床”,而制造企业所拥有的创新型文化、先进的设备及人才队伍等资源则是催生新商业模式创意产生的基础。

通过3条路径的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制造企业新商业模式创意产生的核心要素,而企业资源基础和技术动荡性是驱动新商业模式创意萌发的重要基础。此外,对比内外联动型的两条路径不难看出,企业资源基础和市场动荡性两种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性,即当企业资源基础条件缺失的情况下,市场动荡性可以成为有效替代,二者具备其一便可推动制造业新商业模式创意的产生,其具体要素联动如图2所示。

图2 商业模式创意阶段的要素联动

2.商业模式应用驱动要素的组态分析。表5表明,存在3条路径驱动商业模式创意的应用,其总体覆盖率为0.613,表明解释能力达到61.3%,结果具备较强的可信度。

表5 商业模式应用阶段推动要素组态

(1)外部环境驱动型(Ens*Tec*Mar):路径Q1包含了企业家精神(Ens)、技术动荡性(Tec)及市场动荡性(Mar)三个核心要素,说明制造企业新商业模式的应用不仅依靠企业家的创新和冒险精神,而且更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因此将该路径命名为外部环境驱动型。该路径描述了当制造企业拥有较强的企业家精神时,高度不确定的技术和市场动荡性能够进一步成为企业新商业模式应用的动力。具体来说,快速变革的技术环境及难以预测的市场需求给制造企业带来威胁,迫使创新者率先进行技术革新并开始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变化的需求,但是也使得企业迎来了新的转机,即技术变革及丰富的市场信息为制造企业新商业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动力,进而推动了其新商业模式应用的进程。

(3)技术-竞争驱动型(Enr*Ens*Tec*Com):路径Q3包含了非核心要素企业资源基础(Enr)及核心要素企业家精神(Ens)、技术动荡性(Tec)和竞争强度(Com),强调高度技术动荡性及竞争强度对制造企业新商业模式创意实施的推动作用,因此将其归纳为技术-竞争驱动型。该路径说明,在较高程度的技术动荡性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情境下,丰富的资源能力及强大的企业家精神能够保障制造企业顺利地调整和修正新商业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可以解释为,高度的技术动荡性及竞争强度虽然加剧了企业的外部风险,但是在不断鞭策制造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的同时,也为其应用新商业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高度的技术动荡和竞争强度是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应用的外部驱动力,而企业家精神及资源基础是其商业模式应用的内在条件。

通过分析3条路径可以发现,企业家精神同样是推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应用的关键要素,而技术动荡性及市场动荡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核心推动要素,其具体联动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商业模式应用阶段的要素联动

3.商业模式精益驱动要素的组态分析。表6表明,存在5条可以推动商业模式精益的路径。这5组路径的总体覆盖率为0.792,表明解释能力达到79.2%,因此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1)市场驱动型((~Tec+Com)*Enr*Mar):路径R1a和R1b都包含了企业资源基础(Enr)和市场动荡性(Mar)两个核心要素,突出了制造企业资源能力充裕的情况下,市场需求的动荡性对于商业模式精益的推动作用,故将其归纳为市场驱动型。其中,路径R1a描述了在技术动荡性较低的情况下,高度的市场动荡性及企业所拥有的丰裕的资源基础是推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精益的关键要素。在这一情境下,制造企业面对的行业技术动荡程度相对较小,因此企业有余力且有能力关注市场需求和反馈,并依据客户的反馈内容及时调整新商业模式,迎合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路径R1b则描述了拥有丰裕资源基础的制造企业,在面对快速升级的市场需求及相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时,更能推动其新商业模式精益,可以解释为制造企业自身积累的先进设备、制度文化等资源基础是新商业模式修正的内在条件,而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和反馈是其对新商业模式精益的现实依据和外在动力,且一定程度的行业竞争会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能够进一步推动其新商业模式精益过程。

表6 商业模式精益阶段推动要素组态

(2)认知驱动型(Enr*Ens*Com):路径R2涵盖了企业家精神(Ens)、企业资源基础(Enr)和竞争强度(Com)三个核心要素,突出了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精益的强大推力,故将该路径命名为认知驱动型。该路径描述了在行业竞争强度较高的情境下,若制造企业具备良好资源能力的同时,创新者也具备较强的创新和冒险精神,则更有利于推动商业模式精益过程,可以解释为在较强的竞争环境下,市场上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创新者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整合已有资源,依据市场反馈对其新商业模式不断调整修正,以期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推动商业模式精益过程。

(3)内外联动型((Enr+Mar)*Ens*Tec):路径R3a与R3b都包含了核心要素企业家精神(Ens)和技术动荡性(Tec),突显了外部技术动荡性及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精益的要素,故将其命名为内外联动型。路径R3a与R3b共同描述了在行业技术动荡程度较高且创新者具备较强的企业家精神的情境下,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市场需求或者丰富的企业资源基础均能推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精益过程。该路径与商业模式创意阶段的推动路径有相似之处,但其机理不同。在商业模式创意阶段,高技术动荡性是制造企业寻求新商业模式创意的外在压力,企业家精神是新商业模式创意产生的重要推动力,而动荡的市场需求则是企业获取新创意、新想法的源泉;而在商业模式精益阶段,高度的技术动荡成为推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精益的技术支撑,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则成为新商业模式调整修正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上述5条路径不难发现,企业家精神、企业资源基础及市场动荡性是制造企业商业模式不断精益的核心要素,其联动结果如图4所示。

百雀羚重新上市伊始就注重电子商务的拓展,与淘宝网建立深度合作,并在强大的广告攻势下,成为淘宝网炙手可热的品牌。在电视广告上标注“淘宝网”可见百雀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重视。

图4 商业模式精益阶段的要素联动

(三)研究结果讨论

本文运用fsQCA3.0获取了推动制造企业不同阶段商业模式创新的多种要素组态,分析了企业资源基础、企业家精神、技术动荡性、市场动荡性和竞争强度五个要素对于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联动作用。

1.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要素组态及核心驱动。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及技术动荡性是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意及商业模式应用的核心要素,而且面临高度技术动荡性的企业更易推动新商业模式创意产生。以往学者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作为将新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如张艾莉等强调了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认为互联网技术是引领制造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完成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17]。本文通过对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影响要素进行联动分析后同样发现,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意产生并得以顺利应用的关键。在商业模式应用阶段与商业模式精益阶段,企业家精神和市场动荡性是共同核心要素,其中市场动荡性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表明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源于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终于市场需求的满足,支持了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因此,持续升级的市场需求是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依据,也是成功施行新商业模式的重要保障。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同要素组态使得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阶段呈现“被动创新-主动适应-积极调整”的特征。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企业需要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对自身能力进行调整,提高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在商业模式创意阶段,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于是企业不得不依靠创新来维持生存,因此呈现出“被动创新”特征;而在商业模式应用阶段,新商业模式创意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得以顺利实施,因此企业开始主动关注市场需求,以期新商业模式创意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市场先机,因而表现出“主动适应”;在商业模式精益阶段,新商业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危机,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关注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对自身产品服务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新商业模式,故呈现出“积极调整”的特征。

2.企业家精神和企业资源基础是制造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条件。研究发现,企业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资源基础与企业家精神两者至少要具备其一。资源基础观指出,制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异质性、不可复制性资源,如设备、人力资本等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丰富的资源基础能够提高企业对抗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并降低其创新活动的风险。此外,李靖华等在研究中也发现,制造企业独一无二的资源及能力是支撑其开展创新活动的关键[3]。本文的研究支持了以往学者的结论,同样发现制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丰裕的资源基础是其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基础。

研究还发现,当制造企业资源较薄弱,但创新者拥有较强大的企业家精神时,同样可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了当前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往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贯穿了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个过程,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实现创新活动及构建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效果推理理论也进一步彰显了创新者的重要性,认为当企业处于高度不确定的行业环境时,创新者能够在创新活动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以往学者相对忽视了要素联动之间的影响,而本文从要素联动视角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所拥有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弥补其资源薄弱的不足,成为引领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于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

3.高度的环境动荡性是推动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在动力。本研究将商业模式创新的三阶段引入到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发现无论是处于商业模式创意、商业模式应用还是商业模式精益阶段,高度动荡的环境都能成为制造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这一发现也与动态能力理论保持一致。动态能力理论指出,企业嵌入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因此企业只有不断调整自身能力,适应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才能避免被市场淘汰,即高度环境不确定性能够推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此外,本研究发现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技术动荡性与市场动荡性不同时缺乏时更有利于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与学者们的研究保持一致。以往学者研究发现不断变革的信息技术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准确地响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而企业在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发现新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推动自身商业模式的创新,充分说明了技术动荡性和市场动荡性是推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外部环境的动荡性会对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当面临较高程度的技术动荡性及不稳定的市场需求时,更会鞭策制造业打破传统模式,加快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的步伐。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构型理论,利用上海市、浙江省及山东省203家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了企业“内部-外部”两个方面的要素联动对商业模式创新不同阶段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多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在商业模式创意、应用及精益阶段分别存在3条、3条和5条驱动路径。

1.制造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阶段,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组合存在差异。在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阶段,企业家精神和技术动荡性是核心要素;在商业模式应用及商业模式精益阶段,企业家精神及市场动荡性是核心要素。此外,制造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体现出“被动创新-主动适应-积极调整”的特征。

2.企业家精神和资源基础至少具备其一时,制造企业更易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制造业的特点在于,制造业对于其自身资源能力的依赖,因此拥有丰裕的资源能够赋予企业面对风险、实现创新的能力。此外,创新者的企业家精神能够使企业把握先机、占领市场,从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3.外部环境动荡性是推动制造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之一。只有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才能让企业树立危机意识,才能使企业意识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急切性,尤其是当外部环境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并存时,更能激发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动性。

(二)管理启示

在当前技术和经济快速变革的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是制造业通过打破传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应对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的关键手段。首先,制造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核心的影响要素也有所不同。在商业模式创意阶段,企业应提高技术创新意识,加强技术投入,实现技术追赶;在商业模式应用及商业模式精益阶段,除了对技术的投入外,应逐渐将重心放到市场动向上,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以顺利施行新模式并不断完善。

其次,制造企业应加强培育企业家和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时,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整个企业的核心,承担着引领创新方向的重要职责,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家和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强化其知识和能力。同时要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积累,丰裕的资源基础可以提高企业应对高环境不确定时的风险能力,也能够成为企业率先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独特优势和坚实基础。

最后,企业应注重提高危机意识和承受能力。高度动荡的外部环境不仅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同时还能够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要素。因此,企业需要提高其危机意识,当外部环境高度动荡时能够率先把握机会,最大化地整合已有资源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此外,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外在的压力会使得创新之路困难重重,故企业应提高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环境挑战。

(三)局限与展望

尽管本文经过了比较严格的问卷设计和资料收集过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关于样本选择问题,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但是仅选取了上海市、浙江省及山东省203家制造业企业,其发展状况及影响要素与其他省份制造业企业或许存在差异,因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应该更广泛地选取样本企业;其次,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受到诸多要素的影响,且不同企业的发展及创新历程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而本文选取的前因要素是以能够影响大多数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为标准,因此可能存在一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与研究结果不相符合,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深入探究企业个体的创新过程,分析推动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

猜你喜欢
精益商业模式企业家
探究基于精益建造理念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对话“疫线”企业家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商业模式从0到N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精益生产VS精益研发:精益之辩正当时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