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0-08-23 07:32张海平
读写算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张海平

摘 要 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和重点学科,数学在培养学生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作用。然而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年龄尚小、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完善的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先进的教育手段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起来,推动数学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从而灵活应对课堂教学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008-02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受传统教育理念及应试思想较为严重,往往是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接收情况的考虑,也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质量也随之下降。而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形象化、直观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借助文字、图片、声音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丰富的课堂情境中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灵动与活力。

一、打造和谐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是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增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是成功教学的先导因素所在。对于年龄尚小、认知能力低下的小学生来说,兴趣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从而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打造生动、富含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重感官参与的前提下,激发对所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促进高效化教学课堂的顺利构建。

例如,在进行“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达到课前激趣的目的,在课堂伊始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视频讲述了龟兔赛跑之后发生的故事。话说兔子对比赛结果很不满意,于是决定找乌龟再比赛一次。这次他们比赛的内容是为两块正方形木板涂色。看到模板后,兔子表示疑惑:“这两块木板虽然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一,也就是两块木板的面积不一样,因而比赛是不公平的。”乌龟则听得一头雾水,询问兔子什么是面积?兔子则悻悻地说到:“看,还是我懂得多吧。”形象的画面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他们都全神贯注地观看着。笔者也趁机向学生展示了故事中提及的两块木板形状,向学生询问什么是面积,并将教学内容渗透其中,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通过借助多媒体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调动了学生多层次的感官参与,并发挥了它们在课堂上应用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良好情感和积极情绪,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地进展下去。

二、突破教学难点,诱导学生深度思考

数学本身是一门十分复杂,且具有较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年龄尚小、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完善的小学生来说,学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从数学学科特征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抽象知识点的具象化转变,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以生动、直观、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直观认识,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改进和提升。

例如,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正确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了很好地化解这一知识难点,增强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借助学生已经学过且熟知的长方形展示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形式展示同底等高的二者之间相互转化过程,即对长方形进行割补形成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中的底和高是相通的,因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是经由长方形的推导而来的,从而很好地化解这一知识难点,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直观认识。如此,便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以清晰、直观的形式展现了出来,诱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巧妙设置习题,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习题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因而习题的选取和讲解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具有的交互灵活、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含趣味性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设置过关、分层练习等多种类型的习题,将之以图文并茂、动画演示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进行练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与夯实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例如,完成“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笔者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设置了不同层次、难度的习题,并且将习题以趣味过关的形式展示出来。首先是简单的加减或是乘除两步式题,这种类型的题目大概有十道,学生必须全部做对才算过关,才能继续做下面的习题。过关之后的习题相比于上一层级的习题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因而这一层级的题目涉及到加减、乘除的三步式混合运算,要求学生在掌握四则运算意义和顺序的基础上,完整、正确地将习题解答出来。同样地,学生必须全部做对所有题目才能过关做接下来更高层次和难度和习题。富含趣味性的习题游戏是学生喜爱的,在习题练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达到了有效地开展和拓展。如此,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对习题进行合理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做题兴趣,促进了学生做题能力的提升及数学思维的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进行课后总结,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在课后复习环节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课后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主要途径和方式,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流程和环节。然而这一环节也是令教师倍感头疼的环节。因为复习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还面临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讲解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能很好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使数学教学效果得以优化、完善。

例如,完成《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更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本章节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作为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的起始部分将本课主要内容以树状图的形式罗列出来,如圆的基本特征、圆的周长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等等,并将一些细节内容作为树状图的分支进行填充,如什么是圆的半径、直径,圆周长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等等,使学生一看便能回想起本章节所学的主要内容。之后,对本章节各个小节的主要内容进行细化整理、分析、讲解,将本章节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同时在微课设计中不应缺少相关的习题,以备学生在回顾完理论知识后进行相应的练习。如此,便帮助学生更为系统、全面地回顾、复习了所学知识,优化了学生的复习体验,为更理想教学效果的取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總之,实现先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巧妙融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灵活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学习操作计算机、制作微课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及教育变革的需求,使数学教学绽放出全新的魅力和光彩。

参考文献:

[1]王艳.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2.

[2]王俊.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教育,2016.

[3]张娜.浅谈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J].信息技术与教学,2014.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