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种植园里的数学

2020-08-23 07:41吴春红
关键词:做中学知行合一

吴春红

摘 要:本文阐述了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数学组和物理组的教师,在陶行知“知行合一”的理念引领下,带领兴趣小组20名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搭建葫芦大棚的过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思考、查资料、讨论、亲手实践,终于建成了大棚,实现了“做中学”的目标。

关键词:知行合一;做中学;葫芦科艺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009-2

“行知科學”课程是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为基础,联系学生具体生活实践,开展包括应用数学、综合物理、生活化学、趣味生物、自然地理、创客空间、科学阅读等内容的教学活动,是具有“整合性”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我校开发了“葫芦科艺”校本课程,该课程是以绿色开花植物“葫芦”为载体,培养学生“文学之美、科学之美、艺术之美和劳动之美”的文化素养。课程开发后,我校《“葫芦科艺”课程的开发建设》课题也于2019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基础教育内涵建设的课堂项目,成为西亭初中“行知科学”课程建设的一个子课题。笔者下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知行合一”活动的。

一、一个真实的任务——搭建葫芦种植大棚

以数学学科为例,“行知科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就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努力把学生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具体的学习情境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比如在校本课程“葫芦科艺”的建设过程中,葫芦种植园的建设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葫芦科艺课程需要用到大量的葫芦,但是葫芦从哪里来呢?经过讨论,大家决定自己种植,并梳理了其中包含的具体任务——确定地块、搭建大棚、选种育苗、栽培管理、采摘收藏、后续使用等一系列的环节。学校充分尊重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老师和学生自行策划、分组实施。

数学和物理组分到的任务是搭建大棚。小组的成员有教物理的陆老师和教数学的我,以及物理和数学兴趣小组的20名学生。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搭建大棚的材料,大棚的形状,大棚的大小等。

一开始大家都很迷茫,不懂从哪里下手。在讨论过程中有同学提议模仿大棚蔬菜的棚子。这是个绝妙的主意,于是我们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带学生去参观大棚。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组:陆老师组5个学生负责大棚的材料,我这一组5个学生负责构思大棚的形状,葛欣跃(班长,动手能力很强)组负责测量棚的大小。

二、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材质、形状、位置和其他

1.大棚的材质

经过两个小时的实地参观、测量、询问,我们整理得到以下结论:大棚框架全是钢结构,钢管直径2.5厘米、壁厚1毫米。在交流中,大家也理解了选择使用这种材料的原因:一是考虑承重;二是经得起日晒雨淋;三是拆装运输方便,因为他们租期到了有可能要换地方,这些材料可以二次使用,节约成本。

2.大棚的形状

大棚的外观是横放的柱体,横截面是拱形门的形状(两根立柱加圆弧),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形状呢?有同学回答说这样美观,有同学说这样设计可能使用空间会大一些,有同学说可能这是从承重方面考虑……这些都需要经过进一步的验证。

对于横截面的下半部分用两根立柱的矩形结构大家意见统一,讨论的焦点落在了“为什么顶部是圆弧结构,而非三角形结构?”从面积来考虑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谁的面积大,对于三角形已知三边长求面积,大家都会,对于弓形已知弧长和弦长求面积,同学们不会,我们一起想办法,有同学建议上网查,这是最快的方法,还有同学说这是截面,我们求不出面积,可以考虑柱体的体积,采用等积变形的方法,由体积和高可以求出面积。这个方法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行得通,但是要制作这样的几何体很困难而且误差很大。这个方法很快就被否定掉,求不出弓形面积是因为少了哪个量?经过讨论发现这里面少了弓形的高。如果有高,有弧长,有弦长就可以计算了。

这样根据第三组的测量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弓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进行比较,结论出来了,果然是弓形面积大。还有两个学生说,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边数越多,正多边形的面积就越大,弓形可以看作是边数无限多的多边形。这个观点很快说服了大家。

关于承重问题又是难点,同学们翻书,上网找到了拱形桥的例子,足以说明问题。第三组的同学测量的数据,矩形的长即弓形的跨度为4米,宽2米,弧长4.63米,高3米,每个柱体长3.5米。唯独缺少了弓形的高,有同学说再去测量一次,第二组的同学立即制止,用3-2=1,马上算出来了。

3.大棚的大小

通过参观,测量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接下来我们该考虑学校的大棚建设了。学校给出的地长20米,宽9米,我们的大棚的建多大合适呢?我们把小组成员平均分三组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以下结论:

方案1:建一个大棚,跨度6米,其余和蔬菜大棚一样,为了稳定,中间加两根柱子。

方案2:建两个大棚,跨度3米,高度2米。

到底哪种方案更可行呢?方案1可以在两个立柱的位置各种一排葫芦,两种方案植葫芦的数量一样,棚子大一些成本高一些,但是只要一个棚,最后贵不了多少。方案2是建两个棚,对施肥,除草,排水管理方便,而且葫芦采摘更方便。从成本上来讲方案2更便宜,因为网上有现成的,而且棚小安装方便安全,重要的是这个尺寸足以使葫芦生长。最终讨论决定采用方案2。

4.大棚的位置

根据学校地块的大小,我们确定大棚的跨度3米、高度2米左右。利用电脑课时间,小组的成员上网找了一种多功能爬藤架,和我们的要求很接近。但是规格有几十种,最接近的三种3×2×1.75,3×2.15,3×3×2.2,新的问题又来了——通风问题、采光问题、承重问题、成本问题都要考虑。

通风问题:根据生物兴趣的要求以及前面的讨论经过计算我们选用第三种。

采光问题:学校要建两个大棚,南北走向,早上9点西边大棚的底部必须晒到太阳,下午5点东边大棚的底部也要晒到太阳。我们算极限情况。这个问题必须用直线与圆相切,三角形相似以及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①由相似证到∠4=∠1,由平行证到∠3=∠4,所以∠3=∠4=∠1。②由∠1,r,可求OM。③由OG,OM,∠3,可求EG。求出EG即可求EF,这样就求到大棚间距。∠3的度数需要测量数据计算,20个小组成员两人一组利用课间测量。有人用身高和影长的比,有人用标杆和影长的比(tan∠3=hl)算∠3。但是测量的数据有误差。每天去掉一个最大值去掉一个最小值,再算平均值,连续三天的值再取平均值得到∠3的值,然后计算得出EF=1.5。每个大棚宽度3米,这样两个大棚两侧各空出0.75米。

5.大棚的承重

虽然大棚框架的形状,大小一样,由于管径不同,壁厚不同,它们的承重各不相同。管径有16mm,19mm,22mm,25mm,壁厚都是1.2mm。它们的承重是多少呢,网店只说够了,具体的数据报不上来。为了安全起见同时也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陆老师带领学生从实体店买了这四种规格1米长的管子进行试验。他们以500g(学生喝的矿泉水瓶装的)为一个单位,逐个往上加,以杆子不变形为标准,最后测得它们的承重分别为15kg,20kg,25kg,30kg,三根横梁,两侧共有2根藤,每根藤上大约结20个葫芦。根据测算,有同学提议用19mm的就可以了,但是有同学提出,除了葫芦的重量还必须考虑葫芦藤以及上面网的重量,所以要选择22mm的。经过试验和再讨论,最终选择了22mm的。

6.大棚的成本

3×3×2.2,22mm的每个320元,园地的长度20米,所以每个大棚买6个柱体,总共12个。铁丝网,18米×1米,66元,每个棚4个。最后成本320×6×2+66×4×2=4368元。

三、在合作中完成任务

最后一个步骤安装。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安装视频,第二步把小组成员分成四组,除了我和陆老师外还请来了朱老师和叶老师一人负责一组。第三步安装,我带领的一组同学明显安装进度很慢,于是让他们停下来,再看一遍,这样安全而且事半功倍。每个组的第一个棚框安装特别慢,大约40分钟,后面的就快了,每个25分钟就搞定,然后6个合成一个,这是两个合成的样子。还有一步加铁丝网。男生负责展开,女生负责加扣,下面的由学生安装,上面的由老师安装。安装整个大棚用了半天时间。

虽然做了这么多前期的工作,孩子们很辛苦,但是看到大棚搭建成功了,孩子們还是挺开心的。

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一文中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一个葫芦大棚的设计与安装,或许学校后勤就可以直接完成,或许办事的效率还要高出很多;也或者相关数学知识的运用,老师在黑板上也可以完成,或许还可以免去考察、讨论的艰辛。但是,唯有师生一道,亲身经历、亲自参与,才是最真切和深刻的,或许一个大棚,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终身难忘的一次经历。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重点课题《初中“行知科学”校本课程建设行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Yb/2018/04。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226301)

猜你喜欢
做中学知行合一
技校“项目教学法”的讨论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做中学”和“做中教”中的“学”“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