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茹 任小玲 李艳莉
[摘 要] 对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育人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逐步显现。在课堂讲授方法上,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归纳法、探索法、变换视角法为辅的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开展教学讨论,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精讲与课后自学相结合,课上提出问题促进思考,课后留下问题推进自学,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后作业练习上,注意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展课程小演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舞台;在考核方法上,推行“过程与结果全程考核法”。在考核知识点的基础上,重能力考核,重平时考核,应用多样化考核手段,包括平时练习考核及陈述考核。这种贯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与高职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相辅相成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054-02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时期,对高素质会计人员的需求激增,这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结合各院校会计专业师资水平、生源状况、课程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能力等实际情况,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高职会计专业育人的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育人模式
为适应经济社会对高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通过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开展研讨论证,结合我省经济转型现状和需要,借鉴省内兄弟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我院会计专业新的育人模式,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能力训练,达到毕业生零培训就业的目标。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育人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育人教学模式,坚持以“三个转变,三个中心,授课模式的全新翻转”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课本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网络环境自主学习为中心,贯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1.在课堂讲授方法上,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归纳法、探索法、变换视角法为辅,广泛开展教学讨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精讲与课后自学相结合,课上提出问题促进思考,课后留下问题推进自学,提高教学效率。
3.在课后作业练习上,注意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展课程小演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舞台。
4.在课程考核方法上,推行“过程与结果全程考核法”。在考核知識点的基础上,重能力考核,重平时考核,应用多样化考核手段。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
1.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2.为加深学生对会计行业的了解,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我院会计系组建三个专业社团,分别是沙盘训练营、会计技能联合社和财务决策中心。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习与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会计职业能力的养成,以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零培训就业,为参加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4.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大赛,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类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
5.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升本考试,以提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加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将创新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课程体系创新
根据社会对会计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需求,我们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和完善。2014年以来,相继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1.构建了强化会计理论基础、突出实训教学、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四个层面的教学体系。为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增设了所得税会计、管理学、资产评估学、市场营销、商务礼仪等课程。相应地,压缩精减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时。
2.增加校内实训课时。校内实践教学由原来仅有手工实训,增加了沙盘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供应链)、财务决策实训、虚拟会计实训、VBSE实训、财务决策实训、所得税汇算清缴岗位能力训练等,实践教学所占学时达到56%(图1)。
3.以专业社团为平台,将专业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形成理论学习+专业社团+各类竞赛有机结合、交叉渗透、相互补充的宽域课程体系。2016—2018年,参加会计技能、财务决策和沙盘训练的学生比例由34%提高到55%(图2)。
(二)教学方法创新
1.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各环节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吸收、运用、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在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强化学生模拟实战演练。在模拟实战演练中,让学生模拟扮演案例中的某一角色,独立思考扮演角色的要求,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
3.完善多层次的立体化会计教学体系。综合运用“课堂理论教学”“电算化演示教学”和“模拟实习教学”三种教学手段,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再枯燥,学生学习有了主动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4.坚持以“三个转变,三个中心,授课模式的全新翻转”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课程考核方法上,推行“过程与结果全程考核法”。在考核知识点的基础上,重能力考核,重平时考核,应用多样化考核手段,包括平时练习考核及陈述考核,它与整体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相辅相成,使考核方法的改革收到成效。
(三)评价体系创新
改革过去一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基于强化会计专业基础、突出实训教学、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注重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遵循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对实践课程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了日常管理、作业和课堂表现外,把课堂操作演练和课程实训作为过程评价的主要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理论学习+专业社团+各类竞赛为平台,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对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学生,在成绩评定时给予适当加分。
三、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利用知识竞赛和技能大赛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要求,将会计专业“双证制”纳入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双证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内现场教学、课内实训、独立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等。
我院会计系专业教师精心撰写了《会计专业知识竞赛手册》,涵盖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点内容。通过每年一次的专业知识竞赛形式,促进学生将课堂小节化知识全面记忆,延伸课本知识,实现了课、岗、证融合。2018年我院学生初级会计师资格一次通过率达44.5%,2019年的一次通过率进一步提高到5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还在省级、国家级及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0项、省级奖20项。
(二)通过会计专业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会计的实操能力训练,是高职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会计系组建了三个专业社团:一是沙盘训练营。通过企业沙盘的训练,使会计专业学生对企业运作经营有初步的了解,增加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和专业认知,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二是会计技能联合社。通过点钞、小键盘录入、编制会计分录、会计电算化操作,掌握会计岗位专业技能。三是财务决策中心。通过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建立真實的企业运营模式,全面实施财务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显著增强,参加专升本学习的学生逐年增多,近三年累计升入本科院校170人次。
(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校企合作共建财务共享中心,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猫”订单班,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把企业真账引入校园,为学生顺利就业、教师实践提供了方便。近三年的毕业生中,优秀毕业生不断涌现,进入大型企业及各类事务所的学生越来越多,并且表现优异,年薪达到10万元左右。其中2015级学生贾永伟还通过了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
(四)进行多项课程整合,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系对相关会计课程进行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申报课题进行研究,使课程整合更加完善。目前完成了所得税会计、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实训资料三本教材的撰写,同时已结题“企业电算化应用背景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与ERP技术融合教学的改革与探讨”的研究。
(五)诚信教育进课堂,树立良好的职业观
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和课程思政的要求,我们开设了课前5分钟“诚信教育进课堂”项目,利用课前5分钟,每周讲一个小故事,通过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新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授课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处理、考核评价方法等方方面面。近年来,我们在高职会计专业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效果逐步显现。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地吸收知识,达到了全员参与的学习效果,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整体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升了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全面锻炼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