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与实施路径

2020-08-20 07:47贾厚林
职教通讯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劳动教育

摘 要: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应答。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扎实的劳动知识技能,并具备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和积极心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国家和公共利益宏观层面的劳动担当,运用劳动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劳动能力,权衡现实问题达成劳动标准的劳动精神。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劳动价值观教育,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融合;确立实习实训课程载体,打通劳动教育“术”“道”鸿沟;完善科学评价体系,确保劳动教育评价“质”“量”同步;建立校内外协同机制,形成“家校社企”劳动教育合力四个方面来展开。

关键词: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劳动价值观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0596)

作者简介:贾厚林,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06-0031-05

2020年3月20日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并对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实习实训课)、劳动精神等专题教育学时(不少于16学时)、教育重点(工匠精神等)、评价及组织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1]。随着《意见》的印发,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将迎来新一轮热潮。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经历了从注重生产劳动向脑体并重、从注重国家需要到注重个人发展、从注重单一技能向注重综合技能的转变,但培育正确劳动价值观的目的和初衷没有改变[2]。进入多元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也以越来越复杂的形态出现在教育领域,打破了原有边界,而边界的模糊使劳动教育工作者迷失了方向,给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带来了干扰。因此,厘清新时代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探讨其实施路径,有助于现阶段职业学校准确制订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为国家培养具有劳动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内涵的两个维度

(一)精神层面:培养职校生正确的劳动认识和态度,乐于创造性劳动,形成积极的劳动价值观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也指人所表现出来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在精神层面,首先,要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肯定劳动的价值,摒弃“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等错误思想,形成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过程的态度;其次,新时代的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属性,面对不断改变的外部环境,需要具备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因此,新时代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必须包含发展学生创造性劳动潜质的内容,促使受教者形成乐于劳动、乐于创造勞动的观念,并从劳动中收获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二)行动层面:培养职校生扎实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学会创造性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在教育目标上,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化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就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单一地强调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则容易使劳动教育陷入工具理性之中,从而加剧人的工具化,这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相违背。因此,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在行动层面除了要培养学生本专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注重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社会服务劳动、公益性劳动等方面的培养。另外,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创造性劳动能力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基于此,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在内涵上必然包含“学会创造性劳动”这一要素,这既是由劳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本质决定的,也是由新时代职校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则是劳动教育诸多要素得以实现的外在体现,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其既具有目的性,更具有手段性。

二、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

(一)思想层次:为了国家和公共利益宏观层面的劳动担当

在思想认识上,劳动教育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把个体的价值实现融入到国家和公共利益的价值实现之中,就是将个人的劳动担当与国家的劳动担当统一起来,由实现“小我”走向实现“大我”。另外,《意见》也明确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必须在思想层面上站稳立场、坚定方向。因此,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首先就要在思想层次上达到“为了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宏观层面的劳动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劳动教育不陷入窄化、泛化和边缘化的处境。同时,这也是对劳动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回应。

(二)能力层次:运用劳动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劳动技术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活动,学生掌握专业劳动技术的熟练程度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在能力目标层次上必须要对接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育其职业精神以满足岗位要求,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这里的劳动技术能力既包括针对未来岗位的专业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也包括适用于未来日常生活的劳动知识和技术,同时也应包括当下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生活知识技能,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改造自身、改造环境、自我创造的劳动过程。对于职校生而言,掌握专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多地是为了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学习、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则既可以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又能为未来储备生存能力。因此,劳动教育的能力层次目标,既要面向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生活的需要培育其专业性的劳动技能,又要面向当下的学习和生活培育其普遍性的通用劳动技能,并通过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其运用劳动技能的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三)品质层次:权衡现实问题达成劳动标准的劳动精神

劳动可以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智力、美感、心理状态、创造精神,体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劳动教育是追求自信、自尊和自重的解放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4]。在教育领域,劳动教育可以理解为在生活实践视域下解决问题的过程[5],而职校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基于现实条件不断改变劳动方法、选择劳动工具、调动劳动资源进行创造性劳动,最终符合既定劳动标准,完成劳动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基于生产标准的劳动实践,更是为了实现劳动标准的资源整合,体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劳动精神。这其中对于劳动的再创造体现了个人勇于面对现实、无惧困难挑战、善于权衡达变的良好品质,这种品质正是劳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德、智、体、美”教育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三、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四个确立

(一)确立“劳动价值观”教育重点,强化整体性,实现培养方案五育融合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相对“片面发展”提出的,其根本在于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充分发展,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这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6]。因此,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应该秉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将“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把“劳动教育”作为路径,有效整合五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为了实现五育融合,职业学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入手,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落实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促进五育共同发展。在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上,劳动思想教育重在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技能教育重在劳动知识与技能传授,劳动实践教育则重在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由于价值观是人们进行各种富有意义的活动的根本导向,而职校生又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将包含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精神等要素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作为劳动教育的实施重点,并体现在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贯穿于五育的思想教育、知识技能传授和活动实践之中。

(二)确立实习实训课程载体,突出“在场性”,打通劳动教育“术”“道”鸿沟

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真实环境实践、职业岗位参与”,这是基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的真实劳动。与德育的求“善”、智育的求“真”、体育的求“健”和美育的求“美”不同,劳动教育在于向往美好生活的求“富”,“劳动创造幸福”也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最佳途径。对于职校生而言,未来这个“富”是以专业岗位为载体所创造的,因此,职业学校要突出“在场性”,为学生提供对接未来岗位的实习实训课程载体,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劳动场景感受创造劳动成果的过程,体验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劳动工具的使用,遵守劳动的管理与协作制度,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从中体会创造劳动成果的喜悦和获得劳动成果的不易。实习实训课程是职业学校特有的课程,其本身就是一个劳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但实习实训课程又不单单是劳动技术的学习,更包含对自身和他人劳动的认可、對劳动创新性的尝试、对劳动标准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劳动改造世界”观点的确立等过程。这其中,既有劳动教育“术”的发挥与提升,又有劳动教育“道”的内化与超越,是一个由知到行、由行达知,进而知行合一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打通劳动技术教育与劳动精神教育鸿沟的最佳途径。

(三)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坚持多元性,确保劳动教育评价“质”“量”同步

标准在劳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量化的标准可以有效避免劳动目标的泛化和劳动精神的矮化,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有的放矢,充满动力,获得成就感。基于此,随着劳动教育的开展,职业学校必须将生活的、职业的、公益的劳动标准科学量化并融入在“五育”当中。由于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教育又是体现在“五育”之中,所以,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标准不应以单一的职业技能标准来体现,而应该以德育的劳动品德水平、智育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训练水平、体育的劳动习惯训练水平、美育的劳动审美水平来体现。因此,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要在所有课程中得到体现,并结合家庭劳动教育、企业顶岗实习劳动教育、社会公益性劳动教育等活动,纳入家庭、企业、社会等多元评价机制,坚持横向的劳动标准“量化”推进和纵向的劳动精神“质化”引领,让学生劳动教育的行动成效得以看见、精神培育得以体现,做到科学评价、“质”“量”同步。

(四)建立校内外协同机制,体现全程性,形成“家校社企”劳动教育合力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着眼于培育人在脑力和体力上的全面发展。对于职校生而言,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全面的教育,这就需要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以保障教育的全面性和全程性。基于此,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在机制上应将家庭生活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社会规则教育以及公益教育等统筹起来,形成集“家校社企”于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并以学校劳动教育为纽带,制定符合实际的“家校社企”劳动教育联系制度、课程制度、评价制度以及督导制度等,组建“劳动教育教学委员会”,充分挖掘和发挥家庭、企业和社会的劳动教育资源及功能,最终形成校内外协同的劳动教育机制。另外,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鼓励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初步的职业体验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职业及其相关要求,让学生能够平等对待每一种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这为劳动教育打通教育系统内部阻梗指明了方向。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家校社企”协同机制的建立,不应局限于横向的资源合作,还应加强各领域纵向的资源交叉整合,如职业学校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贯通、行业精英与顶岗实习生的师徒对接、专业类公益服务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劳动体验等。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要让职校生能够立足学生身份、着眼自身专业、展望未来幸福生活,从家庭、学校、未来岗位和社会参与等全方位体验劳动过程,感受劳动成果,接受劳动教育,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完成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0-05-08].http://www. 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2]赵艳红,王志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热点及动向[J].职教通讯,2019(23):27-35.

[3]岳海洋.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3):100-104.

[4]肖绍明,扈中平.重释劳动教育的人性意义[J].现代教育论丛,2013(4):7-12.

[5]胡佳新,刘来兵.回归生活力视域下的青年劳动教育[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1):110-116.

[6]陈桂生.全面地历史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J].教育研究,1984(8):14-21.

[責任编辑    贺文瑾]

The Connotation, Objectiv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New Era

JIA Houlin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s carry ou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also an important response to "who to train people for" and "what kind of people to train". The conno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new era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rect labor values and skilled labor skills, equipped with the ability and positive attitude of creative labor, and to form good labor habits. Its goa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labor responsibility at the macro level of national and public interests, to use labor skill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to weigh practical problems to achieve labor stand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education of labor values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 the carrier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knowledge" and "skill" of labor education;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to ensure the synchronization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form the joint force of labor education of "family, school, society and enterprise".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labor education; labor value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