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制在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机制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19 12:19谢弘苑
文存阅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协同育人

摘要:本文以成都某体育院校为例,结合学生特点,分析探讨了导生制度在体育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运行模式、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针对导生工作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思考,深化“导生”新的内涵,拓展“导生制”的外延,探索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导生制;体育院校;协同育人

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是由英国教会牧师安德鲁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约瑟夫兰卡斯特所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1]。其特点是“学生教学生”,即教师选拔部分高年级且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导生(peer leader),教师先向他们讲授教材内容,再由学生转教低年级学生,同时促进教者的发展。一度风靡于工业化时代下的各国教育实践,满足工业革命后劳工对知识普及的需求。20世纪中叶导生制被引入中国,陶行知于1934年初创造性地提出“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引导性”相结合[2]。随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人才培养逐步转向学生本位,导生制逐渐由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转化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新载体,协同育人的新方式。旨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风的建设与传承。

体育院校学生因其专业特色,具有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他们竞争意识强、抗挫折能力强、自我表现欲强、集体荣誉感强,但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导生制作为一种灵活的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发挥导生制在体育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协同育人工作的需求。

一、导生制度在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协同育人运行模式

以成都某体育院校为例,2014年在学校本科生中全面实施导生制度,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对于导生选拨、培训、管理、考评及奖励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

(一)导生的选聘

原则上要求是大二以上年级的优秀中共党员或学生干部担任导生。要求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热爱学生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责任感。能够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学风和专业学习成绩良好,学有余力,具有符合该专业的某些特长,学习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导生的聘任程序

导生的聘任程序包括个人申请、院系评选和学校审核公示培训三个环节。二级院系成立导生评选小组,按照导生的选拔条件,根据新生班级实际,确定导生数量和性别要求,一般每个新生班级选聘两名导生(一男一女),聘期为一个学期。经院系选拔,报学生处审核公示,确定人选,学生处统一培训结业后,颁发聘任书。

(三)导生的培训、管理及考核

导生素质培训围绕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素质拓展等方面开展,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专题讲座、优秀导生交流会、素质拓展和团体沙盘辅导4个板块,为更好的服务和引导新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导生的日常工作管理由院系实施,定期召开导生工作例会,要求导生按照相关的工作条例及规范来开展工作。并成立院系考评小组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导生,由学校统一授予“优秀导生”荣誉称号,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导生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导生的基本工作职责是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做好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了解所带班级新生情况,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心理问题、学习表现、生活现状等,如遇突发事件,主动汇报及时处理。

导生要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都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熟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办事流程,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下坚持继承与创新,促进学生的快速适应和成长成才。在深入学生之中开展具体工作,做到“三个到位”(思想到位、学习到位、工作到位);“四个深入”(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个人、深入网络);“五个必谈”(新生入学必谈、重大政治学习活动必谈、先进和后进学生必谈、学习和生活有困难必谈、有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必谈)。

(五)导生的工作内容

按照时间节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暑期答疑交流工作,导生创建所带班级QQ群,畅通交流联系信息渠道,主动与新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新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撰写更新《新生入学指南》及时收集归纳新生信息,对于助学贷款、户籍转移、团组织关系转接、注册报到等新生集中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反馈给辅导员或班主任。二是迎新入学报到注册,协助院系做好迎新准备工作,制定入学教育方案。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新生需求,介绍军训生活经验,做好心理疏导,进行安全提醒,提升新生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新生军训返校后,组织新生参观博物馆、教室、训练场、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培育荣校、爱校情感;组织新生学习备考《学生手册》,引导新生遵守校纪校规,建立良好学风、班风;指导开展主题班会,筹备班委会、团支部,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开展年级联谊会,增进新生及老生情感交流。四是定期组织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尤其是对含有多个专项的班级)增强班级凝聚力;定期走访学生寝室,与新生交流;指导新生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

二、导生制度在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势体现

导生制度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有效补充,延长工作手臂,点面结合,细节化、全面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院系与学生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生-生”互动,合理“增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使导生与学生在思想、学业、专业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实现精准化服务

千禧一代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一个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成长,有着突出个性和时代特点。具有个性鲜明的碎片化阅读思维,对于教条式规章制度或多或少存在抵触心理,行为与认知存在脱节,一味地灌输式的教育往往效果欠佳;导生以一种亦师亦友的朋辈定位,创新学生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他们作为经验丰富的引导者,与新生沟通交流,在体育教育专业专项遴选、双学位等学科规划、社团活动、第二课堂实践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行个性化指导,潜移默化地形成带动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可以收集归纳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表现和生活现状等形成反馈。有效缓解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大大提升了管理工作的執行力。

(二)助力新生入学教育,扣好新生“第一粒扣子”

入学教育是新生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将导生制度与新生入学教育相融合,做好教育引导,助力新生尽快适应环境,完成角色转换与定位。通过对新生进行导生工作满意度调查,导生与90%的新生在暑假就已经取得联系,围绕学科教育、生活环境、学校文化、奖惩制度等方面真诚地提供帮助和教育引导,为新生答疑解惑,让新生消除内心的迷茫。初入校园,导生无代沟无距离的交流,个性化的引导,话题更贴合新生所思所想,更易产生情感共鸣,使新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调查显示91.91%新生认可导生在帮助融入环境方面的发挥的作用,同时导生为72.49%的新生提供了学业帮助进行职业规划,为57.09%的新生进行过心理疏导。以朋辈的角色,帮助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学风,走好成长成才的第一步。

(三)发挥朋辈榜样示范作用, 提升导生综合能力

导生制度的特色在于以学生管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凝聚协同教育力。导生在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机制中的多重性的角色担当,多元化的人际关系,促使导生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强化自我学习动力,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导生的思想理念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生,起到了良好的朋辈榜样示范作用。从工作满意度调查的情况来看,89.85%的新生对于导生的工作表示满意,认为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获得了实质性的帮助。62%学生表示如果机会也愿意加入导生队伍,帮助学弟学妹融入大学生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组织管理、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工作实践经验。

三、导生制度在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导生制度充分体现“朋辈教育”的优势,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为高年级学生骨干提供锻炼平台,初步实现了新老学生之间“能力锻炼”与“快速融入”的双赢局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从实践中总结分析,现行的制度模式尚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导生工作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导生聘期为一个学期,主要针对新生入学期间的适应性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导生在新生二、三年级的引导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探索将研究生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纳入导生队伍,提升导生队伍人才质量。研究生在学术牵引上更具影响力,通过榜样激励作用,为新生树立专业自信。同时也可以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效能。

二是问卷调查显示,优秀导生评选工作中存在考核形式单一,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健全优化导生量化考评制度,将成为一下阶段工作重点。思考由学期末总结考核转变中期测评和总结考核相结合,以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三级评价意见为依据,从所带的班级的学习成效、竞赛活动、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量化对比。不断增强学生对导生工作的认同度和导生团队自身受教育的效果,找到改进提升空间,促进评价体系日益完善。

三是不断深化“导生”新的内涵,拓展“导生制”的外延。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导生制内涵和外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如导生引导式团队学习(Peer-Led Team Learning)教学模式,学习指导主要是通过课后的小组研討(workshop)来展开,解决与课程相关的学习问题[3]。如依托导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构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4]。如学生党员导生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5]。又如将导生和寝室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宿舍为单位选聘导生,促进寝室团结和谐,营造良好学风[6]。

综上,以导生制为切入点,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与其他管理模式或制度方案互相支持,互为补充,配合运用,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协同育人新模式,是构建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机制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高一方.浅析导生制度与大学生管理能力培养[J].大学教育.2016(2):179-180.

[2].陶行知.怎样做小先生[M].陶行知全集:第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 237.

[3] 钱逸舟. “导生引导式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种潜在的教学质量提升途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55-156,166.

[4] 黄明芳. 高校导生制视域下朋辈心理辅导的路径分析[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46-150.

[5]苏哲乐,曾海滨.高校试行学生党员导生制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2):205-206.

[6]赵海涛.寝室导生制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5(02):91-93.

作者简介:

谢弘苑(1991—),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成都体育学院学生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协同育人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