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

2020-08-19 05:05蔺小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蔺小娟

【摘 要】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开展极其重要。针对朗读不被重视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开展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1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类科目的教学,应当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感和语文学习思维的养成。而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感等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形式,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朗读教学,以朗读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学习思维,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其有效开展朗读教学对策。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朗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思维、语言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具体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可见,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是指引现代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1]。

那么,在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与朗读教学之间有何关联呢?笔者认为: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一方面,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开展朗读教学,能不断规范学生的语言使用方式,能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其语感,让学生科学把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另一方面,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差。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朗读训练,这有助于改变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现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开展,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生朗读能力现状

笔者选择所在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观察,发现当前初中学生在朗读能力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情感处理能力有待提升

好的朗读是有情感的朗读,即朗读中情感的处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读的质量水平。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朗读其实都是“白读”,即属于无感情的“念读”。也有部分同学是无病呻吟式的假情朗读[2]。这两种现象都是朗读情感处理能力欠缺的表现。初中学生朗读上存在的情感处理问题,主要源自对朗讀文本不理解或理解不当。

(二)普通话不够标准

会不会说普通话,能不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是一种语言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笔者所调查的学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来的孩子,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地道的农村孩子。由于所处的语言环境几乎都是西北官话方言环境,他们在说普通话时往往不觉地带着浓厚的故乡方言特色,从声母、韵母、声调等各方面都能体现出来。普通话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朗读的质量。

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都涉及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就会影响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故笔者联系实际,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一)把握语句关,夯实朗读基础

在语言学习中,语音、语法、词汇是基础。把握好每一个字词的读音,并能够准确发音,是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要把好“语句关”,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第一,指导学生词句读音的规律。在词句的读音规律中,元音的发音规律极其关键。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音现状,以12个单元音、8个双元音的发音为依托,落实发音指导,让学生充分把握发音的规律,从而准确朗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奠定基础。第二,教师要将发音指导落实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入手,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不断提高学生的音准,夯实朗读的基础。

(二)指导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似是一句简单的语句,实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就初中学生而言,如果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是很难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一,把握节奏,读出美感。汉语,是世界上发音优美的语言之一,而它的美,以节奏美为主要体现。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时,“节奏”是极其关键的元素。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时,可以巧妙地通过意群的划分,让学生懂得如何将一个特别的语句分为意群,进而让学生懂得在朗读的过程中停顿,懂得用富有节奏感的、起伏的语气彰显语句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二,融入情感,读出美感。朗读,除了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融入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往往能够将人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领略情境之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还要善于融入情感元素,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开展多元化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应当是多元化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多元化朗读训练,不断丰富朗读的形式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分组、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其次,开展朗读竞赛活动,借助朗读竞赛,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参与竞赛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最后,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早读时间,借助早读的时间,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开展朗读训练,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梅.核心素养视野下激活学生大声朗读的措施[J].广西教育,2017(22).

[2]季诚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20(1).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