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写作越来越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当前教学的薄弱之处。疫情期间涌现了许多優质的写作素材,应当引起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反思。本文从新冠肺炎疫情热点话题出发,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写作练习
一、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考的应试教育的体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套路化严重,教师重视学生写作理论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文字能力。此外学生阅读面窄、作文素材储备不足、对时代社会的关注有限、驾驭语言能力低等写作弱点层出不穷,在思路的拓展和逻辑思维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下是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素材积累不足
高中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难以把现实生活和写作联系起来,因此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作文通常比较枯燥乏味、笼统干瘪,议论文表现出论据支撑不足,缺乏说服力,记叙文也似流水账,缺乏真情流露,这都是写作之大忌。
(二)阅读与写作相分离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就是传授阅读的知识而忽略了与写作的配合指导。这虽然提高了学生阅读应试技巧,但没有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新课改中“读写能力一体化”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贯彻和落实。
(三)写作模式僵化,缺乏写作练笔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鼓励学生在考场上写议论文且对议论文的写作结构进行硬性规定,让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模式套路写作来减少出错率。此外高中写作教学零散化也是很大的问题,没有固定的写作时间,不成系统,而且因为批改耗时耗力,许多教师减少了写作课的频率。
二、生动阅读,增加写作的真情实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既可以节约教学成本又能达到强强联合的教学效果,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但阅读和写作这两种不同语文模块的转化、融合、内化不是自动的,我们就是要在阅读和写作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两者融会贯通,取得“1+1>2”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贴近生活的阅读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许多学生们看来这种阅读才是“有用的”阅读。教师可以把当下流行的疫情话题阅读融入学生的写作训练,例如鼓励学生阅读新闻,关注疫情期间奔跑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此类教学环节在实践中稍加用心就可实现,一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则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为考试作文打下基础。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要想真正做到仍是一个难题,在此提供一个教学思路供参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出了一批抗疫英雄,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有关新闻,让学生课前进行展示,谈谈自己的感悟。把那些灵魂中的坚韧、希望、勇气、光明、温暖、良知讲出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把那些人性中的贪婪、自私、愚昧、怯懦、无知、冷漠讲出来引以为戒,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权衡,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学会人文关怀,由此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写作真情流露,传递社会正能量,这样更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写作练习,锻炼写作的文字能力
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写作,他认为写作的第一要诀必得是作者的真情流露,用情造文,以情动人。他还说:“只阅读还不够,必须练习写作。”“倚马千言不加点缀的才算好脚色”是一种谬论,因此实践出真知。教师要起到督导作用,让学生勤练笔,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继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后,在以契合并培育学生理性思辨能力为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作为一种崭新的文体成为此阶段写作指导的主要对象。但鉴于学生尚未成熟的判断力、思辨力、逻辑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对此文体的写作指导成为一项重点且需持续落实的任务,接下来以议论文为例分析一下写作练习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重视结构训练,有效采用递进式的写作结构
一篇好的议论文结构完整且有逻辑性,而高中议论文最具代表性的结构就是递进式,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递进式结构的关键就是点明论点、分析论点、认证论点,论据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整体到部分环环相扣,这需要培养学生十分严谨的写作态度与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瘟疫与人》,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引导学生反思并讨论如何处理瘟疫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写作逻辑。但是递进式的写作结构也不是固定的模式,教师还要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根据不同作文题目选用最佳的写作结构,在不拘泥于固定的写作模式基础上使文章布局谋划合理。
(二)鼓励勤加练笔,增加写作频次熟练驾驭语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阅读碎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写作水平低下的副作用,当代学生在文字能力上略有缺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写作小练笔,在课后布置周记或随笔,日积月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训练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悟”的过程,在日常写作练习中学生应学会表露自我情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逻辑与风格。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就是教材中一个鲜活的例子,教师可以强调作者刻苦钻研文字的精神,让这种劲头贯穿学生的写作训练。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可以预见这将会成为今后几年的写作热点话题。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疫情中出现的大事件和先锋人物做一下梳理,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新闻类写作的尝试。生活中当一个有心人,这些看似难啃的教学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语文教学远远不止是我们教材那么狭小的一方天地,广大语文教师们应迈出第一步,立足基础,走出教材的舒适圈,关注更广大的社会生活,让学生的写作有理可服,有情可感。让学生学会写作哪有那么难?关注生活、用心体悟这才是语文写作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马梅兰.探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
[2]王财.高考议论文写作模式化训练的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9(08)
[3]苗海娟.“以读促写”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