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历史演变过程当中,维护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就是道德和法制,作为确保国家安定、国民康泰的基本因素,是我国延续至今并不断发扬完善的重要目标。法制作为立国之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针对社会发展情况不断完善优化,更在近代加入了道德规范,从人民的思想意识逐步深入渗透来加强国民的法治意识。在道德规范的有力辅助下,人民法治意识提高,不但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更是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让我国成为最具有民族精神且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所以在我国教育发展初期,党和政府将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加入了现代教育当中,力求从小培养国民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维持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法制意识;策略研究
法制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道德是人民约束自我行为的思想因素,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我国作为道德文明发展悠久的大国,在历史的岁月中,涌现了无数的道德家、思想家,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古人的思想,从道德层面出发,在法律的基础上,维护社会文明与安定。
自改革开放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跟随集中统一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遵循道德主义文明规范,在社会发展中稳步迈进。在现代化教育当中更是深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从小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初中生阶段,正是处于已经具备了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是缺少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也正在不够成熟的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尤为重要的,我们不但要做,更要做好、做对,帮助学生在成长关键期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那么文章首先针对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展开深入研究。
一、 培养法制意识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在中学生时期,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古人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劣根性,学坏容易学好难,往往很多人就是因为细小的事情没有及时改正而养成了习惯,最终酿成了大错。我们总是会忽略小事,但是往往就是因为小事而使我们自我放纵,降低了自我约束能力,大人尚且如此,那么更何况孩子。所以增强法律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它就是一个强制的约束力,就像是天桥上的栏杆,时刻阻拦学生偏离人生方向。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了自我约束,那么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有良好的成长习惯。
(二)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法律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存在,他可以明确地告诉我们事情的对错和最后的结果,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教学,学生时期思想相对单纯,对待事物的看法非黑即白,就像学习的题目一样只有对错,但是当知道错的时候往往已经为时已晚,那么法律意识就是明确告诉学生事情的对错之分,就像有了答案的习题,提前知道了答案然后再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中,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用正确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
我们身处在社会之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学会了担当、付出、奉献,社会才能更加稳定、文明地发展,营造一个有温度有温情的社会环境才可以形成社会、国家、个人的良性循环,让我们的生活积极向上。而法律意识是一种思维模式,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明白,身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哪些是提倡做的、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幫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三观,那么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国家,从而在意识当中有了社会责任感的存在。
二、 道德与发展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策略
(一)增加社会实践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有尽社会责任的义务。中学生意识行为逐渐成熟,正是培养法律意识的最佳时期,法律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平的重要手段,仅在课堂中学习是无法深入体会的,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领悟法律的存在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授《我们与法律同行》这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会走进人群进行普法知识宣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法律宣传,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参与社会实时新闻讨论
违法行为在学生的认知当中,就是伤害别人的行为才能称作违法行为,才需要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虽然这样的想法也没有错,但是对于法律的认知还是太过片面,既不能让学生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也不能让学生明白违法犯罪行为的实际概念。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当中播放一些社会时事新闻,通过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来加深对法律的认知。
比如说在2019年末,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这也许是中学生目前所知当中最为严重的全国性疫情,一定会印象深刻,但是即使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也会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情与学生展开讨论,哪些行为构成了违法行为,违反了哪条法律等等,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现实中所见所闻的事物是否是合法行为,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意识进行主动思考。
(三)法制案例分析
我们很庆幸生活在现代社会主义之中,但是再大的太阳也会有阴影的存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但要知法、懂法,更要守法。世界上人口众多,每个人的思维想法都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在初中生阶段,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低,认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就不算违法犯罪。
所以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升高,2002年福建五少年杀死同学勒索20万、2003年浙江学生组团买枪对抗黑社会、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等等恶性事件。这些本该在花季中成长学习的孩子们,因为种种原因而犯下了不可悔改的过错,这些都暴露出了现代青少年道德法治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需求,也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所以我们在道德法治教育当中,一定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法律的认知,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例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实际案例来让学生了解法不可违的意义、哪些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违法犯罪所需要承担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犯罪,并且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四)与生活相结合
法律的意义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安全,不论是社会还是人民都离不开的就是生活,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环境都需要有法律来执行。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对我们来说就是强大的保护伞,我们在这把伞下才可以安心地生活,社会才可以稳定地发展,所以法律对于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且一直存在的。所以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将生活和课堂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例如在学习《法律保障生活》这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們的生活没有法律的保障将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我们的安全没有保障每天都要担心社会治安问题,是不是我们的公民权益没有保障,等等,让学生通过这样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来展开联想,以思维认知为基础,建立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
简单地说,明白是非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明确分辨是非对错,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升高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孩子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也不知道事情的对错,也会有明知不对但是只重视结果而不关心后果,不论是哪一种,不外乎一部分是因为冲动,甚至更有一大部分是因为无知。这里可以将无知分为很多种,对法律的无知,对是非的无知,对自我认识的无知,对结果的无知等等。这样的因素相综合,在不在乎自己、不在乎他人、不在乎社会也不在乎法律的情况下,导致了恶性事件频频发生。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完成一件指定的事情,然后举例问学生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么做?等等,从小事举例循序渐进地建立学生的是非观念以及正确的思想行为,让学生养成做事之前先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最终目的的习惯,了解过程和后果,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暴力思想和恶性行为的出现。
(六)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相关活动
在以往的道德法治课堂当中,由于对这门课程的不重视,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将课本的内容读出来,甚至是让学生自习。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和法律的认知还较为浅显,仅是靠课堂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根本无法做到深入领会,那么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现代教学当中,提出了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对于道德法治科目的重视也相应提高,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道德法治教育,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氛围,帮助学生了解道德法治教学的真正内容和含义,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与法治相关的小游戏,或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对一件热点事实展开讨论,以辩论赛正反方的形式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法律知识,加深对法律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文明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是阳光照射下依然会有阴暗的角落,一直以来我国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从事情的根源做起,从小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所以在初中道德法治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牛艳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J].文存阅刊,2019(24):185.
[2]季学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21):93.
作者简介:
李彩红,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十里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