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绘本阅读的儿童哲学问题探究

2020-08-19 12:51高洁
考试周刊 2020年71期
关键词:哲学绘本想象

摘 要:绘本不是简简单单的图画书,这里的“图”本身就是叙事的,哪怕一个不认识字的孩子,只要翻页看,他看画也能明白故事的大概,它会教会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讲出故事的发展。绘本也并不是随便逗小孩子开心的画册,很多优秀的绘本用简单的画面、简单的文字表达出了深刻的内涵,把很多人生哲理通过有趣的绘画、简练的文字传达给了读者。在发展儿童思维方面,绘本占据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关键词:绘本;情境;想象;哲学

一、 什么是绘本

什么是绘本?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

近年来,绘本阅读的热潮一直非常高涨,但说实话,一开始我不是太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致力推广绘本阅读教学。因为从教以来,我始终在小学高段教学,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绘本,所以那时候绘本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有图有字的连环画。甚至因为图多字少,我认为它只适合学龄前的小朋友阅读,就是家长在家培养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桥梁,仅此而已。前两年,我从一年级带起,一拿到学校课表,赫然发现每周有一节绘本课。绘本课,那不就是讲故事嘛,太简单了!网络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百度能够帮你解决很多问题。我在百度文库一输入“绘本”二字,立马就会出现很多有名的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爸爸》《我妈妈》《逃家小兔》等等,简单敲击几下,这些故事的PPT就存在了我的优盘里。孩子们太爱听故事了,所以每次的绘本课,我从来不用维持纪律,只要拿着优盘,插入、点开、播放,照着绘本里的文字开始读就可以了,有时候一堂课甚至能读两三个绘本。

在为孩子们读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会通过图画看故事。这让我对绘本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一本绘本作品,不仅简单的文字在讲述故事,生动的图画也在讲述故事,甚至文字与图画会互相补充,一起讲述故事。

二、 孩子是个哲学家

很多家长常常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总是提那么多稀奇古怪、无法回答的问题呢?刚开始,家长们可能还会认真对待,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来解答孩子的问题。慢慢地,随着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刨根问底,家长们唯有缴械投降了。“孩子的思考方式与我们大不相同,他们的想法和举动都是突发奇想和无法预测的,随兴而至,走到哪儿算哪儿。”儿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任何事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新鲜、好奇的,所以他们总是带着各种奇怪的想法,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大人们无法应对……

孩子们纯真、自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而这种思考,常常会触及根本的哲学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可是,现实中,由于大人们对任何事物都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拼命地想把小孩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拉出来,这一举动无疑是将孩子们的哲学萌芽扼杀在摇篮里。实际上,大人们应该以儿童为师,认真倾听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哲学、认知或道德方面的问题。

三、 绘本与哲学

绘本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书籍,“经典的绘本是跨越年龄的。”杨涤说,“繪本0岁到99岁的人都能读的。日本的绘本专家松居直就提出,我们在三个阶段会接触到绘本,一个是孩提阶段,另一个是为人父母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我们年老的时候。同一个故事,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去读,感悟是不一样的。”它浅显,就算是不识字的孩子,他也能通过生动的图画了解其中的大概;它深奥,有时阅历丰富的大人也未必能感悟出它的厚重与深刻。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老师认为,绘本中之所以存在哲学,其中一大原因,并不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哲学话题,而是作为读者的儿童具有哲学思考的能力。从他不停地追问你“为什么”起,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就已经开始了。从你用绘本给他讲第一个睡前故事起,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究也就开始了。

四、 在绘本教学实践中摸索

绘本——一种由寥寥几句话和生动的图片构成的读物,在开启、发展儿童的心智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发挥绘本的价值呢?在学习与实践中,我对绘本教学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一)创造情境,角色自居

在低段,绘本常常需要在讲述中利用各种技巧,让孩子完成角色的自居,要把故事创造成一个情境,让他成为故事中的某个人。那么如何创造故事情境?第一个,故事是个游戏,那么这节课的故事游戏味重不重,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好饿的小蛇》为例,故事很简单,就是一条小蛇从头吃到尾,怎么才能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里的小蛇呢?你告诉学生他就是小蛇这是没有意义的,你只有用相应的行为让他真正成为小蛇。那么这个绘本中什么行为最合适?小蛇的动作和声音(扭来扭去、啊呜)。你要把图画变成视频,需要声音、需要动作。很多老师在进行绘本故事教学时,喜欢问孩子这是什么,这一问老师就把孩子变成了观察者。在教学《好饿的小蛇》时,我直接站在讲台上让孩子们猜我是谁,高老师,不对,今天我要变,变什么呢,我要变成一条蛇,然后PPT出现,我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述说着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通过声音、动作,让孩子们化身为小蛇,自然而然地进入故事。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故事:住在河边的甘伯伯乘船去游河,两个小孩子、兔子、猫、狗、猪、绵羊、鸡、牛和山羊,都要求上船跟着他一起,因为这些乘客忘了坐船的规矩,所以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后来甘伯伯带领大家游到岸边,晒干衣服和身子,并邀请这批乘客到他家去喝茶,最后提议过几天大家再来坐一次船。这个绘本故事里有很多角色,我该如何带着孩子进入故事呢?当然是跟着绘本一起玩游河的游戏啦。“我”摇身一变,成了甘伯伯,带着孩子们在教室里随意穿行……

绘本课上,带着孩子们一起进入故事,这是非常关键的。

(二)适当裁剪,合理想象

很多老师在教学绘本时喜欢让孩子们去猜去想,从第一页开始一直猜到最后一页。这样不仅让故事变得冗长,而且会让孩子从故事中不断跳进跳出,破坏故事的完整性。绘本要进行适当裁剪,老师要知道故事的焦点在哪?哪些地方让孩子想象?哪些地方控制孩子的想象?在教学《好饿的小蛇》时,看到“一个苹果在前面,一个小蛇在这”这个画面时,我就让孩子们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呢?因为我前面有过“啊呜”的动作,所以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啊呜”一口吃掉。怎么吃呢?我继续让孩子们猜。这儿的猜是让孩子关注这条蛇、关注这个故事。画面旁边有几个字: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这句话我带着孩子们反复说,第一遍我说“啊呜……”,然后让孩子们“你们也来吃吧”,大家一起来,这个时候教室是杂乱的,但不要紧,他们都正沉浸在故事里。

(三)把握特点,演出精彩

低段故事有个特点,那就是结构重复,诗歌、文本、童谣也是一样。为什么?因为结构不重复,孩子把握不住。第一个情节是案例,第二个情节就开始表演了。小蛇吃东西的最后一个动作,在原来的结构上又会有变化,变得更夸张,这样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动作,又有新的挑战,如果结构重复了三次以上,孩子的兴趣会降低,这时候要有变化。第一遍讲完了,第二遍就是表演,“我是小小蛇”,出现原本的文字。第一遍是猜,第二遍就是玩,孩子们会玩得不亦乐乎。

(四)编织生活,提升思维

任何文本都是工具,关键是你要用它来做什么。那么在利用之前,你必須首先得弄清这个绘本属于何种类型,故事的结构、内容、主题又是什么。因为只有真的解读懂了,你才能知道该怎么设计,才能将绘本与孩子的生活链接起来,你才能知道你到底要用它来做什么。让故事与孩子的生活发生关联,让孩子知道故事就在自己身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需要编织生活,还要根据班级情况以及绘本类型来确定。

以《幸运的内德》这个绘本故事为例,这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主人公内德命运多舛,在前去参加party的路上遭遇了许多变故,喜与悲随着翻页交替出现,作为读者的我们跟着内德时而喜悦时而担心。这个绘本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的图画设计,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使文本阅读更增添一些感染力。故事的前半段着重强调运气的好坏,故事的后半段则侧重于内德靠自己的勇敢和努力改变命运,因为内德会游泳,所以遇到鲨鱼能逃脱;因为内德跑得很快,所以上岸遇到老虎后能自救;因为他懂得用工具来挖洞,所以当他钻进又黑又深的洞穴时,最终逃过一劫……前半段与后半段同样是讲述幸与不幸,但却通过对比暗示读者有时幸运不仅仅是上天的安排,更要靠自己的智慧、勇敢和本领去努力争取……故事看完,再回到封面,为什么封面上展现的是只有幸运没有倒霉的内德呢?原来是因为主人公不是完全坐等幸运的眷顾,而是凭借自身的本领和努力获得了最终的幸运。

这个故事哲学意味很强,于是我不再只满足于讲故事、演故事,我更希望能够带着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一起讨论讨论“幸与不幸”这样一个具有辩证关系的话题。我先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遭遇的幸与不幸,再引导他们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些幸运与不幸运的。在讨论中,有的孩子认为,有时候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将不幸运转化为幸运,有的孩子则告诉大家在遭遇不幸时不要太过悲观、要乐观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此时,我无须多言,静静聆听即可。

犟龟陶陶让我明白了只有上路,才能有实现愿望的可能。只要不停地走,虽然难免还是实现不了这个愿望,但是另外一个更隆重的庆典却意外地开始了!我才刚刚踏上绘本教学这条路,我不知道在这条路上我会遇上什么样的庆典,但我会牢记:

上了路,

就天天走,

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

参考文献:

[1]易强文.基于绘本的儿童哲学教学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114-115.

[2]郭小磊.相信种子的力量——儿童哲学绘本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7(4):25-27.

[3]刘志彪,金晨凤.绘本在儿童哲学课程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8(24):47-50.

[4]孙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儿童哲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6(9X):48-49,64.

作者简介:

高洁,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师范附小二小。

猜你喜欢
哲学绘本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绘本
绘本
绘本
菱的哲学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