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宋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逐渐推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方法已经成为新时代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众多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文章作者将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来探究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方法,希望能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一点借鉴,以帮助广大教师共同进步。
关键词:基础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6-0073-02
一、引言
作为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以及未来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人格养成都有重要影响,可以培养小学生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策略得到创新,并让教学目标顺利实施,已经成为众多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接下来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方法进行分析。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法律教育方面,著名的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说过,儿童正处于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转化的重要阶段。也就是说,中低年级是小学生道德观念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开始理解道德要求并尝试遵从道德要求,学做一个“好孩子”,而高年级是小学生法治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逐渐开始懂得学习法律制度,并尝试做一个良好公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律教育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指导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法律为准则,参加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的活动,做依法做事、遵纪守法的优秀青少年。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要以法律为核心,做好小学生少年时期的法律教育,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导向。
其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发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注意提升小学生的整体道德和法治修养。这不仅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还包含许多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如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的内容,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就是一种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品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巨大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形成和构建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精神世界。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明确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的地位,提升其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可以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和未来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对社会风貌和大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对学生还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主流思想。在此基础上,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已经逐渐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的发展方向。问题探究式教学指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概念和原理,然后结合一些现实中真实的事例来让学生自主探究,来发现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律教育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指导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法律为准则,参加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的活动,做依法做事、遵纪守法的优秀青少年。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机械僵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要在深入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和目标,结合问题探究式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三年级《说说我们的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参考教材上提出的问题:“校园中还有哪些地方留下了你的足迹?说一说你在校园中发生的小故事”“你知道遇到下面的问题后,该找哪个部门吗?”“知道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吗?”“平面图怎么画?”等,再通过思政学科组团队的调研和讨论,得出结论:三年级学生经过近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经对校园生活环境比较熟悉,但是对遵守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及行为举止规范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养成。因此,在第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探究学生文明礼貌方面的问题。在第二课时,可以探究校园里面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校园里面的各个建筑及其平面图(包括学校附近的公园和居民区等),让学生自由结组,分组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选定学生来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结组,以及自由讨论,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巧妙地结合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上完这节课,并得到收获,教师也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二)从实际出发,实施生活化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因此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和认定仍然比较浅显,要想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就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讲解。但如果只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枯燥刻板的教学而不去进行生活实践,那么就会导致事倍功半。因为小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主要场所,所以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带领学生外出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达成教学生活化的目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去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让教学贴近生活。我们可以从课前导入入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在备课和课件制作时引入丰富的生活素材,用生活化场景导入新课,从而让学生在真实可信的生活实例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除了课堂导入,课堂上的实践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创设多种生活情境,将道德和法治观念渗透到生活场景当中,将这些活动作为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并更好地了解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树立良好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抓住为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好机会,做好扩展和延伸,让课堂知识为学生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服务,促进学生自主地将文明礼仪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使学生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将道德与法治践行于日常生活中。
比如,在讲解三年级《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多使用贴近生活的图片和音乐来准备课件,让学生在真切的音乐的氛围中感受真实,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爱和温暖,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延伸和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关于“仁爱”“和爱”等方面的重要文化思想。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感性内容的引导,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真切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并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民族文化自豪感。另外,在教学环节,教师让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而尝试去改变,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道德与法治教育。
(三)以提高为目的,构建多元化机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将目光转向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上,这是很好的现象,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大部分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很多小学教师仍然强调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依旧通过传统的题海战术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这从学生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是十分不利的。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学生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无法真正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最终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和学习上的困扰。长此以往,学生难以真正领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而教师也难以实现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大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出发,转变僵化的评价机制和体制,不要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转而使用阶段性的教学评价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真正意义,并最终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切实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指导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法律为准则,参加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的活动,做依法做事、遵纪守法的优秀青少年。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要以法律为核心要素,做好小学生少年时期的法律教育,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导向。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要长期探索,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日常的教学模式,同时注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并尽快地解决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同时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顺应时代的要求,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海,冯 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89.
[2]冉 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95.
[3]李英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J].才智,2019(18):15.
[4]郑琳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19(11):50.
[5]俞 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9(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