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20-08-18 09:30张光亭孙嘉
教师·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校不足家校合作

张光亭 孙嘉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家校合作是认可度较高的一种教育模式。家校合作可以有效减少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家校合作还有助于提升家长的自信心与认同感,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但由于家校合作模式推出时间较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间还不长,部分家长还认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家校合作模式的理解存在偏差。如何培养家长的合作意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的重点内容。文章通过对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研究,提出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策略,使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有章可循,有矩可依。

关键词:中小学校;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不足;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6-0009-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以来,各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与此同时,家长和学校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在国外,家长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方式呼吁社会大众关注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有家长参与中小学生教育计划制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程度的逐步加深,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家长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如何促进学校和家长两方的合作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已成为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其研究成果也不断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验证。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由于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近几年不断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障。但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性,仅单纯依靠学校的教育体系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另外一处重要场所,家庭可以较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因此,如何让中小学生家长与学校间达成良好的合作,从而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已成为教育界专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近年来,国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越来越多,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別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可知,当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更多偏向于普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理念、模式、途径、方法等的研究少之又少。另外在家校合作的理念中,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入各方面的意见并更好地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服务,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2.实践意义

中小学生群体心理之间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因此,在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一个涵盖家长、学校、教师的多维教育教学体系。作为中小学生教育监督者的家长,只有与学校实现良好的互动,才能提供更多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利意见;而学校和教师只有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因此可以说密切顺畅的家校合作有助于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经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方面,主要通过根据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频率来分析学校教师和家长双方对家校合作的态度。

当前来看,学校与家长均较为认可家校合作的作用和意义,参与热情较高。通过分析家长的参与程度可以发现,低段学生家长的参与度要明显高于高段。51%的低年级家长表示会就孩子的问题与教师进行相应的沟通,而高年级学生家长则较少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在国外,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电话、信件和面谈的方式进行。在合作的内容上,75%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也有家长表示,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分歧,因此双方之间的磨合尤为重要,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同,所以在合作时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Hickman.C.W在1995年研究发现,家庭收入与家校合作及学生成就之间成正比,“家庭收入越高,家长参与的程度也就越高,孩子日后的学习成就也就越高”。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关于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内容少之又少。

刘洋(2018)重点分析了家校合作的内涵、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家校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郭玉琪和袁茵通过对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可能存在的分歧。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与学校在合作观念上的分歧,家长与学校虽然合作的意向很强烈,但是在角色分配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二是家长与学校关注方向不一致,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健康和生活,而学校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三是家长与学校在合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学校支持多种多样的联系方式,而家长则普遍倾向于传统的联系方式。针对这三方面的分歧,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家长与学校之间要互相尊重,以平等的心态沟通问题;二是家长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水平,加大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力度;三是双方采取多样灵活的沟通方式,不必局限于单一的沟通方式。

赵锡军主要分析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家校合作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家校合作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家校合作有助于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赵锡军还在文中提出了建议:一是学校要提高个性化教育水平,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二是学校要理解家长的情绪,并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三是学校要建立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学者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的分析,采用的方法多为调查法和文献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和现状的分析,更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和建议。上述研究所涉及的实例较少,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二、家校合作概念界定

家校合作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在我国台湾地区又被称为亲师教育。家校合作的本质就是联合学校与家庭这两个对中小学生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开展学生教育活动。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学校与家长之间互相帮助,使中小学生群体接受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双重关爱,使家长在学生家庭教育中得到来自学校及教师的支持。

近年来,家校合作模式开始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丰富。这些理论的出现,为家校合作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支持。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家校合作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重叠影响阈理论,重叠影响阈理论认为家校合作在于学校、家庭及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处于中心的中小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温暖,重叠影响阈理论既指出单一因素的作用,也说明了三者重叠时产生的叠加影响;第二种是系统生态理论,系统生态理论主要侧重于家庭对中小学生成长发育起到的作用,学校和社会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服务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构建中小学生成长的生态系统;第三种是社会资本理论,这一理论由国外教育学家科尔曼提出,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投入越高,家庭就能收获越多的资源,中小学生也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合,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成本,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当下研究家校合作的理论不尽相同。但强调的内容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家校合作的基础是平等,只有参与方地位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家校合作实际上需要三方共同参与,虽然家校合作从表面上看只涉及家庭和学校,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还需要社会参与,合作不是某一方单方面的努力,而是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应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沟通。

三、中小学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主要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组成的,在进行家校合作人员的研究时,一方面要研究其在家校合作中单独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探究三者相互结合后产生的整体作用。在美国,家校合作重点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作用,但现阶段在我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人员大多是家长和学校,社会参与度较小。此外,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主要是中小学生的父母,而中小学生的父母并未掌握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家校合作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更多的责任承担方是学校和教师,部分家长认为学校和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主体,应起到更多的作用,自己作为学生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在辅助学生学习方面,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只能起到微小的辅助作用。而学校也并不否定自己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权威地位,认为家长的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当前,家校合作的主要模式仍以“专家模式”为主,家长与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大多是被动者与主动者、辅导者与主导者、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地位不平等。

一方面是家长参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学生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且与学校的合作仅限于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起伏如临大敌,在他们心中,成绩是一切,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往往置之不理。更有甚者,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和疏导学生的责任全在学校,而忽略了自身在教育孩子,特别是在促进其身心发展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失当。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出现的部分心理问题往往与其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比如家长自身不当的言行、采用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父母的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等会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再一方面就是学校教育的方法单一。在家校合作中,学校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管理层面、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虽然有时也会在家校合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更多地流于形式,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和连续性,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也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渗透进家校合作中。

家校合作不仅包括学校与家长个体之间的合作,还应包括家长团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学校与家长团体之间的合作。在家长团体中,不同的家长的水平差距也很明显。首先便体现在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参与程度上,一些家长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家校合作活动,而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所以参加次数较少,还有部分家长由于距离学校较远,无法按时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

从家校合作活动的整体参与情况来看,城市家庭的参与程度远远高于农村家庭。另外,不同的家庭对家校合作的态度也不尽相同。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可程度较高,参与活动时较为积极主动;另有部分家长则在参加活动时消极、被动。分析发现,学历高的家长参与程度更高,也更倾向于与学校之间达成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二)家校合作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设计,包括家长与学校教师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另一部分内容是针对家长设计,由学校安排专门的教师,向家长传授日常的教育方法,但是传授的内容不包含或者较少包含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家校合作内容较为简单。

家校合作不仅仅包含学生教育内容方面的合作,还包括家庭教育的合作,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部分中小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很难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中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因此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训练,提升家庭其他成员的参与度。

但当前而言,家校合作的重点还是放在学校教育方面,没有注重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家校合作中虽然也有针对家长及家庭设计的内容,但由于占比较小,经常受到忽视。

(三)家校合作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在教育计划中却没有对如何开展家校合作提出详细的要求。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文规定了“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但是现实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我国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家校合作中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也就造成学校无法适当地下放教育权,家长无法参加部分教育活动或学校与家长对相关的教育活动没有引起重视等。制度的缺失导致家校合作随意性大,实施过程欠缺规范性。

当前,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完善。学校没有针对家校合作制定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导致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出现随意化、盲目化等问题。在这样低层次的机制中,学校教师与家长更多地就学生的生活学习问题进行沟通,如果仅采用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家长很难有机会接触到部分层次较高的活动。如果学校长期不更新家校合作的模式,很难解决家校合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而导致家长合作意愿低、参与性差。

四、家校合作理念下,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当前,家校合作理念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多,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也十分复杂。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特提出相关建议,以作抛砖引玉之用,以期解决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绵薄之力。

(一)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家长和学校参与家校合作的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快推动家校合作立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立法是确保家校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障。

除国家层面出台规章管理制度外,当地政府以及卫健委、教育局等部门也应制定、出台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由于各地区、学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基层中小学校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规章管理制度。在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教育内容等,以方便家长有计划地参与学校活动。在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学校可广泛吸取家长和社会的意见或建议,了解其真实的想法,确保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可以真正保障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加大培训力度

正确的家校合作理念和方式是推动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部分发达国家,有专门为中小学生家长成立的机构,如美国成立家长中心技术辅助联盟等,意在为家长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信息支持,以使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

因此,学校应该联合社会创办培训学校,专门对学校教师和家长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訓,在培训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让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并与家长建立平等、互相尊重、信任的关系,帮助家长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家长对家校合作的重视,让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向家长讲解合作方法,以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对家长进行专业的训练,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四是学校教师应明确自身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跟进。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不相同,那么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呢?首先应从教学的大方面考虑,找到学生群体的共性,并根据共性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另外,中小学生虽然在同一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但由于心理发育水平等不尽相同,结果也是天差地别。作为教师,应在制订整体学习计划的同时,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案。当大部分学生心理存在同一问题时,需要考虑的是整体心理教育辅导计划的系统性,同时当部分学生出现个别情况时,更要适当予以照顾。

综上所述,加大培训力度,培养素质优良的家校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

家长和教师都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因而家长和教师的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推动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升教师和家长的素质。

学校可以利用自己在教育资源占有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以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一批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为依托,为家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培训平台,帮助家长优化自身的心理状态,让其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家长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等,从而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本身也得到了很好的心灵净化,提升了素质。

当然,家校合作的主导除了学校,也包括教师。因而,学校应当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进修和专业培训,提升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和驾驭程度,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并在家校合作中发挥心育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建立帮助机制

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保证合作机制全面且规范,在设计家校合作的相关活动时,学校更应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活动的内容也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合作内容要定期扩展,使其不仅包含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还包括家长的心理发展内容。在合作内容上,应对合作的时间、频率、对接人员做出明确规定,预先评估合作结果,以判断合作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参照目标修改合作方案。

学校还可将家校合作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当中,定期派专门的人员到中小学生家庭中了解其家庭情况,指导学生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此外,对部分距离学校较远的家长,学校可指导家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微信、各种直播软件等,了解学生的學习情况,同时将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家长共享,帮助偏远家庭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五、结语

推动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力量,还需要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努力,从多方面采取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家校合作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61-64.

[2]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6-8.

[3]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毛军平.农村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83-84.

[5]邓林园,熊玥悦,张  玉, 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制约因素及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2):35-43.

[6]李  涛,徐廷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效能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96.

[7]余  林,苏欣宇.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19(10):8-13,33.

[8]经 靖.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J].心理月刊,2020,15(2):56.

[9]应  斌,林  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4):51-54.

[10]王蕾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01-102.

[11]徐精敏.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策略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76-77,80.

[12]吴天丽.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J].新课程,2020(4):231.

猜你喜欢
中小学校不足家校合作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