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希
摘要:学校需要采取策略性和系统性的方法来促进和预防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教给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避免不健康的行为。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并解决学业成功与促进健康的行为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班主任采用多种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
引言:
在青少年人口中,精神疾病约占疾病的三分之一,心理健康仍然是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需要在我国加以解决[1]。正如我们有责任教导年轻一代健康在营养和锻炼方面的重要性一样,我们也有责任教育我们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师们一直在帮助学生看到心理健康就像身体健康一样重要,生理健康是行为的保障,而心理健康是阳光面对世界,合理调解内心的基础[2]。而在一个集体中,班主任的责任和成就是建设我们未来的砖块和灰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肩负这一任务的主石匠。我们的目标是让教师掌握他们可以立即使用的知识,提高自尊、学校参与和自豪感,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相对滞后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合理观念,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要注重发掘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质量。但现阶段普遍存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且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只适用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已经过时
心理健康教育应包含丰富的内容,如人际关系、情感管理、意志训练等。然而,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倾向于列举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然后解释心理现象,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以便使学生具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未来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这种过时的教育内容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心理健康教育陷入被动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
我国学者在理论层面上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但在一些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相对单一的教育方法。相关研究表明,有83%的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還有一些学校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设置了较少的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正规课程建设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内容设置、课堂安排、教学形式等方面较为单一。
二、保持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
如果教师不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那么他们就很难为健康树立榜样并鼓励学生健康。班主任需要花费时间来投资自己身心的健康,涵盖诸如应对技巧、压力管理以及如何获得快乐心境等主题。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可以影响心理弹性、减轻压力和倦怠。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有关情商的策略和意识,也可以开辟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更好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具体的课程指南可以帮助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供清晰的定义。教育系统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情感和课程学习上的支持的资源,与学生合作以巩固自己的优势,评估自己在性格及心理上存在的一定缺陷。将教师定位为建立相互关系,用他们的技巧和方法支持学生的目标和梦想,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心儿童和青少年情绪健康的努力可以超越课堂,延伸到整个学校。以学校为基础的心理健康项目可以侧重于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治疗。
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有效方案:
1、促进所有儿童和青年的健康社会和情感发展,选择课程开展。
2、认识到年轻人何时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或正在经历心理健康问题。
3、确定如何在出现问题时尽早和适当地进行干预。
四、关注学生整体性
重要的是,在对师范生进行健康与发展教育时,应将“整个孩子”的整体概念作为中心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心理、身体、情感、社交和认知健康如何相互影响,不仅是帮助学生解决在学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而且在理解它们如何影响教室的学习和功能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帮助教师扩展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它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其他方面,将是这方面的关键。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随着儿童和青年的成长,健康的各个方面也都应如此,它们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真空发展的。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五、将重点扩大到预防和促进
从基于优势的健康促进和预防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制定和实施严格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必须注意的是,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精神障碍的缺乏,而是个人能够有效应对压力的幸福状态。当一个人能够有效地应对变化,与他人建立和维持重要的关系,能够管理情绪,承认思想并有效地进行交流时,就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
此外,帮助我们的学生学习有关促进和预防心理健康和福祉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有益于每个人的健康,而且在个人和集体方面,预防和促进工作可以大大节省资源,使其不必再用于昂贵的干预措施。
六、结束语
总之,作为国家未来的支柱,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虽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仍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而不是注重大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提高对不良心理的抵抗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维庚.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好家长,2017,0(38):61-61.
[2]王花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神州印象,2018(3):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