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传统文化,创新古诗词教学

2020-08-16 13:44卢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卢辉

[摘   要]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体现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让中职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汲取诗词中所蕴含的力量。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结合传统音乐、文学典故、传统绘画和传统价值观等,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意象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職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4-0094-0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来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后世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情感追求。让学生亲近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热爱古诗词,从古诗词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目前看来,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到职校学习就是为了学好技能,保证将来在踏上社会时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此,语文学习并不重要,学习陈旧的古诗词更不重要。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还是以知识点的讲解为主。死记硬背和“填鸭式”讲解极大破坏了古诗词的美感,让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十分枯燥无趣。中职语文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笔者认为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一、结合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探寻古诗词的音韵美

中华民族喜爱音乐。从原始社会的骨哨到春秋时期的编钟,从盛唐的琵琶到明清的二胡,各类乐器可谓层出不穷。孔子被韶乐所迷以致“三月不知肉味”,少年王维的一曲《郁轮袍》难掩风流。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的探索和追求。受音乐的影响,诗人创作的古诗词大多具有独特的音韵之美。学习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大多喜欢音乐。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古风类歌曲如《阳关调》《清明雨上》等被学生所追捧。配乐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词的情感。2018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诗词传唱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经典传唱人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演绎古诗词,令人耳目一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低唱呢喃中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感受其婉约之美;在放声高歌中探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亲近古诗词,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二、结合文学典故,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意象美

诗歌意象是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意象,才能欣赏诗词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进程中,许多物象被诗人赋予了情感而拥有了特定的内涵。教师在解读古诗词中的意象时可结合相关的文学典故。笔者曾经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听了《折杨柳》这首曲子,就会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要想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柳”这个特定意象所表达的内涵。因柳和“留”谐音,因此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传统。“折柳送别”在唐朝时十分流行。唐都长安的灞桥,是当时人们送别亲友的必经之地。灞桥因两岸柳树众多,所以成为唐人“折柳送别”最著名的地方。“灞桥折柳”的典故由此而来。又如在教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鸿雁这个意象有相思的意思?”笔者就讲了苏武的典故。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其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所以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人们就用“鸿雁”这个意象指代书信,寄托相思之意。教师通过讲解丰富多彩、富有历史文化意蕴的典故,不仅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结合传统绘画,启发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

诗歌意境是诗歌所描述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词意境相对于意象来说更加抽象。赏析诗词的意境需要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但是中职学生的文化功底相对较差,加之生活经历的匮乏,他们很难在诗词学习中展开审美想象。例如,王维在其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中营造了清幽淡雅的意境,但是学生很难想象清幽淡雅是什么样的。部分教师认为引导学生赏析诗词意境最直接的做法是直观展示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使用了大量的视频和图画。这种做法虽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但是很难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破坏了古诗词的美感。古诗词是凝练的艺术。在传统文化中有“诗画一体”的观念。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实很多古诗词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透过这些优美的画卷,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传统的绘画富有生气,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展示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境。这样做既能使学生对诗词意境有直观的了解,又能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感染。

四、结合传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

古诗词最大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古诗词的情感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诗人、表现对象和读者。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要领悟诗人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汲取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古诗词传达着古代文人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力行进于仁”所传达的知行观念、“先天下之忧而忧”所包含的家国情怀等都属于我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些传统价值观,就不能深入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李白在《将进酒》中所抒发的激愤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儒家文化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以及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所包含的意蕴。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李白作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却报国无门而只能寄情于酒的愤懑。诗是诗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外化。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传统价值观,以走进诗人的精神家园,体会古诗词的情感之美。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力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孕育匠心,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工匠”。

[   参   考   文   献   ]

[1]  苏俊祎.浅论古典诗词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6(2):30-31.

[2]  张文华,李娟.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鸿雁情结探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1-22.

[3]  朱丽敏.古诗词教学之“入境”探蹊[J].语文建设,2017(36):18-20.

[4]  狄得禧.多面入手 循序渐进:浅谈古诗词思想内容的把握[J].教育革新,2011(11):41-4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