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虹丽
[摘 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当下实现高中生物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生活化教学理论,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这一理论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展开自主探究,将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其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促进高中生物教育的有序实施。
[关键词]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4-0068-02
一直以来,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就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而教学生活化更是课程改革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知识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在生活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生活中积累知识。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時候,能够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生活经验,逐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通过日常生活为生物教学注入更多生机,促进生物课堂的实用化、生活化,使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得以增强,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保驾护航。那么,教师该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有效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中,实现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呢?接下来,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探讨。
一、借助生活中的热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利用社会热点、新闻热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然开始关注一些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作为教师,应利用这一契机,将正在发生的问题和生物相关知识进行结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进化》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入了“超级细菌”这一社会热点,用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然后与他们一同对“超级细菌”的形成原因展开分析。学生通过分析探讨了解到,原始普通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既有遗传又有变异,若对抗生素长时间地滥用,则可能使变异的某种普通细菌出现抗药性,进而产生超级细菌。实际上,超级细菌就是从原始普通细菌变异而来的,我由此引导学生对进化的内容展开分析总结。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新闻热点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对全球社会的时事有更多关注,还有助于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调动其情感。
二、通过生活中的类比,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教学《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一课的时候,我把和能量有关的几种物质都进行了对比,并联系他们的功能,以能量物质在生物体内被利用的顺序为主线,以食物在人体内的流程为线索,进而将各个知识点密切相连,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如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开销一般,需要用到手中的零花钱,因此,可将手中的零花钱比作ATP。当花完零花钱的时候,要回家再取些,也就是细胞将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一些能量用作ATP的合成,所以,可将“家中的零花钱”比作葡萄糖。在用完了“家中的零花钱”之后,要想维持正常开销,就需要用“活期存款卡”去银行取些钱放在家中,即通过摄食消化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或是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之中,从而血糖被细胞所吸收并氧化分解。因此,可将淀粉、糖原比作“活期存款”,而将“定期存款”比作脂肪。若“活期存款”“家中零花钱”都较为充足,就会以定期的形式将过多的“家中零花钱”储存起来,将之变为“银行定期存款”,故此,摄食的血糖过高、淀粉过多,就会转为脂肪。通常家庭是不会轻易动用定期存款的,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动用“定期存款”(消耗脂肪)呢?哪位同学能够将人体细胞利用能量物质的先后顺序说出来?如何解释减肥困、难吃胖容易的现象?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很容易就让学生通过功能联系起这些物质,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顺利解决问题。
三、巧用信息技术,促进生活化课堂完善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并已经广泛运用到各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将信息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多媒体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生活化课堂。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都忽略了生活化的例子,更习惯于直接讲解,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较少有机会主动探究和应用,只能被动接受。通过利用多媒体引入生活化案例,能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使学生用主动学习替代被动学习,改变学习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成效。
例如,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一些相关的生活化问题,比如,“平时你是怎样喝水的,是等到口渴才喝水还是定时定量喝水?”并通过多媒体对问题进行呈现,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开探讨、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提供适机指导,并告知学生“人感到口渴时表明身体已然缺水,这会影响到身体机能,所以,为了保证人体正常的水循环,平时在生活中要保持定量定时喝水的习惯”。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之前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水是人体内的主要成分之一”等重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为之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四、实验材料生活化,进一步丰富实验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确保实验教学有序开展的关键,就是实验材料。传统的生物实验都是选用教材中指定的材料作为实验材料,这些材料较易观察、方便制取,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在生活化课堂中,教师可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更为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不必局限于教材中的指定材料。
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材给出了鸡蛋清、花生及苹果汁等实验材料。教师开展这个实验的时候,一些学生想要检测自身感兴趣的食物,但这种行为在传统课堂上不被允许。在生活化课堂上,教师在实验教学前可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用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性地研究自身感兴趣的食物,使生物实验的内容得以丰富。比如,有位学生对牛油果中是否有脂肪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在进行实验时准备了一个牛油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对牛油果中的成分感到好奇,营造出较为良好的实验氛围。
五、精心设计问题,创设生活化教学疑问
陶行知先生曾讲过:“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设计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构建起生活化的生物课堂,就须对问题精心设计,进行生活化教学疑问的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请举例说明合理营养是什么?你有做到营养合理吗?需要改善的方面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食品是你爱吃的?口渴只喝碳酸饮料可以吗?你有不吃早餐、挑食、偏食的情况吗?你有减肥经历吗?我们的哪些活动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呢?这些问题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将问题寓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之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从生活到知识、从知识到生活的循环过程中,实现学习水平的提升。
六、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生活化作业
需要承认的是,考试分数依旧是当前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教师平时除了要布置传统的试题作业来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还应融入一些生活实践,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如果教材的理论归纳未能结合生活实践,那么无疑是十分空洞的。因此,应适当指导学生参与一些课外调查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程度等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完成《人体内主要的有机物》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如下作业的布置:周末在家时研究家中的食物,并利用网络资源对这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根据脂肪、蛋白质、糖类含量进行分类。到了下节课时,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家庭成员的实际身体情况,合理设计一个营养计划。通过此类作业,既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又提醒学生对家长的健康多加关心,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得以培养。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来源于生活中时常可见的现象,想要实现生物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就需要教师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巧妙利用,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教材内容,找出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有助于学生接受消化的课程内容,进而和学生一同探索生物学的奥妙,感受生物学科具有的独特魅力,增加教学的成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秋影.高中生物教學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2):90-91.
[2] 周培培.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8(12):59-60.
[3] 何剑.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和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2):18-20.
(责任编辑 黄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