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

2020-08-15 07:40王亮何颖芝韦祁梁丹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下肢血细胞免疫性

王亮何颖芝韦祁梁丹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科;510280 广州 2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510515 广州 3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是一种与EB病毒相关的侵袭性淋巴瘤,多数患者就诊时为早期,常见于鼻腔等上呼吸道及消化道部位[1]。少数患者初诊时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此类患者预后极差。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及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可伴有免疫系统紊乱,表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或类似自身免疫病的症状[2-3],但ENKTCL罕见类似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为主要首发表现的ENKTCL,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ENKTCL免疫相关合并症的认识,在不明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中,拓宽思路,尽早明确诊断。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2019年1月23日因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瘀点、瘀斑,口腔牙龈出血,左下肢肿痛,就诊当地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5.89×109/L,血红蛋白121 g/L,血小板 6×109/L,2018年体检血常规未见异常。2019年1月26日转诊珠江医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双下肢散在瘀点瘀斑,左侧大腿增粗、皮温稍高、轻度压痛,考虑血肿。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3.60×109/L,血红蛋白 89 g/L,血小板 3×109/L;乳酸脱氢酶743.1 IU/L,肝肾功能及血脂相关指标均未见异常;自身抗体谱及血管炎症相关指标均为阴性;凝血功能未见异常,纤维蛋白原2.6 g/L;贫血组套未见异常;铁蛋白214 ng/mL,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均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全片共见巨核细胞251个,分类200个,其中幼巨核细胞84个、颗粒巨核细胞114个、产板巨核细胞2个,考虑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图1A)。腹部彩超未见异常。初步考虑患者存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obocytopenia,ITP),不除外原发性 ITP,同时伴左下肢血肿。次日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 mg d1~4;1月30日间断发热,最高体温为38.7℃,胸部X片提示双肺炎症。下肢彩超示:左大腿肿胀处皮下组织增厚并组织间隙积液,符合蜂窝织炎声像表现,双下肢动静脉未见血栓形成。皮肤科会诊考虑局部丹毒可能;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每8 h一次),体温无明显改善;改用美罗培南1 g(每8 h一次),万古霉素1 g(每 12 h一次),卡泊芬净 50 mg(每日一次),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1月31日加用免疫球蛋白15 g d1~3,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2月10日行胸部CT检查示:两肺多发片状磨玻璃影及多发结节状、肿块状阴影,考虑炎症。调整抗生素为替加环素50 mg(每12 h一次)+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每8 h一次)+伏立康唑200 mg(每12 h一次)。症状无明显改善,同时出现咳嗽咳痰。2月21日行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示:见部分炎性坏死组织,未见有形组织成分。实验室检查示:铁蛋白3 259.60 ng/mL;NK细胞比例下降;EBV-DNA拷贝数为1.6×105/mL。复查骨髓细胞学示:骨髓增生轻度活跃,可见幼稚淋巴细胞占1%,形状不规则;浆网细胞易见,可见个别噬血现象(图1B)。综合考虑不除外NK/T细胞淋巴瘤伴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PET-CT检查示:双上臂、胸腹壁、双侧臀部(图1C)和双下肢皮下及肌肉(图1D)见多发结节状、斑片状、条状和块状异常浓聚影,SUVmax为11.7,SUVave为4.2;双肺内见多发斑片状和类结节状阴影,代谢不同程度增高,考虑为淋巴瘤侵犯双肺(图1E);全身骨髓放射性分布弥漫性增高,考虑为淋巴瘤浸润可能。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同时出现进行性贫血伴有重度呼吸衰竭,转入ICU后行右颈部及左侧大腿皮肤及肌肉活检,病理检查示:右侧颈部肌肉、左侧大腿内侧肌肉及皮肤组织中见大量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局部可见大量坏死及出血;免疫组化检查示:CD3(浆+)、CD4(-)、CD8(-)、CD5(-)、CD56(++)、Ki67(+,约 70%)、P53(+,约 80%,突变型)、Pax-5(-)、CD20(-)、TIA-1(+)、GZB(+)、EBER(+);考虑为ENKTCL,累及皮肤及骨骼肌,骨骼肌组织溶解性坏死。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示:直接Coombs试验(2+),间接Coombs试验(-)。3月7日采用P-GemOX方案(培门冬酶2 500 IU/m2,吉西他滨1 g/m2,奥沙利铂100 mg/m2,d1)化疗,同时加强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精神状况一度好转,双下肢肿痛消退,但体温下降不明显,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3月12日死亡。

图1 骨髓涂片及PET-CT检查结果Fig.1 The bone marrow smears and PET-CT scan imaging

2 讨论

ENKTCL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EBV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多数患者因鼻腔病变导致鼻塞或鼻部外形改变得以早期确诊。仅少数患者初诊时以噬血细胞综合征表现为主,因此此类患者难以早期诊断,确诊时往往已为晚期,预后极差。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身体多部位瘀斑及出血,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进一步行骨髓涂片及流式细胞学检查未见明显恶性肿瘤细胞浸润,且无发热、脾大、吞噬血细胞现象,初步诊断为ITP,给予地塞米松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血小板计数恢复,但反复高热,抗感染效果不佳,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因此,临床上针对此类年轻女性患者,首先需除外原发性ITP。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如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常见[2-3]。而淋巴瘤患者伴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⑴淋巴瘤细胞浸润骨髓导致造血障碍;⑵伴噬血细胞综合征导致血小板被吞噬破坏;⑶免疫紊乱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但目前未见以ITP为首发表现的ENKTCL报道。本例患者经PET-CT检查见多发结外鼻外病变受累,以全身多发骨骼肌、肺部广泛浸润为著,最终确诊为ENKTCL。同时患者后续出现进行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可见ENKTCL患者可能伴ITP。因此,临床上对ITP鉴别诊断时,应拓宽思路,积极完善影像学检查,除外恶性肿瘤的可能。同时建议将EB病毒筛查作为常规,若EBV-DNA为阳性,则需高度警惕ENKTCL的可能。

本例患者最终根据皮肤肌肉组织活检病理得以确诊,其中肺部穿刺活检可见大量坏死及出血坏死组织而难以确诊。ENKTCL病理上常表现为嗜血管性,多伴血管破坏和组织坏死,可疑情况下需多次、多部位活检,结合免疫组化 CD3(浆+)、CD56(+)、TIA-1(+)、GZB(+)及 EBER(+)可确诊 ENKTCL[1]。多数淋巴瘤对激素敏感,应用激素后数天肿瘤即可缩小甚至消失,因此在病理活检前应避免应用激素。本例患者前期因治疗ITP,活检前应用了大量激素,因此可能进一步影响病理诊断。

既往研究表明,晚期ENKTCL对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效果不理想[4],易表现为原发或继发耐药;尤其伴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晚期ENKTCL预后极差[5],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方案不能显著改善预后,亟需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本例患者确诊为ENKTCL且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给予P-GemOX(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同时加强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但疾病迅速进展,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近年来,研究表明ENKTCL患者高表达PD-L1[6],因此靶向PD-1/PD-L1的免疫治疗对复发难治ENKTCL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7]。LIU等[8]研究亦报道纳武单抗(PD-1单抗)单药治疗复发/难治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可取得良好效果,但能否将PD-1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联合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来进一步改善伴噬血细胞综合征ENKTCL患者预后,有待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综上,ENKTCL患者可伴有免疫紊乱所致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对此类隐匿表现的患者应尽早寻找原发灶的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对于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晚期ENKTCL患者,或可尝试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免疫治疗联合方案。

猜你喜欢
双下肢血细胞免疫性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