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

2020-08-14 23:56戴金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中学生培养

戴金城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本文阐述了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课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砺中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中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正面情感,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涵养真、善、美,培养中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中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等重要方法来达到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   如何   培养   中学生   核心素养

教育部早在1989年发布的《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年——2000年)中就明确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这说明了音乐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了“要培养人的全面发展,那不能离开音乐教学的作用。”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音乐影响的独特性是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那么,音乐的教学是否有作用呢?音乐是人类古老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一直以来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的需求,陶熏着人的高尚情操。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当他被音乐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就感叹说“尽羡矣,有尽善也。”在这里孔子揭示了音乐的道德作用。作為大教育家的孔子,他所设的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中,“乐”排在第二位的,足以见音乐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十分强调礼乐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礼记·乐记》曰:“礼节民心,乐和民性……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这体现了音乐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未来建设者的综合素质体现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德和美都很明显都能在音乐教学中培养的,这样就更能体现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了。

以上论述了在全面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音乐课是其它任何科目代替不了的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本文阐述了音乐课是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课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砺中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中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正面情感,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涵养真、善、美,培养中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中学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等重要方法来达到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

一、利用音乐课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音乐课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充分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本身就具有不一般艺术性,我们要善于挖掘音乐课中的活泼成分,让中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去,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互动交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还要充分调动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的表现自己潜能和张扬自己的个性,让中学生通过在探寻、思考、参与、感悟的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了解丰富灿烂的音乐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磨砺坚强意志,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正面情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历史内涵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文学、戏剧、舞蹈、绘画、地理、哲学、政治以及生活,民族等是密不可分的,如此丰富的人类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藏。从民族音乐来看,音乐与民族发展的各个阶段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翻开历史的画册,世界有五大洲,四大洋。地理复杂,民族多样,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音乐:“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比如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我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学记载的历史近4000年,中华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远古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音乐不断发展,形成了以中原华夏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而且民族的文化交融,互相竞争,共而衍生与发展。我国传统音乐大致分为四部分构成。(即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四部分。)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知识,在音乐欣赏的活动中能满足中学生在其它领域的知识所不能代替的需要的同时,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进而激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爱国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多次的正面情绪感受后,其心灵中达到与音乐作品中的美好情感的共鸣,自觉的树立远大理想,确定正确的努力方向,树立美好的学习榜样,学生便会全力以赴,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以便达到预定的目标。汤姆金斯说:“情感具有‘放大内驱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在音乐课中,由于调动了中学生的情感,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意志力,更加增强了中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音乐学习中,让学生知道并感受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自己有坚强意志力,自己才会变得强大,才会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这样,学生才会感觉自己每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像饥渴者一样吸取着知识的养料,每天计算着对知识的收获,才会自觉的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每天因为过得充实,才会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正面,拒绝冷漠,具有健康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培养身心健康的中学生,从而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习音乐家或者作品中主人翁的优秀品格,激励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磨砺坚强意志,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自觉的培养学习兴趣,积累知识,陶冶高尚情操,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由于音乐作品是经过艺术家艺术加工的,这些音乐作品的内容非常丰富,主题鲜明,既能表现生活,又能反映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不少的音乐家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表达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奋勇向上的精神,感动了学生、激励了学生、让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精忠报国的远大理想。例如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音乐作品以战斗的风格和大众化的形式,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开展抗日战争,挽救祖国,拯救民族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这些歌曲在当时为振奋民族的抗日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产生了无可估量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些音乐家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的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精神深深感动了学生,学生受到这些音乐作品思想、内容、精神和音乐家高尚人格的感染后,便会对人生的方向起到启迪性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推动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并向着正确的方向奋斗,为达到目标,中学生内心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朝着指引的正确的方向迈进,在学习过程中,音乐课堂通过歌曲自身的魄力影响,在中学生心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我要学习的念头,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目标也自然而然的树立了,有了前进的方向,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的积累知识财富,知识面广了,评价事物也全面了,客观了,从而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涵养自己的具有良好品格,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正面情感,使中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二、音乐教学中使中学生涵养真、善、美,培养了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塑造中学生学生的健康人格

中学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黄金时期,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自觉的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有利于他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运用健康音乐作品的教学能启发学生、教育学生,通过知、情、意各活动转化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古人把懂音乐的人称为“君子”,因为良好的、正确的音乐教育能培养出一个人的真诚和善良,而这种良好的品质来源于人们对音乐的正确的情感体验。真、善、美是音乐的特点,也是人们在音乐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尚书》中有反映人们“击石挝石,百兽率舞”的场面,古人认为,“乐”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乐记·乐论》中记载了先王们十分注意运用音乐来对人们施加影响。王光祈说:“这种国乐的责任,就在将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表现出来。”例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及他在《普遍的音乐》一文说到的“音乐应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都可以知道音乐家的思想与作品的内容是统一的,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主题;这些音乐家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的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精神都深深感动着中学生,激励着中学生,中学生受到这些音乐作品思想、内容、精神和音乐家本身高尚人格的感染后,便会对人生的价值观进行探索、思考,就会推动学生对美好的理想信念的追求,并向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奋斗,为达到目标,促使学生便在其内心产生无穷的动力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使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品格和高尚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形成了核心素养。

在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当中就曾论述了音乐对教化、转变人的健康人格作用。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记》说“乐者,德之华也。”柏拉图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些都说明了音乐对于人的熏陶和教化作用。当我们欣赏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等音乐作品时,都被音乐作品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的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所感染、在音乐作品中描绘了将士与风浪搏战的动人画面,描绘了人民团结一致、勇敢奋战,万众一心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音乐作品像战斗的号角鼓励着千千万万人民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插敌人心脏的英勇行为难道不令我们为之感动吗?当我们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时,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并引用贝多芬的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告诉学生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勇敢精神;我们欣赏这首乐曲后难道能不被这种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吗?这些都反映了音乐本身以及音乐教学有激发人前进的动力,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涵养真、善、美,培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不但给学生较高的艺术享受,更能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塑造学生的高尚健康人格,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在音乐课的欣赏和感受中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体现了孔子对音乐的认识以及音乐的思想性,对音乐的评价。如《黄河大合唱》、《我爱你,中国》等音乐作品无不存在美的思想在里面,因为音乐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深层加工把艺术性、思想性融入到作品当中的。凡是美的事物,都有某种价值,这种价值或表现在物质精神价值上,或虽不能表现在物质,却必然表现在精神价值上。美是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能调节人的感情、情理,对人精神有益并具有价值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形象。相反,虽具有形象性,对人类(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62页)的物质上或有用,但精神上却无益有害的事物和形象,这就是丑的。而音乐的艺术美是音乐艺术作品通过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因为通过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和作品崇高思想和精神感染了学生。如欣赏《刘胡兰》这部歌剧时,刘胡兰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鼓舞着学生。本歌剧塑造了英雄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光辉形象,以形象的美来感染学生,唤醒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与作品的美达到共鸣,树立正确的、美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深刻地反映了真、善、美与假、恶、丑;让中学生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音乐教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工具,感染中学生的情绪,形成美好的情感,能以潜移默化作用,陶冶中学生高尚情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音乐让中学生有充实、愉快,轻松,美妙的感觉,能调节中学生的心情,陶冶中学生的高尚情操,磨砺中学生的意志,张扬了中学生的个性,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本人非常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歌曲《我的中国心》、《大侠霍元甲》中让中学生感受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激发中学生高尚脱俗的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的素养,更好的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上的几个方面都可以说明音乐课有着自己的独特性,通过音乐教学把生动的典型艺术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重现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革命家、思想家和科学家等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反映了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利益的积极思想、内容、精神,通过这些正能量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感动学生,使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砺中学生坚强意志,培养中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正面情感,拒绝冷漠,让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涵养中学生的真、善、美,反对加、丑、恶,培养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養。

【参考文献】

[1]左璜.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R]. 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6月.

[2]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

[3]藏一冰.中国音乐史[M].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0,44,214,236.

[4]王耀华.世界音乐概论[M].世界民族出版社.58.

[5]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00.

[6]音乐欣赏[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8.9:421.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中学生培养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