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胜娣
【摘要】作为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美德、精神的人文学科,语文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素养与品德的重任,也是感恩教育开展的主阵地。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实际教学需求,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高效感恩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观念和正直、感恩的美好品德。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上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为了助力课堂教学发展与学生思维培养,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相关理论研究,深挖感恩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必要性,并针对实践教育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挖掘高效开展语文课堂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学转型,构建完善教育框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感恩教育 渗透方式
0.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培养知识技能,更需要培养综合素质与思想品德,当前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教育者应当运用一定方法,促使学生在教育中学会感恩,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乐观以待社会、建立和谐关系、促进健康成长与发展。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价值趋向
感恩指的是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或感受到别人的善意之后给予的正向的感激与回馈,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经济飞速发展环境下,父辈们或经历了艰苦的创业、或经历了辛劳的打拼,才能成就如今学生们的优渥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处于丰衣足食的生活条件下,受到社会各界、学校与家庭等的关心与爱护,很容易将优渥的生活视为一种理所应当,面对外部对于自身的有求必应,小学生很容易在过多的关注、过度的溺爱中形成不良习惯,又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就更易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缺乏感恩意识等心理。在现实教学中可以发现,小学生受到溺爱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认知常态,学生受不了挫折,也难以形成对外部的感恩之心,受到一点误会或挫折就很容易走极端。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语文教材文本中的感恩情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渗透感恩教育纠正学生思想错误,促进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2.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及成因分析
2.1 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小学生受其年龄等因素影响,其生活主要由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构成,家庭观念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渠道,在家庭中长辈如果对于学生思想观念教育不当,学生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视之为理所应当,就很容易造成感恩意识的欠缺,也影响课堂感恩教育的渗透。
2.2 校园及教师教学理念不当影响学生形成感恩思维
在社会与家庭影响下,校园及教师也很容易进入感恩教育的误区,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部分教师唯成绩论,以学业成绩为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指标,难以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忽略了感恩教育,对学生的引导性较低,不利于学生形成感恩思维。
3.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感恩教育的方法及策略分析
3.1 结合教材及相关文本资源,促使学生形成感恩意识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再结合丰富的教材文本资源,为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形成感恩意识,将美好的思想品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产生精神共鸣。如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魅力,感恩自然风情的《黄山奇石》、《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渲染景色、展现自然资源多样性与丰富性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欣赏与赞叹,感受自然之美。又如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父母艰辛、父母对子女无私关爱的《妈妈的账单》和《地震中的父与子》、《可贵的沉默》等,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产生感恩意识。
3.2 结合多元化教学理念及方法,开展沉浸式感恩教育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结合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进行深度思考、开展生活实践等,帮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如学习课文《千年圆梦在今朝》时,可以让学生大声诵读,感受其中的激情与豪迈,产生感恩之心、爱国之情。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蓝色的树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生活中与同学、朋友相处的趣事,引发学生的生活感悟,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情感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己的见解,让感恩教育水到渠成。
3.3 结合丰富的信息科技资源,构建课堂内外感恩教育框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小学语文课程带来了更多豐富的资源,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更多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文本变得更加直观与具象,如学习《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纪录片《钟南山》片段,结合新冠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志愿者们等的无私奉献,强化学生爱国意识,感恩祖国繁荣伟大。还可以在学习《秦兵马俑》时结合电视节目、影像资料等展示兵马俑的挖掘、修复历史,直观感受兵马俑的伟大之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带入真情实感,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之情与感恩情怀。在视觉与听觉等的冲击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产生的情感波动也会更加强烈,深化学生对于感恩之情的理解。
4.结语
语文学科开展感恩教育具有先天的德育优势及人文优势,在语文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敦促学生通过恰当的方法与情境自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感恩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教师也应当紧跟教育政策及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感恩教育的教学方法,让感恩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部分,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与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金钗,朱成华.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7,(07).
[2]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
[3]董荣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9).
[4]余杰.试论语文学科育德的四大特征[J].新课程学习(中),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