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2020-08-14 10:13康丽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表现高校辅导员

康丽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直接管理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现今辅导员扮演了越来越多的角色,承担着更广更重的责任,当有限的精力与无限的责任产生矛盾时,就会使他们产生高度的紧张和焦虑。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调适,就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热情,导致他们对工作的成就感降低,对学生的关爱与宽容度下降,从而形成职业倦怠。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

辅导员一职本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品质的,而实际上,现今绝大多数辅导员已经被迫丢掉了“思想政治”四个字,变成了以处理学生事务为主的“全职保姆”或“机动部队”,职责越来越多,管理范围越来越广,他们不仅要做好辅导员的本职工作,还要兼任教学、人事、行政、党团、工会等部门事务,也因此他们被认为是缺少专业性、人人都能胜任的“勤杂工”。许多辅导员常常感叹不是自己不想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是身不由己,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而工作总也做不完,忙完一项忙下一项,有时候连停下来思考和总结的时间都没有,吃饭都觉得浪费时间。高校辅导员的这種重业务、轻德育局面的形成,已经偏离了思政工作的方向,呈现本末倒置的状态。同时,繁重的工作给辅导员带来巨大的职业压力,付出与回报的巨大差距使他们屡感挫败,工作常常力不从心,出现职业倦怠感。具体表现如下:

一、职业压力大

“学生事无大小,事事是责任”,辅导员工作往往事无巨细,只要是和学生沾边的事,辅导员都要做、都要管。从思政教育到学业规划,从安全问题到班团建设,从信息传达到奖助勤贷等,繁重的“保姆式”工作,使辅导员不得不全天候24小时开机,成为低头的“手机恐惧症”患者。尤其当学生中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时,如学生突发疾病、打架斗殴、酗酒、失踪失联等,辅导员常会出现非常紧张的应激性情绪。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大多部门都可以随时随地因学生事务“召唤”辅导员,安排各种工作并限期完成,这种工作完成度的快速、高效、零失误,时刻让高校辅导员体验着特殊的压力。又因为现今绝大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对学生格外重视,且他们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辅导员要想将本职工作做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长时间繁琐而高压的工作使辅导员时刻处于紧张忙碌状态,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持续的精神疲劳导致不少辅导员出现了较强的职业倦怠感,萌生转岗甚至辞职、跳槽的想法。

二、身心健康下降

许多研究表明目前人类的疾病中有75%与压力有关,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辅导员很容易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当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经常出现疲劳感,并伴有一些不适症状:如时不时的情绪低落,易生闷气;记忆力减退,年纪轻轻就健忘;间歇性头晕或耳鸣;食欲差,睡眠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开会中途累到瞌睡;思维反应慢、脑子转不过来,工作没有思路、效率低;付出与回报差距太大,易产生消极情绪和挫败感,缺乏工作乐趣。久而久之,工作和生活质量都有所下降。

一般来说,每学年的第一学期都是最忙的,日常查课查寝、信息传达、奖助评定、谈心谈话、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任务细、重、杂。持续地早出晚归,身体实在吃不消,超过40%的辅导员觉得工作把自己的精力都榨干了,工作一整天后,常常觉得筋疲力尽,甚至对工作感到了厌倦。

三、人际关系紧张

辅导员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工作,更为关键的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领导、 与同事间的关系。当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压力比较大时,与人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急躁、烦闷、易怒等不良情绪,容易与人发生争执或将不良的负面情绪感染给他人,影响和学生、和周围同事的和谐相处,人际沟通不畅。尤其当辅导员被繁杂事务缠身,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如果遇到学生来咨询一些强调过多次的问题,或已过实效的事,或学生态度不好,辅导员无意间表现出的态度与语气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双方不快,气氛变紧张。职业压力较大,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时,看待问题容易偏执、情绪化,从而与同事产生纠纷,与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觉得自己的人缘不够好,难以与人融洽相处,牢骚较多,容忍度低,时间一长会导致孤独感加重,影响工作。

四、工作满意度低

工作满意度影响着个体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关系着是否有离职倾向等。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压力成反比,职业压力越大,工作满意度越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有限,面临着分流和转岗的压力。辅导员因工作繁琐,在职称评定时与专职教师相比,缺乏足够的优势,尤其对于30岁左右的辅导员来说,职称评到讲师已面临着瓶颈,加上本身工作年限不长,工资水平较低。这种相对稳定的低收入与购房、结婚、照顾孩子的高支出之差,使处于而立之年的辅导员们压力巨大,付出和回报之间的较大差距也引发了辅导员的心理挫败感。

高校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考核过程中未兼顾辅导员的劳动数量、质量和效率,思政教育成果见效慢,学生不理解、不配合、不认可等现状,导致辅导员出现沮丧挫败情绪,缺乏职业归属感、成就感和认同感,对职业发展悲观失望,自我效能感降低。

五、离职倾向凸显

辅导员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逃避甚至厌倦工作,对工作常抱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有的会产生离职的念头。一半以上的辅导员在机会成熟时,会离开此工作岗位。为了寻找出路,多数辅导员想到了通过升学、转岗、跳槽和辞职等方式改变现状,很少有人真正愿意为辅导员事业奋斗终身。大部分女性在面对工作和家庭时,会更倾向于照顾家庭,所以当工作压力增大时,会凸显她们的离职倾向。其次,如前所述,30岁左右的辅导员大部分刚刚成家,有的刚有孩子,需要的时间、精力及经济收入都较多,而辅导员的低待遇难以满足其现实需求。与此同时,踏入社会的同班同学甚或是自己曾经带过的学生的高收入又刺激着他们,他们干着实际上并无地位的工作、拿着不甚丰厚的工资、想着看不到未来的前途,焦虑心理进一步严重,离职成为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施林峰.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

[2] 秦黔.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刍议[J].信息周刊,2019(12).

[3] 章筱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8(14).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表现高校辅导员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