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育蓝领精英的研究

2020-08-14 01:42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蓝领双元制精英

侯 涛

(焦作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在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下,改革当代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将“努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作为时代发展内容, 这是因为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能型、专业型、应用型、综合型“蓝领精英”的重要任务。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教学质量、办学目标,不单直接影响到人才的专业水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有关行业发展的方向。“双元制”的出现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所谓“双元制”,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实施培训计划。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培训和技能训练。“双元制”发展模式要求学校以企业的现实需求为重点,这和国家目前提倡的以就业为向导、以服务为宗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育蓝领精英对国内目前就业市场而言,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1. 职业教育现状

作为“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计划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目标,就是到2025年,国内制造业列入世界百强排名之内,创新力获得明显的提高,在制造业发展系数上需接近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水准。为了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就需要国内职业院校向国家提供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同时,也要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具体的发展目标,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

现阶段,国内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依然还是以高职高专培养为主,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出身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一些生产加工的低端劳力工作。伴随制造业的更新换代,新一代蓝领工人要求会看图纸、懂操作、能管理,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与先进设备,他们已经超越了传统认知上的劳动工人,其技能、眼界、抱负越来越朝着精英靠近。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空间也要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教学主体转变为学校、企业和行业领域的多重参加,实现工学衔接。以学校为主阵地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发展要求。

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职业教育逐步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忧的是职业院校并没有形成其自身的蓝领精英优势。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引入“双元制”蓝领人才的教育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校企共赢的办学模式,是我国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制度后,提高蓝领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提出关于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育蓝领精英的研究。通过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使职业院校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受教育者的情怀培养,塑造受教育者的“工匠精神”,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受教育者成才、成功;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摸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建立专业知识、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均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升级

“中国制造2025”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表现出多样性、高端化和创新性等一系列特征。因此,职业院校要想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下完成行业的跳跃式发展,就必须努力使人才培养目标升级。转变人才培养方向,首先需对创新型人才重点培养[1]。由于现代信息传媒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在制造行业内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制造业的技术和业态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创新变革,并在一定意义上扭转了世界制造行业面临的发展颓势和整体格局,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技术研发、经济投入以及创新力度[2]。因此,创新实际上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场变革,其具体表征见图1。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范围在制造行业内的技术创新趋势,“中国制造2025”也将创新这一发展要务列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内容,目前的科技化制造、智能化制造以及网络信息化制造均和技术改革有着紧密关系。创新能力较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性较高,缺少本国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与品牌,也是中国现代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3]。

图1 创新表征示意图

创新的来源掌握在创新型人才手中,职业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主动积极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重点是加强学校的教学实践部分,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塑造,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必须及时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单要加强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具体包含丰富的专业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等。

3. 加强职业情怀培养

职业情怀指的是个体需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拥有发自内心的、丰沛的情感,同时保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怀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职业教育除了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还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怀[4]。在上课、实习和实践过程中,需要时刻引导学生以行业内的优秀者为榜样,学习他们认真细致、热爱工作、执着坚韧、精益求精的职业情操。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地对本职工作拥有强烈的感情,才可以对自己工作的内在本质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才会热爱自己的职业以及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突出的职业精神,才会执着于本职工作,坚持创新和完善,研发出行业精品。职业教育不可以一味地追求专业技能比赛、奖金和市场就业率,而忽视学生工作情怀的培养,否则学生在毕业以后很难发自内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奋斗中,更别说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了,而这些正是现代企业在选取精英人才时所看重的品质。“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在就职者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热爱本职工作、专注本职工作的人势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毕业生良好的社会声誉能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4. 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教育,按照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身份”,采取多元培养、多元育人、多元管理等手段,根据实际培养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发展共性和个性,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模式,和企业一同制定适合校企合作的岗前培训、学徒工训练、岗位培训等[5]。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管理上,学生在产业文明、职业文化、职业标准以及职业技能的把握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建立健全以目标审核和发展性评价为中心的学习评价体制,有助于推动学生成才[6]。有关个性化和发展性评价相协调的学习评价,是基于高职教育“高层次”和“职业性”双重属性的本质要求而设计的,充分表现了社会职业对蓝领精英人才的市场需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具体来说,一是组织过程考核,根据培养方案的设计,结合“工学”既定的教学目标,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及时的考核,有效反馈、交流,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设立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以及各项评优活动平台,如优秀学徒、优秀技能专家、优秀设计教案等,组织各种比赛,公开展示学生原创作品,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三是开展面向学生成才和未来发展的延展性学习评价,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交流能力、团体协作、职业素养、文化选择等方面的评价,重视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认知结构、能力培养和学习能力的评价。这些评价必须始终联合企业[7],全面体现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学习流程和操作环节。

5.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蓝领精英作为社会财富直接创造者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可是蓝领精英不再是传统认知上的依赖体力进行劳动的工作者,而是转变为从事部分体力劳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他们往往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和技能(包括管理技能和培训技能)的劳动者。根据最近几年的市场就业状况能够看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脱离了企业对蓝领精英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不针对企业现实需要而只单纯讲学、办学,一味追捧时下的热门专业,势必会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作为校方,应当根据市场和企业的现实需要,摸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内容,将“工匠精神”的组成要素融合、渗透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资源的组建、教学环境的打造、管理制度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评价的考核等一系列环节中,始终贯穿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专业知识、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均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借助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不同专业所需职业精神的组成要素以及授课特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教育授课特征如图2所示。

图2 职业教育授课特征示意图

教学改革应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专注认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雕细琢的职业素质。最终将“工匠精神”的塑造纳入职业教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习实训中,学校和行业内多家企业一同合作,实现“引企入校”,共建研发型实训中心,创造一个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职业岗位的仿真环境,培养其“工匠精神”。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将企业的“6S管理”融进学生实践训练课程中,将清理(SEIRI)、 整 合 (SEITON)、 清 扫 (SEISO)、 扫 除(SEIKETSU)、素质(SHITSUKE)、安全(SAFE)等具体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即使在模拟工作环境下,也要做到“作业现场物品的有序摆放,作业期间三不落(油污、构件、工具箱),作业通道的有序,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工具设施的到位”。

6. 结束语

本文对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育蓝领精英进行分析,结合德国“双元制”教育机制与中国基本国情,对蓝领精英的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育蓝领精英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猜你喜欢
蓝领双元制精英
它们都是“精英”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王建清为蓝领代言
郭锐20年磨炼成“蓝领状元"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