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剑童
护士多点执业是指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经有关部门批准,在一个医疗机构注册后,可以在多个医疗机构或场所依法执业的行为[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 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2]。人口老龄化、传统养老功能弱化和空巢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此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护理服务已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在此背景下,护士多点执业应运而生,但多点执业存在人身安全等问题,与女护士相比,男护士开展多点执业,在性别、体力、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尚无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情况,旨在为制定男护士多点执业规章制度提供参考。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男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该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设有临床科室81个,注册护士1 890人,其中男护士172人。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正式招聘进入该院工作,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护理实习生和进修生。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该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护龄、科室、月收入、是否为专科护士等。
1.2.2 护士多点执业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纪京昀等[3]设计,包括6个维度,共31个条目。其中多点执业意愿、多点执业前景包括1个条目 ,多点执业动机包括3个条目,多点执业制约包括7个条目,多点执业态度包括8个条目,多点执业利弊包括11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不赞同”1分,“不赞同”2分,“中立”3分,“赞同”4分,“完全赞同”5分。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753,重测信度为0.824。
调查前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问卷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告知为匿名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于2019年7月在全院护理人员“三基”考试结束后,向调查对象(除外病假、事假、外出进修9名护士)现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 163份,全部回收,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15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93%。
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8名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单因素分析
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得分为(3.28±1.08)分。各维度得分为:多点执业态度(3.14±1.06)分、多点执业意愿(3.37±1.40)分、多点执业前景(3.22±1.39)分、多点执业动机(3.26±1.35)分、多点执业利弊(3.29±1.13)分、多点执业制约(3.42±1.18)分。
是否为专科护士、学历、职称、护龄、月收入、每天工作时间是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的影响因素。见表1。
以多点执业认知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发现(表3),月收入、每天工作时间、是否为专科护士是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影响因素。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得分为(3.28±1.08)分,介于“中立”与“赞同”之间,趋向于中立。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多点执业制约、多点执业意愿、多点执业利弊、多点执业动机、多点执业前景、多点执业态度。这与李永刚等[4]研究结果有差异,李永刚等访谈了55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98.18%的研究对象对护士多点执业持支持态度。该院男护士多点执业意愿较高,但态度仍保持中立。因为没有实际尝试,操作规范不同、工作模式不同是否会影响护理工作不确定,男护士对专科护士、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本科以上学历护士更适合多点执业的看法保持中立,因此,执业态度得分最低。相关法律不完善、职业信息系统和有效监督体系缺乏、准入制度不明确、本职工作繁重等限制了护士开展多点执业,因此,多点执业制约维度得分较高。对此,相关部门要梳理、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护理工作制度、流程和考核标准;制定多点执业护理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监管机制,定期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决定其是否有资格继续开展多点执业;医院要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保证护理人员充足休息时间,鼓励其开展多点执业,引导护理资源更加合理流动。
3.2.1 是否为专科护士 本研究发现,专科护士得分显著高于非专科护士(P<0.05)。美国护士协会将专科护士定义为,在护理专业某一特殊领域内,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硕士或博士水平,具有较高专科护理知识技能、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护理人员[5]。我国专科护士指具有某一专科领域的工作经历,接受某一专科领域为期数月的培训,具备相应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并经考核合格后取得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6]。本次调查的50余名专科男护士包括静脉治疗师、伤口造口师、急诊专科护士、危重症专科护士、手术室专科护士等。专科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临床实践技能,愿意通过多点执业发挥自己所学专长,尤其是男护士。男护士取得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后,其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员流失减少,多点执业可给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引入优质的护理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3.2.2 学历、职称、工作年限 研究发现,大专及以下学历、护士和初级护师职称、护龄<11年的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水平较高,这与赵瑾等[7]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样本的性别不同有关。首先,男护士承担家庭支出,专科学历的男护士大部分来自城乡,且大专学历护士相对于本科学历护士工资待遇较低。其次,相对于大专学历的护士,本科学历护士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繁琐的临床护理工作令其成就感较低[8],因此,本科学历男护士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与科研。本研究发现,具有护士和初级护师职称、护龄<11年的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得分较高。首先,这部分男护士工作年限较短,领导重视程度较高,追求社会认同感,对自身发展期望较高,因此,工作积极性较高。而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龄11年以上的大部分男护士有正式编制,福利待遇较好,多点执业意愿较低。其次,这部分男护士尚处于未婚状态,无家庭因素制约,时间相对充足且灵活,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最后,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力具有重要意义,男护士对新鲜事物接受力与思维能力较强,愿意主动接受新事物的挑战。结果提示,在制定多点执业准入制度时,应充分考虑男护士职称与工作年限。
3.2.3 月收入、每天工作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月收入<5000元、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的男护士多点执业认知水平较高。现阶段,我国护士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护士工作量较大、风险程度较高,有研究显示,86.5%的男护士对收入不满意,这是造成男护士工作压力较大的因素之一,也是男护士转行和离职的重要原因[9]。多点执业可以增加男护士收入,较高的收入也是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就的象征,能够增加男护士职业认同感。
据2017年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截止到2016年,我国城市中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4.75人,农村为1.50人[10],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德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3.794人,2016年澳洲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2.566人[11],表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较为紧缺。男护士主要分布在急诊科、手术室、ICU等科室,除了每周40小时工作外[7],经常需要加班,本职工作压力较大、负担较重,难以兼顾多点执业。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的背景下,多点执业既可以满足广大患者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可以使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到基层,还可以使护士更加灵活执业。有能力的护士可以通过开展多点执业增加劳动收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社会地位,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护理工作。第6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我国注册男护士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12],数量在逐年增加,成为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13]。
多点执业需要法律保障,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在探索制定多点执业相关规章制度时,应考虑男护士在生理、心理和性格等方面的优势,稳定男护士队伍,优化临床护理人力资源,使护理工作更高效。我国现行的《护士条例》对执业注册的要求是受聘于一家医疗卫生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点执业开展,未来执业注册点不应限定于一家医疗卫生机构,而应在全省或者全国范围内统一管理,从政策上打破护士执业的区域限制,使护士更加自由灵活地执业。制定多点执业护理人员的准入制度,提高护士多点执业的准入门槛,对多点执业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等进行明确规定,充分保证多点执业护理服务质量。拟定上门服务内容,对服务费用做出具体规定。在考虑上门执业时间长短、执业地域选择、人身安全、执业风险等情况下,明确医院、护士和患者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多点执业的护士购买执业风险保险、安全意外保险等,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供给侧改革”除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外,还可以增加有效供给[14]。在我国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联体建设及快速发展专科护士的形势下,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专科护士的培养力度,鼓励有资质的专科护士走进基层、走进社区,参与居家护理、慢病管理等工作。同时,医院要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加班时间,保证其休息时间,鼓励护士灵活安排时间以开展多点执业。通过开展多点执业,加大护理服务供给,增强基层护理服务能力,从而促进护理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