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妍
[摘 要]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先行者。在此大环境下,国家对于高层次创新型经济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商学院作为经济类人才培养的第一线,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号召,以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创新型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该文立足商学院经济类本科专业的线性代数课程,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环节创新等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于 妍(1978—),女,吉林通化人,博士,大连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167-02[收稿日期] 2019-11-1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经济类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刻不容缓的责任。如何使经济类专业学生掌握创新方法、树立创新理念,提炼实际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每一位高校教师一直追寻的目标。
线性代数作为三大数学工具之一,不仅是经济类本科专业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更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抽象分析能力的高素质经济类人才的重要课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结合我校经济类专业线性代数教学的实际问题,加强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
一、线性代数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线性代数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对其实用性认识不足。线性代數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是由大量定义、定理及其证明组成,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把大部分课堂时间花在这些定义的讲解、定理的推导演算,以及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而对于教材中应用型的案例往往略讲或不讲,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不能了解学习线性代数有什么用,存在为什么要学习等诸多困惑。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老师讲着累、讲不动,学生听着累、听不懂。
笔者所在学校经济类专业选用教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线性代数》,教材中有一些与经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案例,但在课堂讲授中教师更多的是直接选用具体的数学例子进行方法的介绍,而忽略了对经济生活中实际案例分析及应用的讲解,如:在介绍矩阵乘法运算时,教师通常会直接例举两个具体矩阵的相乘,向学生介绍两个矩阵相乘的条件、相乘后的结果以及乘积矩阵的每个元素如何计算,也就是直接介绍计算的方法,简单而直接。但正因为这样的“简单直接”,导致学生只会计算,却无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也就无法体会到学习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在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所在,正如李大潜院士所指出的:“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了数学之后却不会用。”。
2.受课时限制,教学实践环节缺失。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主要有行列式、矩阵、向量组及其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求解、二次型等五大部分内容,而课时仅有34学时。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必需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计划教学内容,为了完成既定任务,教学过程中缺少互动,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练习、没有思考,对所学知识机械记忆、缺乏实操过程,学生无法消化理解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掌握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加强学生应用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线性代数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目标[2]。
3.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已无法实现。虽然个别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但要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模式,要么极少使用多媒体教学,想用就用,不想就不用,并不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使用,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达到目标要求。学生无法建立所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的关联,理论联系不到实践,不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改变单一教学模式,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随着时代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新思路出现,课堂教学逐渐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等,丰富了线性代数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实现了教学模式多样化。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理解,并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增设教学课程资源网页,使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借助强大的互联网改进单一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学有所用,做到学以致用。
2.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双创教育背景下,社会需要高层次应用型经济类人才,增加线性代数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数学实验是实践教学重要手段,教学在机房中完成,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经典问题,利用程序进一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它以实际问题为载体,把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线性代数理论知识与经济专业背景接轨,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从而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3]。
3.充分引導学生认识线性代数的应用价值。选择与经济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将经济案例引入线性代数教学,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的同时,身临其境地介入数学的发现或创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解决一些本专业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4.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张卷子看学生,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应用型人才的评价。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必须采用多样化、综合化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为一体的综合考核方式,能更加准确的评价学生对课程掌握的情况,以及对知识的应用情况。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出席率、平时测试、课堂发言及平时作业完成等方面,随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掌握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相应知识时遇到的问题。
期末考核:通过期末试卷,了解学生对线性代数重要定义、定理、计算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即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践考核:分组进行,运用所学解决具体经济问题,从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建立、编写程序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解在实际问题的含义,以小论文形式考核,意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结束语
双创教育背景下,培养高层次创新应用型经济类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线性代数作为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必须为后继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改革对经济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龙.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73.
[2]唐立力.经管类独立学院线性代数课程的Matlab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23-24.
[3]唐耀平.用数学实验思想指导经济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8):1-2.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in Linear Algebra for Economic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YU Yan
(School of Business,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Liaoning 116044,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 has become a pioneer i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state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economic talents. As the first line of economic talents training, business schoo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state to vigorously carry out ma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so as to meet the country's demand for high-level innovative economic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course in Linear Algebra for economics majors in business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setting, teaching model reform, practice link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ma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