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在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8-13 09:14张先敏伍中华
吉林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气道支气管哮喘

张先敏,伍中华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宜宾 644000)

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和胸闷,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常反复发作,呼吸道症状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可随时间改变而变化,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1]。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全球范围内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 6~7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达10%,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总患病率达3.02%[2]。支气管哮喘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据调查,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仍较差。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损伤,严重降低了患儿的呼吸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生长发育。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提出肺康复的概念:肺康复是一种基于对患者个体化治疗及全面评估后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其包括但不仅限于运动锻炼、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旨在改善慢性肺疾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促进长期坚持的健康行为[3]。运动康复是肺康复的重要内容。研究证实,适当的运动训练可能有益于哮喘儿童疾病控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4]。本研究将运动康复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取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5]中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年龄6~14岁;哮喘严重度分级为轻度,分期为临床缓解期;肺功能检查示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预测值80%;使用指南中推荐药物方案规范治疗≥3个月。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患儿;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患儿;合并运动神经系统疾病不能配合完成运动训练的患儿;合并精神、心理异常不能配合进行肺康复的患儿。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46例,女34例;平均(8.2±2.5)岁,平均病程(2.3±0.7)年;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平均(7.9±2.2)岁,平均病程(2.2±0.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饮食、起居、用药指导,并嘱其定期门诊随访等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8周的运动康复干预措施。运动康复干预措施包括:①有氧运动:主要为游泳、散步及慢跑,最好选择在空气较好的环境,由家长监督及记录,患儿每周训练前检测肺功能,PEF≥预计值80%可参加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前10 min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1喷,训练过程中若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训练。20~30 min/次,3~5次/周;②无氧运动:主要为爬楼梯、蹬自行车、阻力带训练、扩胸运动等。由康复医学科医师根据患儿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在医护人员监护下进行,15~20 min/次,3~5次/周;③腹式呼吸训练:轻收腹部,开始吸气,注意闭口经鼻吸气,再经口呼气,并发出“呼”的声音,注意缓慢呼气,腹部、肩部、胸廓自然放松,分坐、立、卧式3种姿势进行训练,3~5 min/次,3次/d;④呼吸操:在腹式呼吸基础上,立正姿势,两臂向上向外展开,吸气同时两手臂向胸前收拢并交叉,缩唇呼气同时收腹,身体前倾并下蹲,重复进行。5~10 min/次,1次/d。

1.3评价指标:在患儿肺康复前及肺康复8周后进行评价:①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FEV1/FVC 及PEF。②生活质量:采用儿童哮喘生存质量问卷(PAQLQ)进行评价。PAQLQ适用于7~17岁哮喘患儿的评估,共包含23道问题,包括症状(10个问题)、活动(5个问题)和情感(8个问题)3个维度,采用Likert7级计分法进行评分,为1~7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PEF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2.2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两组PAQLQ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症状、活动、情感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症状、活动、情感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PAQLQ问卷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总体控制水平仍不理想[6]。目前,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环境、遗传、免疫和炎症等多种因素可能促使该病的发生与发展,但得到公认的是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核心环节,而气道高反应性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7]。研究表明,部分哮喘患儿的可变性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持续存在,会随病程的延长导致气道结构改变,最终形成不可逆气道重构,而气道重构可显著增加其成年后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8]。因此,《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指出:儿童哮喘的防治应坚持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原则。临床缓解期应注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以预防复发为主,避免诱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及防止气道重构,并做好自我管理[5]。近年来,研究表明,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其他慢性呼吸性疾病患者包括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以运动康复为基石的肺康复可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3]。

虽然运动本身可诱发哮喘发作,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合理的运动模式可能会导致哮喘的发生,而合理的运动模式可预防、控制哮喘发作[9]。Philipp等研究表明,在哮喘患者无呼吸道症状的时期内,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哮喘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及气道高反应性,应推荐运动锻炼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疗法[10]。Avallone等研究指出,哮喘患者相比于无哮喘的人参与体育活动更少,缺乏身体活动显示出对哮喘患者健康的消极影响,定期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哮喘症状管理、肺功能及心理健康[11]。其机制可能与规律运动可起到抵抗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作用,从而降低血IgE的水平;有氧训练可降低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有氧运动增强抗炎作用并恢复气道重塑等有关[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运动康复疗法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PEF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FVC、FEV1、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AQLQ问卷症状、活动、情感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症状、活动、情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对支气管哮喘儿童予以运动康复措施,可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7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明确了规律的体力活动可改善心肺功能,同时提出鼓励哮喘患者进行常规体育活动,以获得一般健康益处,但目前无证据证明哪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是最优的,故无法推荐最合适的锻炼方式。我们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还应总结经验,纳入更多的哮喘患儿,尝试更优化的运动模式,以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气道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苏黄止咳汤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