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惠,丁玉芳,鲁志霞,马 玲,张 静,王茂玲,杨 帆,梁国庆,顾健霞,戴小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23003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常伴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最终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1-2]。随着疾病谱及人类生活方式变化,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经络脏腑为核心,形成特殊的“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其强调心理、社会因素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联,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以及个体化护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3]。研究表明,老龄、低收入以及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显著降低[4]。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及刮痧疗法将经络穴位学说和中药内外同治理念有机结合,具有简、廉、便的特点,尤其在缓解临床症状、延缓靶器官损害、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独到优势[5-6]。本研究运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刮痧的外治疗法对痰浊中阻证或肝阳上亢证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干预,结合辨证施护及个体化护理,观察该法在降压、缓解中医证候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 年3 月—2020 年5 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的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7]中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达中度(2 级)或重度(3 级),其中,2级高血压即收缩压160~179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3 级高血压即收缩压≥180 mmHg 和(或)舒张压≥110 mmHg。②中医辨证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的中医护理方案痰浊中阻证和肝阳上亢证辨证标准,痰浊中阻证即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肝阳上亢症即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肢体麻木、舌红黄、脉弦或数。③年龄35~85 岁。④体质指数在正常范围。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各种继发性高血压或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②对食物、药物过敏;③对穴位贴敷以及刮痧过敏;④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 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基础护理治疗 遵医嘱执行治疗,并对病人行健康教育,如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减脂、定期锻炼、调节作息、改善睡眠、戒烟限酒、调节情志。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督促其遵医嘱,并给予积极治疗引导。与病人及家属一对一沟通,解答其困惑并帮助其排除困难,使其认识到治疗过程缓慢的原因以及参与治疗的重要性。
1.2.2 治疗方案
1.2.2.1 对照组 给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降压治疗,CCB 类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或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每日1 次,或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1 次;RAAS 抑制剂包括缬沙坦胶囊80~160 mg,每日1 次,或厄贝沙坦片150 mg,每日1次,或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1 次,或盐酸贝那普利片10~20 mg,每日1 次,或培哚普利叔丁胺片4 mg,每日1 次。
1.2.2.2 治疗组 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穴位贴敷结合刮痧疗法。具体方案如下:吴茱萸粉10 g加适量醋调成团状贴敷于涌泉穴,每日20:00 贴敷,次日06:00 去之。刮痧选取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的一定区域,以风池、印堂、太阳、百会、大椎、肝俞、心俞、肾俞、曲池、手三里、足三里、丰隆为主穴,嘱病人于刮痧治疗前静息15 min 测量血压,于15:00 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病人大椎穴区皮肤温度,温度正常时进行刮痧治疗,顺序为头正中部印堂穴到百会穴部位、百会穴到风池穴部位,头部用弧线刮法刮拭两侧太阳穴到风池穴部位,背部用直线刮法刮拭督脉、大椎穴到腰阳关部位,足太阳膀胱经第1 侧线循行部位,四肢用直线刮法刮拭上肢曲池穴至手三里部位,下肢足三里至丰隆穴部位,各部位刮拭20 下,并在主穴上点压刮拭1 遍,按照上述刮拭方法重复3 遍。3 日1 次,3 次为1 个疗程。刮痧前后给予病人正确的护理健康指导,如刮痧时注意保暖,刮痧后适当饮用热水,刮痧6 h 后再进行沐浴等。
1.2.3 评价指标 干预后第10 天评定疗效。①中医证候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进行判定。显效即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即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即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总有效数=显效数+有效数。②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的评分积分标准,主症轻、中、重分别计2 分、4分、6 分;次症轻、中、重分别计1 分、2 分、3 分;舌象、脉象符合者分别计1 分,不符合者计0 分。治愈即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即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即症状无改变。③血压疗效:血压测量由特定护士完成,采用固定血压计,测量方法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行,测量时间为每日06:00、16:00 和20:00,取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疗效方面,显效即舒张压下降10 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 或以上;有效即具备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 以上中的1 项;无效即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数=显效数+有效数。④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11]评定,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情绪智能、活力、躯体限制、精神健康及生理职能等维度,各维度累积后得总分,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非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 两组病人中医症状量化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中医症状量化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中医症状量化积分比较(±s) 单位:分
P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P例数30 30<0.05<0.05治疗前34.70±4.02 33.73±3.82>0.05治疗后21.10±3.98 18.93±2.99<0.05
2.3 两组病人血压比较(见表4、表5)
表4 两组病人血压值比较(±s) 单位:mmHg
表4 两组病人血压值比较(±s) 单位:mmHg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P例数30 30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153.47±7.21 154.90±5.99>0.05治疗后93.33±5.18①87.40±6.40①<0.05治疗后139.83±5.91①134.50±5.10①<0.05治疗前100.03±6.32 101.27±6.11>0.05
表5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2.4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s) 单位:分
表6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s) 单位:分
P 例数30 30<0.05<0.05组别对照组治疗组P治疗前57.63±8.59 58.07±9.82>0.05治疗后64.27±9.27 69.73±7.16<0.05
中医并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眩晕”“肝阳”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理基础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肾、脑窍[12]。中医诊病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认为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紧密,能够沟通内外及贯通上下,穴位是其重要部分[13]。穴位贴敷是中医经典外治方法,根据内病外治的原则,将药物敷于相应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4]。《黄帝内经》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临床治疗上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井穴之涌泉穴,肾阴得益,水可涵木,使肾之精气运达全身,起到治疗眩晕、头痛、失眠的目的[15]。而经络系统及足部反射区域亦对应中医学所强调的“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经典论据。吴茱萸性热、味苦辛,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之功效,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等的传统中药,其主要成分吴茱萸次碱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和降压作用[16]。其归肝经,能使肝气下沉,交于肾水,阴阳调和,血压自平。涌泉穴为肾精始发之处,能沟通心肾二经,引浮阳归宅[17]。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为经皮给药法,其通过经络使药效直达脏腑,可以起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起引火归元之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并有效避免口服药物造成的胃肠道灭活和肝脏的首过效应[18-19]。刮痧疗法是经典外治方法之一,最早见于《痧胀玉衡》:“刮痧法……用铜钱蘸香油刮之”[20]。刮痧疗法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刮痧板结合相应手法,在体表反复摩擦、刮动,使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点的“出痧”改变,具有开腠理、散邪毒、活血脉、通经络的作用[21],能达到改善痰浊中阻证中腰膝酸软、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具有刺激神经末梢,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维持内环境稳态,进而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22]。本研究显示: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联合刮痧可有效提高肝阳上亢型及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同时还能辅助降低血压,其临床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未发现不良反应。但由于样本量小,加之疗程较短,对于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刮痧的降压机制仍需基础实验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