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丹
【摘 要】近年来,社会对于针灸保健的需求逐步加大,日常腧穴保健已然成为公共养生的重要途径,涌泉穴是常用穴位之一。本文针对涌泉穴的腧穴定位、解剖位置、针刺层次、操作、穴位理论、主治及其原理、腧穴配伍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涌泉穴;定位;主治;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也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同时涌泉穴又名为地冲穴,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至体表。故不论涌泉还是地冲,都充分说明了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循行的起点,是足少阴经脉之气沿经络运行、输注于体表的源头。本文着重本文针对涌泉穴的腧穴定位、解剖位置、针刺层次、操作、穴位理论、主治及其原理、腧穴配伍等多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共勉。
1 [定位]
在足底,曲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的交点处)。
2 [解剖]
浅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深层有第二趾足底总神经,第二趾足底总动、静脉。
3 [针刺层次]
皮肤到皮下组织到足底腱膜(跖腱膜)到第二趾足底总神经再到第二蚓状肌。
4 [主治及其原理]
涌泉络属足少阴肾经,肾经循行之处的脏腑有肾、膀胱、肝、肺、心、喉咙、舌根、阴器(经筋所过之处),涌泉穴与这些脏腑的病变也有很大的联系,以下针对几个病症结合涌泉的治理原理,本文做了以下阐述。
4.1 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头痛
《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记载“无痰不眩,无火不晕”、“阴虚则肝风内动”认为(肝)风、痰、火是引起高血压头痛眩晕的主要病因。而此病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是其本,肝火亢盛、肝风内动、肝火上炎、痰瘀互阻是其标。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肾属水,水生木,若肾阴虚火旺,则不能滋水涵木,会导致肝阳上亢等症状,典型的症状有:头顶痛、眩晕、惊风等病症,从现代病理研究得知高血压已然成为其主要病症,高血压眩晕与肝肾关系尤为密切。由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内伤杂病虚损机体而导致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进而生“痰”这种病理产物,痰浊阻碍气机,影响肝主疏泄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肾为诸阴诸阳之本,肝肾气机阻碍,使得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如果久病入络,痰浊瘀阻脉络,血行不畅从而瘀血内停。由此可以解释因高血压而导致的内伤头痛是与气血相关联的。
临床上,通常采用用艾条熏灸、温灸涌泉穴,借助于温灸的热力及其药理作用,来调理足少阴肾经,从而温通经脉,调和气血使气机通畅,肝肾功能恢复正常。同时,也可根据中医“病在上,取之于下”的治则,通过按摩涌泉穴来引火下行,放松头部的紧张压力,从而高血压头痛眩晕也能得到有效缓解。
4.2 治疗心肾不交证
中医认为,肾,属水脏,水在下;心,属火脏,火在上。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能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上济于心,能滋养心阴,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如果肾阴虚火旺,不能滋养心阴,扰动心神,就会有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的出现。更严重的患者往往还会出现五心烦热,这就是典型的肾阴虚症状。临床上,通常采用按摩涌泉穴作为交通心肾的好方法。
在平时的保健过程中,可以通过搓脚心的方法来按摩涌泉穴。具体方法比如,将双手搓热,用位于手心的劳宫穴按摩涌泉。当用掌心去搓动足心的时候,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对位于掌心的手厥阴心包经和位于足心的足少阴肾经都能形成刺激。足心涌泉通肾,而手劳宫通心,通过同时按摩足心和脚心能使心肾相交,对多梦、失眠以及烦躁焦虑都能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4.3 治疗急症
其一,治疗因误食生冷引发的急性胃痉挛,急性胃痛。《内经》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胃痛”,故阴经井穴可以调和气机,使气血通畅,气血调和,急性止痛。
其二,涌泉穴可以治疗小儿急性惊风。小儿惊风多与肝病有关,涌泉穴为肾经井穴,针刺涌泉可以滋水涵木,用肾阴滋养肝阴,以治疗肝风内动。小儿元气不足,易外感邪气,化火迅速。
其三,涌泉穴可以治疗顽固性呃逆。《难经》云“井主心下满”,可利用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来疏条胸膈(心、胃)部的气机,胃可降逆,病理情况下易出现呃逆,严重时可出现顽固性呃逆。
其四,同时涌泉穴还可以用来治疗面瘫。《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在脏者,取之井”。针刺涌泉可以滋阴潜阳、疏通气血、醒脑开窍等。由于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可由癫入络脑,故可运用远端腧穴治疗近端疾病,针刺涌泉穴,针感强烈可以放射到头面部,治疗面瘫等疾病。针刺时可以以涌泉穴为主穴[2],配伍三阴交、阴陵泉、鱼际、内关、尺泽、上廉为主要配穴;同时可采用透穴方法:涌泉透太冲,三阴交透悬钟。
4.4 涌泉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
中医讲“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少阴肾经循经喉咙、舌根,涌泉穴可治疗咽喉病、舌病等头面五官疾病。常见的有:咽喉肿痛、舌干、失音。其中涌泉穴对于脑中风后的言语蹇塞效果尤佳,可配伍手少阴心经的通里,涌泉针刺时应由涌泉刺向太冲穴。
5 [腧穴配伍]
5.1 配然谷穴治喉痹
然谷穴为足少阴肾经的荥穴,《灵枢·本输》云:“所溜为荥”,配伍涌泉穴,井荥同用,因肾经“循喉咙,夹舌本”,方可治疗咽喉肿痛等喉部病变;
5.2 配阴陵泉穴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为经脉之气会和进入脏腑的部位。因脾经络脉“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肾经支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5.3 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
水沟穴为督脉经穴,别名人中、鬼宫,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可醒神开窍,清热熄风。照海穴,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可治疗神志病。两穴配伍可治疗癫痫症。
5.4 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可用此腧穴治疗远端头面部的疾患。百会穴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尤其是头面部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讲“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涌泉穴作为足少阴肾经井穴,其主治所过及经脉原理在诸多经典著作中均有依据,在未来针灸临床实践中应多加研究,调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赵吉华,朱静娟,李锐,等.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33.
[2]倪良玉,浅谈涌泉穴在中医急诊中的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40.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