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如何培养年轻编辑

2020-08-10 08:52林玉洁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创新意识

林玉洁

【摘要】在出版行业,年轻编辑的培养速度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年轻编辑的培养,应当以培养出具有敏锐的政治导向意识的学者型、专业型、杂家型编辑为目标。面对新形势下尤其是新技术条件下的新要求,年轻编辑应掌握新技术;用人单位作为培养主体,应坚持落实导师制,建立“传帮带”责任制;出版单位应建立专题式培训机制,加强业界交流,推广成功经验。

【关键词】年轻编辑培养;培养机制;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13-0071-04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一支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是出版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在出版行业,年轻编辑的培养速度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这一问题逐渐显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编辑人才面临着断层的困境。如何培养年轻编辑,是一个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笔者从调研实践出发,概览行业现状,根据三十年编辑出版工作经历,结合现代企业人才培养理论,就出版社如何培养年轻编辑问题展开论述。

一、现代编辑人才培养泛论

现代企业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岗前培训,二是上岗后的继续培养。编辑人才的培养亦不外乎上述两方面。

就岗前培训而言,其内容是让新编辑初步了解所在出版单位的企业文化、理念、传统以及奖惩制度,熟悉编辑工作流程,掌握编辑出版的基本规范和技能,明确编辑工作的职责等;目的是使新编辑了解与正视编辑工作,在编辑岗位上站稳脚跟。岗前培训的关键在于培养编辑人员对于编辑出版工作的专业认同,以及出版对于文化传承作用的认同,进一步为其明确专业目标和专业责任提供认知保障,最终助其树立编辑专业精神。

对年轻编辑的培养,是本文的主题所在,虽然与对新入职编辑的岗前培训存在衔接关系,但二者也必须区别开来。人才培养是培养者与培养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而非仅仅是单向性的培养者对培养对象的知识输出过程。人才培养的这一本质特性,相比于岗前培训,在后续培养当中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只有注重对年轻编辑的继续培养,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助其规划职业前景,使之对编辑工作保持信心,对未来的发展保持期待,才有利于出版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培养目标:传统培养目标和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我们必须站在行业高度,明确编辑人才培养目标:一是立足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二是结合新形势、新环境来明确当下编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那么,何谓编辑人才的传统培养模式?在传统模式下有着怎样的编辑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既追求社会效益,也追求经济效益;尤其作为文化产业的编辑出版行业,以知识生产服务和传承优秀文化为内容实质的编辑出版工作,不仅要坚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更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出版行业正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线的组成部分而发展、前进的,这就要求编辑人才具有敏锐的政治导向意识。出版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严把出版导向关。要在编辑工作的源头,即选题策划和内容审读上把好政治导向关,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其次,就编辑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即学科性和专业性而言,对编辑人才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是要具有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术把关能力。要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在学科专业领域不断学习和研究,巩固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把握和了解最新学科动态,努力成为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学者型、专家型编辑。

二是要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编辑要把握出版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对书稿进行审读修改和技术加工,使稿件内容符合出版物的出版规范和要求,以使其更好地满足文化市场需求。只有经过编辑一定的知识生产服务,使之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完美,出版物才能够更好地广泛传播。总而言之,就是要成为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型编辑。

三是要成为博学的、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杂家型编辑。编辑接触的是较为广泛的学科领域,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對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有广泛的了解,至少要保持广泛了解的兴趣,从而能与各学科领域的作者专家平等对话、深入交流,不至于错失非自身专业领域的作者资源和优秀选题资源。

上述编辑出版工作对编辑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是向出版业界提出的编辑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编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敏锐的政治导向意识的学者型、专业型、杂家型编辑。

那么,何谓新形势?进入数字时代以来,各种新科技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等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媒体平台等也不断出现。新平台、新技术在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变革性影响。面对新技术条件下新平台、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出版的平台作用和传播效果都在下降。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已经是一个纸媒体、电子媒体、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方式的大融合时代,而出版行业也迎来了全媒体出版时代。新的技术条件对编辑出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对编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今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编辑出版行业亦处在一个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出版生态下。编辑在出版工作中,只有及时地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才能弥补传统出版平台作用和传播效果的不足,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实现出版创新。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及时开展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的新技术应用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开拓视野,丰富其综合素养。

总之,确立年轻编辑的培养目标,既要把专业性作为编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据培养对象的切身需要,把握新形势尤其是新技术条件下的新要求,不断地、及时地调整和完善培养方向。

三、年轻编辑的培养:谁来培养以及怎样培养?

那么,年轻编辑由谁来培养?培养主体是谁?毫无疑问,各个出版单位也就是出版社等用人单位是培养主体。尤其是在统筹管理的意义上,作为培养主体的出版社等用人单位,必须认识到年轻编辑的培养对于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各出版单位要树立坚定的人才培养意识,形成稳定且与时俱进的编辑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上文论述,在已明确了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和培养主体的前提下,对年轻编辑的培养主要有如下具体建议:

1.坚持落实导师制

由出版社内部或社外聘任资深编辑,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导师责任,落实培养课程、计划、方案。导师应具备高水准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在编辑岗位上取得突出业绩,特别是具有丰富编辑实践经验、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一定人格魅力的资深编辑,唯有这样的优秀人才,才足以充当年轻编辑职业生涯的合格领路人。

2.建立编辑室主任“传帮带”责任制

在编辑室主任带领下的各编辑室,作为出版社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年轻编辑培养的日常。而编辑室主任由于在出版社中处于特殊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培养年轻编辑便是其主要工作之一,这也是对出版社和编辑行业发展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因此,最基本的做法是,编辑室主任要在科室延续“传帮带”传统,发挥“传帮带”作用。可建立编辑室主任“传帮带”责任制,确保年轻编辑有机会在编辑室主任带领下参与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选题。

一是在做项目中培养年轻编辑,提高他们的编辑业务能力。注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领年轻编辑从选题策划、组织书稿、修改书稿、如何与作者沟通合作、后期宣传营销等方方面面,手把手指导年轻编辑具体操作实施。同时,经常组织年轻编辑学习编辑业务,带领年轻编辑外出组稿、参加学术会议,结识高端作者,加强与作者的沟通联系,并在操作细节上具体指导年轻编辑加强对作者的经营和深度挖掘。这对提高年轻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拓展年轻编辑的选题思路和策划能力,非常有实效。

二是注重在工作中培养年轻编辑的质量意识和导向意识。在工作中,年轻编辑常常容易忽略政治导向问题,必须严把出版导向关。笔者在审读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资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时,发现把“华侨捐献飞机,支援祖国抗战”写为“捐献飞机,是为了庆祝蒋介石生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误为“中国人民共和国”,把汪精卫作为正面人物写入书中,等等;在复审《阿凡提》等书稿时,发现了涉及宗教和民族方面的导向问题,等等。发现问题之后,应及时组织年轻编辑认真学习总结,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纠错,不仅能提高年轻编辑的导向意识和质量意识,也使其编辑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三是培养年轻编辑的创新思维。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年轻编辑的媒体融合、全媒体出版意识,利用多种媒体渠道,扩大对图书的宣传推广力度。如在宣传推广《“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跨山越海:新中国70年桥梁成就纪实》时,笔者带领年轻编辑,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清华大学华商中心、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各级侨联组织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组织各种图书宣传和学术研讨活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提高了广东教育出版社在学界的知名度,扩大了丛书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宣传《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过程中,笔者带领年轻编辑,利用作者的培训微课、大V推送、公众号等,把“粉丝”潜力转化为图书购买力,使该书成为长销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年轻编辑的团队合作精神,带领年轻编辑走访媒体融合企业,加大全媒体出版力度,这也是培养年轻编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这些举措,使年轻编辑们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历练机会,大大提高了年轻编辑的综合能力。

3.建立专题式培训机制,及时开展专题式培训

人力资源部和总编办等部门,应当根据出版单位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现行培训计划和前瞻性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培训教材(包括工作流程手册、工作规范手册等),并针对编辑们的工作需要(如学习新技术应用等)乃至阶段性需求(如职业规划培训等),随时制定相关的多形式的专题培训计划,及时开展专题式培训。关键是要做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开展培训前,要定期深入到年轻编辑人员中进行调研,了解年轻编辑的真实需求和内心想法,以便提前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过后,要及时收集培训对象对于相关培训的效果和内容的反馈,以便逐步改善往后的培训工作。总之,就是要投入精力和时间,加强与年轻编辑的交流。出版单位的重视,会进一步提高年轻编辑的学习热情,使得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4.加强业界交流、推广成功经验

“青梅煮酒论英雄”,以整个出版行业为考察范围,业界内不乏成功案例,总结佼佼者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以便提高出版行业整体编辑水平,成为一个必然的需求。秉持发展共同体的意识,相互学习成功经验,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社会、时代在发展,编辑出版工作亦然。编辑人才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好年轻编辑的培养工作,要确保培养目标与时俱进,明确培养主体的培养责任,保证培养制度的有效实施。只有通过持续、高效的培养,让年轻编辑快速、不断地成长起来,才能为编辑出版工作提供稳定且强有力的动能,推动编辑出版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雨恒.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加强青年编辑队伍建设[J].中国編辑,2019,(1).

[2]王志刚.媒介融合视域下编辑人才培养反思[J].中国编辑,2017,(3).

[3]张敬亚.编辑人才培养机制[J].新闻传播,2014,(18).

[4]佟令玫.如何“踩住”出版社编辑人才流失的“刹车”[J].出版发行研究,2014,(6).

[5]钟菱.编辑人才断层的原因分析以及培养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6,(14).

[6]王建辉.加深对现阶段出版事业基本属性的认识[J].中国编辑,2003,(3).

责任编辑:马程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创新意识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