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灵”下

2020-08-10 09:25唐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对接STEAM教育

唐静

摘 要 学生时代是个体发展关键期,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提升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是贯彻立德树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STEAM是五个单词的缩写,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从实践出发,将这几门知识融合,强调学生独立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国家输送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师生在STEAM教学过程中,以项目达成为导向,重实践创新,这跟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关键词 STEAM教育 创新素养 融合 对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纵观全球,多国均将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以提升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李克强总理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学生时代是个体发展关键期,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提升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是贯彻立德树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

1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教育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作为核心素养“核心”之一的创新素养,各地落实情况不一。在很多教师眼里,创新教育是神秘而高难度的教学行为。他们理论上愿意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却在实践上不知从何下手。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为我国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指明了一条路径。创新素养的实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新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先天遗传基础上后天通过教育活动获得的适合其终身发展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总和。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以跨学科为特征的STEAM教育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具大作用。STEAM是五个单词的缩写,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从实践出发,将这几门知识融合,强调学生独立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国家输送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2创新素养培养与STEAM教育对接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发现:STEAM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因为它是基于项目和问题解决而生的,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协同发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达成为导向,重实践创新,这跟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2.1创新素养培养与STEAM教育的对接是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STEAM教育面向关注所有学生,强调真实问题解决,以其多样化和多维度,灵活适用各学生群体。以“E”(工程)为核心,“S”(科学)认知作前提,“T”(技术)整合是保障,“M”(数学)是测量和检验工具,全程符合“A”(艺术)审美人文精神。合理引入其相关理念,制定多形式、多渠道的实践平台,形成批判性思维,为终身学习的实现打牢基础。

2.2创新素养培养与STEAM教育的对接是实现教育目标转化为教育现实的必然趋势

创新素养提供思想武器,将想法转化为创新成果。STEAM提供载体,从设计、构图、表演、展示等入手,运用艺术和技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创新技能。这不仅是教育目标与课程相统一的需要,也是加强理论与实践,将教育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必然要求。

2.3创新素养培养与STEAM教育的对接是实现学科融合孵化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STEAM教育以跨领域促进学科融合为主要特征。但学科间的融合是有条件的。深度认识各学科的知识和内在逻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组织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多接触与主题相关的各领域知识。在讨论解决问题时,学生合作探究,将已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如此,在发展学科知识的同时,兼顾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3创新素养培养与STEAM教育对接的可能性

据研究表示,创新素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受到后天教育等因素影响,可通过学校教育实践实现。这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另一个层面说明,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等活动形成的。

3.1 STEAM是培养创新理念的教育

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為律师,但法律教会你一种思考方式。

学校教育要赋予学生问题解决者的职能,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和技巧,独立设计解决新问题。STEAM 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和教育理念,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它给学生一个真实情境,综合运用知识,锻炼学生能力。“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彰显创新的内涵。

3.2 STEAM是培养创新技能的教育

STEAM的跨学科整合并非每一次都能实现,也并不意味着学生每一次实践中都用足五大学科知识。恰恰相反,当某些学科知识“强行”进入某领域问题的解决,学生反而会偏离最适解决路径。将知识运用到新领域,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搭建充满美、设计、技术的世界。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中,创造性得以加强和培养。

4创新素养培养与STEAM教育对接的路径

以创新培养为目标的STEAM课程强调“做中学”,对硬件环境要求高。可联合社区、高校合作办学,共享资源,调动全社会资源打造多元学习空间,如:创客空间等。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的STEAM教育目标有:思维、能力、知识、创新。注重从一般性问题解决能力到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加强小组合作管理 ,打造民主平等的生态化师生关系。为创新素养的培养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01):5-8.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对接STEAM教育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