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
(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新余 338000)
呼吸暂停(AOP)指的是新生儿呼吸停顿达20 s及以上,或者是新生儿呼吸停顿不足20 s,但是伴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等。AOP容易引发脑部缺氧性损伤,增加颅内出血等风险,严重者造成新生儿死亡[1-3]。已有研究认为,早产儿血浆β-内啡肽(β-EP)对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其水平异常时,会造成机体发生AOP[4-5]。临床在治疗AOP方面,主要是降低呼吸功,改善氧合状况,提高呼吸动力。洛贝林是临床常用药物,但需要持续给药[6]。咖啡因能够刺激患儿呼吸中枢,改善氧合状况,而且半衰期较长,因此,效果较好[7]。本研究旨在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早产新生儿原发性AOP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治疗的62 例早产新生儿原发性AOP患儿,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3 例,胎龄(30.57±2.11)周;出生体质量(1 538.49±157.66)g;首次AOP发作时间为出生后(2.81±0.44)d。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2 例,胎龄为(30.66±2.05)周;出生体质量为(1 535.21±148.61)g;首次AOP发作时间为出生后(2.77±0.35)d。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相关诊断标准[8];胎龄<37 周;每日发作AOP超过2 次,并伴有肌张力低下;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出生体质量<800 g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代谢系统疾病;合并呼吸道等疾病;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儿。
基础治疗:保暖、营养供给、常规心电监护,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并维持内环境稳定。首次发病时,要立即进行托背、足底刺激、常规给氧等干预。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每次2.5 mg/kg,每12 h一次,治疗5 d。观察组给予氨茶碱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氨茶碱用法同对照组,枸橼酸咖啡因首次剂量为20 mg/kg,24 h后维持治疗,维持剂量为5 mg/kg,每日1 次,治疗5 d。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浆β-EP,ET,N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浆β-EP,ET,NO水平检测:治疗前后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3 mL,经放射免疫法检测β-EP,ET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浆β-EP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ET和NO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β-EP和ET及NO水平比较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6.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原发性AOP是早产儿常见疾病之一,容易发生脑部缺氧性损伤,从而引发脑积水、脑神经发育异常等[9]。对于胎龄较小的新生儿,其本身神经系统、呼吸中枢发育尚不十分完善,低氧情况对机体的影响更为明显,而且间歇性低氧还会引发低碳酸血症,使呼吸不稳定,引发AOP[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β-EP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ET和NO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有研究显示[11],早产儿血浆β-EP水平异常升高是造成AOP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使得AOP的发作次数减少,病情得到控制。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6.4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增加用药并不增加患儿的不良反应。氨茶碱是常用中枢兴奋剂,通过选择性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处的化学感受器,使通气状态得到改善[12]。枸橼酸咖啡因是一种选择性腺苷受体拮抗剂,能够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消除呼吸抑制情况[13]。通过干预后,平衡了这些指标,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