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昂,韩 威,解 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一八三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试验用弹选用的155 mm预制破片弹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装备[1]。预制破片弹药属于杀伤爆破类弹药里的一个弹种[2]。预制破片弹存在一个影响弹体结构的负面作用,通常在低膛压火炮弹药里采用,如迫弹和大口径榴弹[3]。
为客观直接反映155 mm预制破片弹对作战人员的致伤威力和规律,本实验采用的羊作为实验标本[4]。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破片速度和威力测试:在五个距离分别设立三组测速仪,每个距离分别计算平均速度、动能。
距爆心7 m破片平均速度1501 m/s,破片质量平均值为3.32 g,按动能(E)计算公式即E=1/2 mv2=0.5×1501×1501×3.32/1 000=3739.98J;同理12 m平均速度1193 m/s,动能为2362.59J;17 m平均速度948 m/s,动能1491.85 J;22 m平均速度753 m/s,动能941.23 J15 m平均速度598 m/s,动能593.62 J。
2.2.1 实验用羊致伤描述
五种距离两组羊中弹后胸腹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及出现实验羊死亡。
2.2.2 对照和防护组羊的致伤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155 mm预制破片弹对羊的胸腹部致伤情况统计表,本数据以实验用羊的最重伤作为统计依据进行分类记录(n)
五个距离实验羊损伤,7 m、12 m是绝对杀伤区域,死亡率极高,而17 m、22 m、27 m则是相对杀伤区域。实验致伤面积统计见表2。
表2 155 mm预制破片弹离爆心不同距离两组羊胸腹部创伤面积及深度比较()
表2 155 mm预制破片弹离爆心不同距离两组羊胸腹部创伤面积及深度比较()
胸腹部损伤面积及深度致伤面积(cm2) 致伤深度(cm)防护组 对照组 防护组 对照组7 m 15.00±2.89 22.60±4.41 5.80±2.56 7.60±3.61 12 m 10.60±2.56 15.80±3.61 5.90±2.25 6.90±2.89 17 m 7.20±1.69 9.70±2.56 3.80±1.96 4.90±2.56 22 m 4.80±1.69 6.20±1.96 2.40±1.69 3.40±1.69 27 m 2.20±0.81 3.00±1.69 1.00±0.64 1.30±0.81距爆心距离
结果提示:实验羊弹着点面积平均为8.9 cm2,长径平均为8.4 cm,伤口的面积和长径随与爆心距离为负相关,有效杀伤半径内(17 m)弹着点面积差异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致伤深度差异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着点数量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杀伤半径之外弹着点面积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弹着点数量存在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预制破片弹作为一种目前世界各国通用装备使用的陆战装备,其使用频率和在战争时的致伤占比依然占有主要比例。因此,通过对预制破片弹对样本的胸腹部损伤效果进行实验比较,其意义针对作战人员的战场防护及现场紧急救治评估和防暴反恐均存在及其重大的现实价值[5]。
预制破片弹致胸腹部损伤的规律总结:
(1)预制破片弹胸腹部损伤的特点基本以有效杀伤距离以内以胸腹部贯通伤及深部软组织裂伤为主,且致伤伤口大而且有效杀伤距离以外更多的是软组织浅层或合并深层损伤,且创口较小。预制破片弹远近距离杀伤率差异显著,防护组与对照组的杀伤率也存在明显差异,并且立位和卧位的样本杀伤差异也存在不同。考虑由于预制破片弹爆炸产生的破片大小和距离破片弹的距离有关。损伤程度与离爆心距离呈负相关,而与破片大小呈正相关。
(2)在战争中遭受预制破片弹攻击在杀伤范围外的幸存可能性较高,胸腹部致命伤较少,且由于弹片破片率高,破片直径小,致使伤员致伤面积较小,结合破片速度考虑大部分应为贯穿伤,产生空腔效应的可能性较小,损伤程度也相对减小。
(3)根据以上数据,在我国军事准备和和平时期训练中,对于陆战人员的保护应注重于对于胸腹部的防护器材的研究。另外,在和平时期训练时对于作战人员的战术性规避动作训练应提高其重要程度。